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维尼插画师自传(小熊维尼插画师自传)

至今被译成20多种语言的《维尼小熊》,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一只“小熊”了。虎头虎脑的形象,标志性的大红上衣,怎么也挡不住的浑圆肚子以及抱起蜂蜜罐不撒手的馋嘴模样,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共同成长,为他们编织了童年时光里最难以割舍的美好回忆……

自1966年迪士尼推出动画片《维尼小熊》至今已有50多年时光。在这半个多世纪里,这只憨态可掬、摇头晃脑的小熊以其可爱讨喜的外表和憨厚的个性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众多大朋友小朋友非常着迷的卡通形象。而实际上,早在1925年,维尼小熊就已在伦敦《新闻晚报》上首次登场亮相,第一本以它为主角的故事书也于1926年10月出版面世。

在无数影迷人心中,它都是无可取代的存在;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动画片里憨态可掬的维尼形象,其原型都来源于英国知名插画家E.H.谢泼德的手绘线稿。

如果说,原著作者米尔恩给了小熊维尼灵魂,那么插图作者谢泼德,就是真正“画活了”小熊维尼的人。

他为“小熊维尼”系列画了四百余幅线条生动、富有诗意的插图,创造了无出其右的经典小熊形象。他绘制的“小熊维尼百亩森林地图”,曾以43万英镑的价格创下了书籍插画作品的拍卖纪录。

谢泼德为《柳林风声》创作的插图,也是插画艺术和儿童文学的瑰宝。他笔下的鼹鼠、河鼠、獾和蛤蟆的形象异常丰富有趣;他近乎完美地呈现了阳光的河岸、流水与森林、尘土之路和冬夜炉火,唤起一代代读者心中的愉悦和温暖,形成微小而绵延的震荡。

今天为大家带来《伦敦小孩:E. H. 谢泼德自传》这本书,这是一本追忆逝去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的回忆录作品,谢泼德还专门为本书绘制了240余幅黑白线描插画。经典插图与文字辉映,不仅阅读感受极佳,更具有收藏价值。

小熊维尼插画师自传(小熊维尼插画师自传)(1)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谢泼德成长于一个文艺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外祖父是著名的水彩画家;父亲的职业是建筑师,也是业余的画家,经常带谢泼德姐弟三人去画家迪克西的画室谈天看画;母亲跟当时欧洲很多画家、音乐家、剧作家是好朋友,经常在家里举行聚会——歌唱家海顿·考芬一展歌喉,演员比尔博姆·特里朗诵诗篇,小小的谢泼德和哥哥姐姐一起在栏杆后头偷看,困得眼睛都睁不开,被抱回卧室睡觉。从娓娓道来中,既感受到艺术熏陶对成长的启迪,更可一窥“昨日世界”的文化荣光。

《伦敦小孩:E. H. 谢泼德自传》的写作缘起,是谢泼德曾常常把童年的事讲给他的孩子们听,孩子们央求他多讲些,并与他约定,希望他把这些温暖美好的故事都写下来,多年后,历历往事仍清晰地映于谢泼德的脑海,便有了这本书。

在这本自传中,谢泼德细细密密地写下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喜悦,有怅惘,温馨动人,被爱围绕。总体而言:充满希望。

A.米尔恩的“小熊维尼”系列共有四部作品,两本故事书《小熊维尼》和《噗噗角的房子》,两本童诗集《当我们很小的时候》和《现在我们六岁了》。故事书讲的是小熊维尼和好朋友小猪、跳跳虎、野兔等在百亩森林里的趣事,童诗集中维尼鲜少露面,更多围绕克里斯托弗·罗宾展开。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中的十一首诗最初发表于《笨拙》,杂志委托E.H.谢泼德为这些诗配了插图,图文并茂,加之杂志开本比普通书籍大,十分醒目,引起热烈反响。诗集正式出版于1924年底,其中有首诗名为《下到楼梯一半》,写克里斯托弗·罗宾坐在楼梯上喃喃自语,但并没有提及他的玩具。谢泼德的插图里却出现了一只玩具小熊,它平静地躺在最高一级台阶上,脑袋探了出来。这是谢泼德的插图里第一次出现接近维尼的形象。

谢泼德共为“小熊维尼”系列创作了五百余幅插图,和米尔恩一起创造了小熊维尼和他森林中朋友们的不朽形象。

小熊维尼插画师自传(小熊维尼插画师自传)(2)

在《伦敦小孩:E. H. 谢泼德自传》这本书中,谢泼德写道:“母亲总是鼓励我画画,尽管她自己没有画画天赋,可她会告诉我如何使用颜料。母亲和我一起计划,等我长大要成为画家。她几乎比父亲更懂得激励我坚持下去。她去世之后,我异常思念有她陪伴的日子,她相信我的天赋,所以我决心让她的愿望成真。”

谢泼德的童年,正值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维多利亚时代末期,是欧洲“群星闪耀”的年代,也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最后的黄金年代。透过生动的描写,可以看到当时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繁荣。谢泼德“可以让一道渐渐远去的简单的乔治时代风格栏杆看起来有趣又可爱:在这本令人爱不释手的书里,可以随处找到这样的美好”

写自传时的谢泼德,虽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但无论文字还是插画,都是孩童的气息——他记得童年的细节。

谢泼德有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始终随身携带着一本小巧的素描本和铅笔。他有着极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以“照相式记忆”把成长中的一幕幕录进头脑里。

谢泼德为了画出令人满意的插图,势必要置身其中去观察,去感受,去“沉思地”整理想法。他画了许多素描,也拍摄了罗宾和罗宾玩具的照片。

百亩森林里的世界很美好,小动物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噗噗憨厚却睿智,小猪胆小而热心,兔子狡猾,跳跳虎莽撞,猫头鹰故作高深,驴子依遥忧郁悲观,连生日都愁眉苦脸。他们一起建房子,一起寻找“北极”,一起玩“噗噗棍”游戏,一起战胜洪水。“小熊维尼”故事虽只薄薄两册,却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温暖人心的片段。

小熊维尼插画师自传(小熊维尼插画师自传)(3)

谢泼德的一生,并非完全平顺。他童年丧母、青年丧父、在“一战”中应征入伍上了前线,痛失哥哥,后又历经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这是残酷的战争之下,一个普通人风雨飘摇的真实一生……可是,他中年时为《小熊维尼》系列和《柳林风声》画的插图却以天真活泼、富有诗意著称。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被童年包裹着、滋养着。

为这些插图,他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米尔恩的乡间住宅位于萨塞克斯郡哈特菲尔德的考奇福德农场,谢泼德驾车去拜访他时,会带着素描本走进百亩森林的原型阿什当森林漫步,因为虽说这片森林正是米尔恩为笔下故事设置的场景,他却并没有用文字详细描述过林中景色的细节。

翻开《伦敦小孩:E. H. 谢泼德自传》这本书,亲历伟大艺术家的成长,了解其一生的创作源泉,这些记忆,塑造了一颗心灵,滋养了一生创作,更承载了一个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