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

分享经典音乐,笔耕原创评论

喜欢音乐的你,加个关注吧

纵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两岸三地的歌坛,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盛世。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1)

曾经的华语歌坛

香港前有四大天皇(谭张梅陈)称霸歌坛,后有四大天王(张刘黎郭)风头无俩。

台湾既有罗大佑、李宗盛这样的人文教父,又捧出齐秦、王杰、周华健、任贤齐等等的超级巨星。

内地刮起轰轰烈烈的西北风和摇滚风,校园民谣、都市情歌也如火如荼的席卷大江南北。

回望华语乐坛那一段“教父辈出、天王盛行”的光辉岁月,缔造出来的经典金曲多如过江之鲫,时至今日,仍然占据着我们歌单上的大半壁江山。

华语音乐在八九十年代迸发出来的万丈光芒遮天蔽日,相形之下使得当下歌坛黯然无色,仍旧笼罩在其光环之下。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2)

当下的中流砥柱们

究其因,毋宁说是大环境使然。八九十年代,华语流行音乐逐渐与国际接轨,开始迈入唱片工业时代,造星能力显著提升,商业机制日趋成熟,呈现出一个群星交汇、姹紫嫣红的乐坛盛世。

公元1979年,是华语乐坛最重要的转折年份。我们常常讲: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句话放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亦然。

流沙一样的乐坛,太多人和事都稍纵即逝, 但总会有人横空出世,对华语流行音乐的走向和转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注定会被历史铭记。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3)

神奇的1979年,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年份,称之为开天辟地也不为过,甚至可以将其视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元年。如果把八九十年代华语乐坛的灿烂辉煌,当做累累硕果的丰收季节,那么1979年无疑是栽下希望之种的时节。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两岸三地、华语乐坛,最重要的这个转折年份,以及其间值得被记取的人和事。

内地:李谷一《乡恋》,打开流行音乐大门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4)

1979年,中央电视台筹拍的纪录片《三峡传说》上映,其中有首李谷一配唱的插曲《乡恋》不胫而走,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人争相传唱的歌曲。《乡恋》由张丕基作曲,马靖华填词,李谷一破天荒的采用“轻声唱法”演绎,不仅运用架子鼓、电吉他等西方乐器。

在那个改革开放都还没有全面迈开步伐的年代,《乡恋》这首充满气声探戈舞曲节奏和略带伤感情绪的歌曲,涤荡着人们干涸已久的心田。从歌曲的温情度、歌词的人性化、以及演唱的甜美上来讲,对于以往的歌曲和演唱形式,都不啻于一场颠覆式的跨越。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5)

如今看来,这首歌曲没有任何不良的影响,但放在还没有从“样板戏”里走出来的1979年,李谷一和她演唱的《乡恋》无异于捅了“马蜂窝”,招致来的非议令人啼笑皆非。《乡恋》触动了当时文艺学术界的敏感神经,诸如小资情调、靡靡之音,黄色歌曲等等一连串帽子铺天盖地而来。

此间,已有华人天后邓丽君的歌曲冲破藩篱,漂洋过海进入内地,但被斥为“靡靡之音”。当时传言说:台湾有个邓丽君,大陆有个“李丽君”,指的就是李谷一。为此,《北京音乐报》开辟专栏,对《乡恋》一曲进行了长达4个月之久的讨论。甚至连配乐中出现的架子鼓等西方乐器,都成了所谓专家们攻讦的对象。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6)

《乡恋》没有革命斗志,听了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上气不接下气的唱法让人想入非非,架子鼓在间奏之间一阵乱敲,象在瓷器店里砸碗一样,噼里啪啦,象什么东西,糟踏了歌曲。

讨论出来的结果是:认定《乡恋》是一首充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黄色歌曲”,这种靡靡之音甚至上升到了“亡党亡国”的高度。电台和电视台停播《乡恋》,并将之列为“禁曲”,并且煞有介事的衍生出一本名为《怎样鉴别黄色歌曲》的小册子。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7)

最终,《乡恋》在首届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得到“解禁”。1983年中央电视台直播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观众热线高密度点播禁曲《乡恋》,《乡恋》终于在春节晚会得以正名,同时也被喻为中国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

《乡恋》一曲,开创一代歌风,不论是从歌曲的艺术属性、演唱技巧、以及意识形态上,这首歌都是内地流行音乐当之无愧的“开山之作”,内地流行歌坛也始肇于此。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迈入黄金年代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8)

70年代中叶,香港建立起粤语歌坛秩序。首先要归功于缔造粤语流行曲的“绝代双骄”——歌神许冠杰和曲圣顾嘉辉,两人分别创作的《鬼马双星》和《啼笑因缘》,被并举为揭开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曲。

七八十年代交替之际,香港歌坛不论是舞台上的歌手还是幕后创作,不拘一格人才济济。1979年,以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的举办为节点,香港歌坛迎来长达20年之久的盛世,港乐就此迈入黄金年代。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9)

港乐教父顾嘉辉曾经说过,“十大中文金曲评选具有真正的领导乐坛的地位”。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是香港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乐坛颁奖礼。由香港电台主办,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国际唱片协会(香港会)、香港唱片商会协办,奖项由歌迷和专业音乐团体投票产生,除了得奖歌手外,每首十大中文金曲的作曲、填词人均有份得奖。

第一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于1979年2月20日下午五时,在香港九龙尖沙咀喜来登酒店举行,候选歌曲均为香港电台《中文流行曲龙虎榜》的榜首歌曲,经过歌迷投票、唱片公司互相、电台音乐骑师推荐等等的层层选拔,最终揭晓十大中文金曲榜单。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10)

鳄鱼泪——袁丽嫦

风雨同路——徐小凤

卖身契——许冠杰

每当变幻时——熏妮

明日话今天——甄妮

誓要入刀山——郑少秋

小村之恋——邓丽君

小李飞刀——罗文

倚天屠龙记——郑少秋

愿君心记取——张德兰

除许冠杰和邓丽君因故缺席外,其他获奖歌手悉数到场,以及顾嘉辉、卢国沾、黄霑、郑国江、黎彼得、庄奴等创作宗匠出席。这份获奖榜单,十分客观的反应出当年的歌坛形势。在第一批粤语流行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下,港乐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11)

十大中文金曲的设立,标志着香港流行音乐商业运作体系已经构架完成,歌手的包装制度业已成熟。香港歌坛作为华语歌坛的一座桥头堡,开始把触手延展到东南亚等地。凡有华人处,都能听到香港流行歌曲,十大中文金曲便是最好的印证和体现。

台湾:民歌与流行高度结合,打开崭新纪元

70年代中期,台湾掀起了华语流行音乐启蒙的“民歌运动”,改写了整个华语歌坛的历史走向。民歌运动的起源,仰仗李双泽、杨弦和胡德夫,史称“民歌三君子”,及至70年代末,民歌开始迈入主流歌坛。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12)

唱片公司抓住民歌深受年轻群体青睐的商机,将其引入台湾乐坛竞争机制和商业运作模式,是为民歌中兴的阶段。其中尤以新格唱片和海山唱片贡献最为突出,可谓“猛将如云,谋士如海”,形成民歌风潮中的两大阵营,同时也是整个民歌运动的最中坚力量。

1979年,台湾民歌界接连诞生出《橄榄树》《恰似你的温柔》《外婆的澎湖湾》三首传世佳作,意味着台湾民歌与流行音乐的完美融合,在华语乐坛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13)

《橄榄树》由三毛填词、李泰祥作曲、齐豫演唱,是一首乐以载诗的作品。1979年一经推出之后,旋即风靡两岸三地。在那个壮阔瑰丽的年代,这首用音乐和诗歌编织出来的旋律,道出了人们向往自由的执着和追求,成了年轻人争相传唱的歌谣。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14)

《恰似你的温柔》由梁弘志创作,潘安邦在1979年首唱,收录于他的首张专辑《外婆的澎湖湾》中,随后被蔡琴和邓丽君演绎,传遍整个华人世界。这首歌仿佛在用一种淡然的语调,诉说着某年某月某一天的分手和别离,两位歌后的声音不分伯仲,都久经岁月沉淀,历尽时光打磨,愈久弥真令人沉醉。

1979年,叶佳修为潘安邦写下《外婆的澎湖湾》,满满温情,蕴藉着无数人的童年回忆,是一首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经典歌谣。一段祖孙情甚至让澎湖湾成了著名旅游景点,其承载的意义早已超出流行范畴,俨然成为华人世界的一段共同记忆。

李谷一演唱经典歌曲合集(经典井喷的年代)(15)

篇后语

神奇的1979年,两岸三地的华语乐坛同时迎来最重要拐点。在这一年中,李谷一推出《乡恋》,开内地流行音乐之先河;香港设立并举办了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港乐迈入黄金年代;台湾涌现出《橄榄树》《恰似你的温柔》《外婆的澎湖湾》,成为华语音乐的标杆之作。

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在70年代尾巴稍的位置上集体井喷。终于,华语乐坛迎来了八九十年代的盛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