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佛教八大护法神,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1)

天龙八部分别是: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阿修罗,摩睺罗伽。其中“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2)

天众,生活在各层天的众生,二十诸天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皆是,而帝释天是众天人的领袖。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3)

龙众,佛教中的“龙”,与我们传说中的“龙”不同,而是指在水域生活的众生。

古印度人对龙非常尊敬,认为水中生物以龙力气最大,因此尊称德行崇高的人为“龙象”,如“西来龙”,指从西方来的高僧。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4)

夜叉,佛教的一种鬼神,首领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

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之意。现在人们说到“夜叉”,常指恶鬼,但在佛经里,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转为护法善神,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5)

乾闼婆,又称“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会从身上发出香气,能表演音乐节目,负责为众神在宫殿里奏出美丽的音乐。

“乾闼婆”在梵语中有“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闼婆”,海市蜃楼叫做“乾闼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隐约飘渺,难以捉摸。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6)

阿修罗,也译为“阿须罗”,“阿索罗”等,直译为“飞天”,意思是“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也就是相对于“天人”的存在。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女的极美丽。由于阿修罗王众多,其形不一,有的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须弥山四倍;有的千头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须弥山;有的三头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体相。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7)

迦楼罗,指金翅鸟神,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颗凸起的如意珠,鸣声悲苦,以龙(就是蛇)为食。

《摩诃婆罗多》的初篇,详细地记录了迦楼罗为了解除其母的奴隶身份,而与蛇族打赌,以夺取天界的甘露,来换取母亲和自身的自由。最终成功地从天界因陀罗处取得甘露,争取到自由的同时,终身以蛇族为食的故事。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8)

紧那罗,又名“乐天”,“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

在中国佛教里,紧那罗曾化身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拨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此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

天龙八部之神龙传说(百神传说之天龙八部)(9)

摩呼罗伽,又叫“大蟒神”,人身蛇头,又称做“地龙神”。

《首楞严经》中对摩呼罗伽有以下解释:“摩呼罗伽,此云地龙,亦云蟒神,腹行之类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聋呆无知,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脱彼伦类也。”

也就是说,摩呼罗伽是于天龙相对应的地龙,原本是腹行类,但“由痴恚而感其身”,由于“聋呆无知”,反而能“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摆脱腹行类,脱胎换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