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代驾成长期(e代驾创业十年启示)

e代驾成长期(e代驾创业十年启示)(1)

文|朱晓培

编辑|大道格

“今天,e代驾10岁了。”

11月25日,e代驾迎来了它的第10个生日。e代驾总裁李宁在向社会发送的CEO的一封信里宣布,更新品牌slogan为:美好车生活。

十年,很长,是很多创业企业试图迈过的门槛。有数据显示,只有7%的中小企业能够存在超过5年。而能走过10个年头的企业,更是不到2%。

十年,又很短,弹指一挥间。对于一个有百年心态的企业而言,十年是模式得到了确认,渡过了创业阶段,刚刚迎来自己的青春期。

而回顾e代驾创立的十年,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创新波澜壮阔的十年。

这十年里,凭借着创新和微创新,国内诞生了包括微信、支付宝、美团、滴滴、抖音、快手在内众多成功的应用。但是,也有更多的企业昙花一现,甚至还没来得及向人们展示自己,就淹没在滚滚的时代潮流中。

正如e代驾CEO的一封信里所写的那样,“长赛道取胜的关键,不在于鸣枪的时候能跑多快,而是打好基础之后能跑得多远。”

而分析e代驾的十年,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创业创新,

独特的中国式创新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的创业模式都非常简单,模仿硅谷。

阿里、京东、58赶集、微博、美团、滴滴……几乎所有叫得上名的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在美国找到早期的模型。大部分创业者也毫不避讳,在融资甚至上市的时候,都会公开宣称,我们就是中国版的某某某。

这一模式更是在2010年达到了高潮。

这一年,中国赴美IPO高达到40家,包括人人网、优酷土豆、当当网先后上市。他们自称为 “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Youtube”和“中国的Amazon”。其中,人人网更是给自己连套了Facebook、 Zynga、 Groupon、 Linkedin四个模式。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和特有的国情,在一些方面国逐步走在了世界的前头。其中,以O2O和社交最为典型。

2011年,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中国走进了一轮O2O创业大潮。这一年,诞生了一批以“e”开头的创业公司,包括e代驾,e袋洗,e家洁。“e”的意思简单明了,通过手机就可以呼叫相应的服务。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模式,从模仿进化到了创新。不过,大部分创新仍然属于“微创新”,也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自我进化。比如脱胎于Groupon模式的美团,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进入了外卖市场。

相比之下,e代驾则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创新之路。

2011年,也是国内“醉驾入刑”的第一年。当时,随着中国汽车数量的增加和“醉驾入刑”的法律公布,国人的代驾需求剧增。但是,在这之前,代驾都是电话预约,收费也不公开透明。

e代驾成长期(e代驾创业十年启示)(2)

e代驾的创始团队看到了中国对代驾的需求,同时也注意到了移动互联网给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带来的机会,于是成立了带有中国创新特色的e代驾。

e代驾的出现,让车主只需打开App,利用手机LBS定位功能,即可一键呼叫附近的代驾司机,平台通过直接派单给离车主距离最近的司机。据了解,现在e代驾在市区内平均响应时间已经缩短到了几秒。

不过,由于这是当时中国独有的服务,大多数人对于e代驾、甚至代驾这个行业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以至于,在很长的时间里,e代驾创业团队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站在大众面前去解释:“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从零开始到行业典范,十年来,e代驾“摸着石头过河”,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在代驾这一传统行业中,最终彻底解决了代驾行业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响应速度慢三大问题。其在为千万高端车主提供高效、安全的代驾服务的同时,也为行业树立了服务标准。今年4月,由e代驾为主要起草单位的《汽车代驾服务安全管理要求》正式实施,也是我国首个针对汽车代驾服务而设立的安全管理标准。

跑得快不如走得远

过去十年间,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大潮中,很多项目在诞生之初就拿到了动辄数亿美元的融资,辉煌一时。但是,跑得快不一定跑得远。

曾经融资上百亿的ofo,连3年都没有扛过来。e代驾却成功跨越十年门槛,成为2%俱乐部的一员。究其原因,在于专注地向用户提供服务。

“有人说,这10年,e代驾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在做代驾。但因为专注,我们把用户的代驾体验做到了极致。”e代驾总裁李宁说。过去十年,围绕着代驾,e代驾延伸出了代泊车、代养护等众多服务,把代驾做到极致,拥有了众多忠实用户。

而纵观世界成熟的一流企业,也都是坚持“走得远比跑得快更重要”的原则,几代人专注于一个产业,稳步发展,独具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由于身边总是不乏层出不穷的新赛道、新风口,要做到十年时间专注一个赛道,既需要心无旁骛的定力,更需要不断巩固核心竞争力的壁垒。

2014年底后,包括58同城集团、滴滴等多个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互联网代驾业务,也有部分传统租车公司转型为同类互联网竞争者。那段时间,e代驾迫于生存压力,也曾经跟进“烧钱”,但现实证明仅靠‘烧钱’难以提升代驾服务和订单量,有些客户反而会反感过度营销。

与打车、叫外卖等使用频率较高的业务相比,代驾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服务业务,客户并不会因为过度营销或优惠券等手段而长期增加使用次数。“烧钱”可能会维持短期代驾的流量,但不可能突破市场自身的需求。对于代驾用户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服务。

为应对竞争,e代驾埋头在技术升级上寻找突破口,强化业务创新和研发,深入基层去做执行和地推,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e代驾最终让代驾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

e代驾成长期(e代驾创业十年启示)(3)

而作为业内首家拥有代驾责任险的公司,e代驾也改变了过去传统代驾出事故无保障、追责繁琐的问题。e代驾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其用户数已经突破7300万,相当于每6个机动车驾驶人,就有1人叫过e代驾 。截至2021年 9月,机动车驾驶人4.76亿人 累计提供代驾服务超过2.5亿人次。其中,女性用户涨幅高达622倍。

凭借着专注和创新,e代驾把一个看似小众、低频的代驾生意,做成了一项生生不息的事业。

下一个十年,倡导美好车生活

醉驾入刑的十年,刚好是e代驾成立的十年。

十年期间,由于醉驾入刑等相关规定,代驾的年度平均订单一直呈现不断上涨状态,而醉驾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

4月28日,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醉驾比率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2011-2021年间,在全国机动车增加1.81亿、驾驶人增加2.59亿,年均增加1800万辆、2600万人的情况下,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相比上一个十年减少了2万余起。

代驾平台和代驾司机辛勤的努力付出,让中国变成了全球代驾最方便、服务最好的国家,中国的酒驾事故率也是全球最低的。

这十年间,e代驾也从最初的聚焦酒后代驾,不断地拓展,围绕用车场景衍生了代泊车、代养护、代年检、代充电、包时代驾等各类代驾业务,也陆续推出金牌司机、特惠代驾、下单必达、不带小车等增值服务。

其社会责任报告显示,e代驾用户最经常使用的前三项服务为酒后代驾、代泊车、代养护。“我在互联网公司做管理,工作非常忙,平时根本没有时间想起来给车做养护,现在上班的时候叫个代驾,把我送到目的地后顺便开去做个养护,真的非常便利。”在某大型互联网平台工作的李涛说。据了解,目前 e代驾已接入1万多家品牌授权经销商,全国1/4的4S店都与e代驾建立了合作关系。

e代驾成长期(e代驾创业十年启示)(4)

在为千万车主带来美好的车生活体验的同时,e代驾也不忘关爱代驾司机群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考虑到代驾司机的需求,在现有的一整套专业代驾装备外,今年还为车主准备了清洁袋,以备不时之需。

而断开拓新的服务场景,既是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用车需求, 也是响应国家“灵活就业”的号召,为合作司机提供更多创收机会。因为e代驾这样的平台的存在,让更多的人,可以利用碎片化闲暇时间赚取额外收入,为构建美好的家庭生活增添一份收入。

恰值十周年之际,e代驾宣布slogan由“让驾驶只剩乐趣”焕新“美好车生活”。品牌焕新的背后,显示出了e代驾对于用户需求深刻洞察后的业务布局。不管什么样的代驾需求,上e代驾就 “go” 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