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年少有为但不能碌碌无为(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求年少有为但不能碌碌无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求年少有为但不能碌碌无为(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不求年少有为但不能碌碌无为

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哀公担忧三桓的威胁,想要利用诸侯除掉他们;三桓也担忧哀公的狂妄,所以君臣之间嫌隙很多。

所谓三桓,就是鲁国的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因为这三家均出自鲁桓公,故称之为“三桓”。

孔子曾经试图改变鲁国的这种卿大于公的局面,但由于三桓实力过于强大,无法成功,最终还是孔子被赶出了鲁国。

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鲁哀公想请越国来帮助讨伐三桓。

秋季八月初一日,哀公到了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那里,三桓攻击哀公,拘捕了公孙有山氏。哀公出逃,先到了卫国,又到邹国,最后才到越国。

在访问越国期间,鲁哀公和越国太子适郢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关系,适郢许诺给他许多土地,甚至还打算把女儿嫁给他。公孙有山把这消息告诉了季孙(季康子)。季孙非常担心,就派人去贿赂越国的太宰伯嚭(读作pǐ)。

伯嚭曾经是吴国的大臣,助越灭吴后,又为越国所用。

伯嚭得了季孙好处,尽力从中阻挠,太子才作罢。

鲁哀公在越国待了半年,于前470年六月回国。季康子、孟武伯两个大夫到南郊五梧去迎接。

为哀公驾车的是哀公的宠臣郭重。郭重见到这两个人,十分不悦,便对哀公说:这两人在背后说了您不少坏话,请您当面追究他们。

随后,鲁哀公在五梧举行了宴会。

在宴会上,因为讨厌郭重,孟武伯便在祝酒时含沙射影地问他:您怎么这么胖啊?

因为孟武伯在宴会上说了这些失礼的话,季康子便要罚他喝酒,说:请罚彘喝酒!由于鲁国紧挨着仇敌,臣下因此不能跟随君王,才得免于远行,可是他又认为奔波辛苦的重长得肥胖。

鲁哀公早因季康子、孟武伯多次许诺而不兑现心怀怨念,现在又受到了郭重的影响,越发不满,便接过话茬讽刺季康子和孟武伯说:大概是吃自己话吃得太多了,能不肥胖吗?(“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酒席就这样不欢而散,鲁国君臣之间芥蒂从此就越来越深了。

食言而肥后来被用作成语。食言,就是失信的意思;食言而肥,是指不守信用,屡次违背诺言,说话不算数。

食言而肥这个故事出自左丘明的《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五年》。

左丘明,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是东周春秋末期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孔子和左丘明交情甚密。为了著述历史,两人经常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里查阅档案。回鲁后,孔子写出了文字简明的《春秋》,而左丘明则写成了内容浩繁的《左传》。

孔子和左丘明二人也是情投意合。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很赏识左丘明,曾多次赞扬左丘明有“君子”风范。有一次,在前往齐国路过肥邑时,孔子感慨道:“肥有君子焉。”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现在,在山东肥城石横镇衡鱼村修建有左丘明文化旅游区内,里面有左丘明墓、碑、牌坊等,规模颇为宏大。还有一座左丘明文化纪念馆,馆内的收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因为出了左丘明,肥城因此也获得了“君子之邑”的美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