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内蒙古非遗(吉林传统音乐蒙古族马头琴)

马头琴内蒙古非遗(吉林传统音乐蒙古族马头琴)(1)

马头琴,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叫它“潮尔”,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马头琴从 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而广为流传。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蒙 古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早期的马头琴主要担当史诗说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马头琴曲,人声起便可琴声合,尤其是同蒙 古民族的“乌尔图道”(即长调民歌)相结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头琴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 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 的历史文化信息。

马头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既可为歌伴奏, 亦可独奏曲目。马头琴的传统曲目多从民歌中演化而来,可分为五类:1.原生民歌,如《朱色恋》、《八雅铃》; 2.英雄史诗曲牌,如《奔马调》、《打仗调》;3.马步调,即表现马形象的曲调;4.从民歌发展而来的琴曲,如《荷 银花》、《莫德烈》等;5.汉族古老曲调,如《普安咒》、《柳青娘》等。

马头琴是前郭县蒙古族文化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蒙古族民间弦乐器。在长期实践中,马头琴演奏技巧已发展成为 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近几年来,前郭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本县社会文化发展战略,马头琴艺术被提升到 文化战略的品牌位置。2006年8月4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正式命名前郭尔斯蒙古族自治县为“中国马头琴之乡”。2006年9月1日,前郭县1199名马头琴选手的广场齐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且该项目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注: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项目时,原项目名称“蒙古族马头琴”修改为“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内蒙古非遗(吉林传统音乐蒙古族马头琴)(2)

马头琴内蒙古非遗(吉林传统音乐蒙古族马头琴)(3)

马头琴内蒙古非遗(吉林传统音乐蒙古族马头琴)(4)

马头琴内蒙古非遗(吉林传统音乐蒙古族马头琴)(5)

马头琴内蒙古非遗(吉林传统音乐蒙古族马头琴)(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