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

南海到底是什么时候纳入到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在元朝时期,就已经在西沙群岛设置了天文观测站。而到了清朝,南沙群岛已经在中国水师的巡逻范围之内,说明南海已经基本纳入到了中国的海疆版图。到了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不断抢占东南沿海的据点,南海也成为了列强争夺的地区。那么,清朝是如何维护南海主权的呢?

一,清朝将南海纳入中国版图之内

在古代,中国人将南海称为“涨海”。在宋朝之前,人们到南海打渔、制盐、出海贸易,于是开始在南海的一些岛屿上修建了临时的住所。不过,当时国家的行政管辖范围还未涉及南海,周边其他国家的渔民也同样可以在南海自由航行、打渔和制盐,修建临时住所。因此,这时候的南海处于发现阶段。

到了宋朝,开始对西沙群岛进行管理,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的巡逻船只到达了西沙群岛。另外,唐宋时期已经将确立南海的海内和海外的界限,宋代官方绘制的《诸蕃图》认为交洋与竺屿是外国之境,“石床、长沙”,便是中国之境,其界限就是竺屿,也就是纳土纳群岛。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正北行舟,历上、下竺与交洋,乃至中国之境。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1)

元朝时期,在西沙群岛了设置了南海测影站。以上的信息都标志着南海开始被纳入到中国的版图。不过,宋元时期的国家只能管辖到西沙,对于更加遥远的中沙、南沙群岛则鞭长莫及。到了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会在南海一些较大的岛屿上修建补给站,其中最重要的是纳土纳群岛。不过,郑和下西洋停止后,明朝就没有管理南海,等于是放弃了。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2)

北纬十三度的大致位置

到了清朝,中国的对南海的管辖得到空前的加强。根据记根据《崖州志》的记载,清朝的南海归属于崖州管辖,崖州的水师会定期到南海巡逻,而且巡逻的范围非常大,北到海南岛,南到占城和暹罗,已经超过了今天“九段线”的范围。

崖州协水师营分管洋面,东自万州东澳港起,西至昌化县四更沙止,共巡洋面一千里。南面直接暹罗、占城夷洋,西接儋州营洋界,东接海口营洋界”——《崖州志》

清朝的一些地方志记载了清朝水师在南海巡逻的事迹。如《同安县志》记载了福建同安人吴陞在康熙年间担任广东水师副将,他带领水师巡逻南海,“调琼州,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七洲洋,大概在越南以东中南部位置。清朝外交家郭嵩焘记载“在赤道北一十三度,过瓦蕾拉山,安南东南境也,海名七洲洋”。这里的北纬13度就是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了。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3)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的南海部分

清朝的官方文献明确记载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1731年的《广东通志》记载就:“万州三曲水环泮宫,六连山障,州治千里长沙(西沙群岛)、万里石塘(南沙群岛),烟波隐见。”可见千里长沙和万里石塘是归属于万州管辖。在清代官方的地图中,也明确地把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列入清帝国版图之内。这类地图有1755年以前的《皇清各直省分图》、1767年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1817年的《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

二,据理力争,收回东沙岛

东沙群岛,是南海四组群岛中最靠近大陆的一组岛礁,其中东沙岛面积1.8平方公里,在南海中仅次于永兴岛。东沙岛古称“珊瑚洲”,清代时期被称为“东沙”。东沙群岛资源丰富,历代都有中国渔民在此生活、开发,以此地发现多个王朝的钱币以及中国人的132座坟墓为证。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了中国台湾,并试图以此为跳板继续向大陆和南海扩张。1901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发现了东沙群岛的土壤含有磷质,就开始到东沙岛掠取资源。到1907年,西泽吉次带领200多名士兵登陆东沙岛,驱逐了这里的中国渔民,毁掉了中国人修建的庙宇,挖掘了中国人的坟墓,企图毁灭该岛属于中国的证据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4)

日本人又在岛上建设了小码头、小铁路、淡水厂,设电话、吸水管,并立一木牌,一面写“明治四十年八月”,另一面写“西泽岛”。可见,日本企图永久占领此岛,并试图改名为“西泽岛”。

消息传出,全国报刊纷纷刊登。两江总督端方和两广总督张人骏得知后,立即商量对策,最终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东沙调查一下具体的情况。当时清朝的南洋舰队正在接待美国舰队,不能抽身,因此直到1909年,端方才派遣“飞鹰”号轮船到东沙查勘。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端方在二月再次派遣轮船到东沙调查,并搜集到了日本欺凌中国渔民、强占东沙的证据。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5)

1909年2月十六日,两广总督张人骏向日本驻粤领事濑川浅之进提交了照会。日本方面则说该岛是“无主荒地”,需要中国提供地方志来证明该岛属于中国才可以交还。张人骏拿出了日本人拆毁庙宇、毁掉坟墓的证据,但是日本方面坚持要清朝拿出地方志作为证明。于是,清朝政府开始广泛地搜集资料,最终在英国官方出版的《中国海指南》中发现证据,该书将东沙岛记载为“粤杂澳十三”,也就是属于广东管辖的岛屿之一。另外,又在王之春《柔远记》中发现了证据,并且和《中国海指南》的记载吻合。

日本见清朝拿出了证据,只能承认该岛属于中国,但是却要求保护岛上的日本财产,认为一旦迁走,损失很大。张人骏听后,严厉斥责到: “以我国渔业,无端被逐,伤损甚巨,应作何办法。”日本方面无言以对,又提出允许日本经营,进行租借。张人骏则强硬要求日本人赶紧撤离,不然就会强制驱逐,并且索要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运磷肥的赔偿。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6)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中国出资16万元买下东沙岛上的日本资产,而日本方面则赔偿中国的损失3万元。11月,日本人正式从东沙岛上撤离,清朝开始派遣士兵驻守东沙岛。1910年,清朝在东沙岛设立“管理东沙委员会”,正式进行行政管理。

清朝收复东沙岛发现在清朝末期,这时候距离清朝灭亡已经只有2年了。在这种情况下,端方和张人骏能够据理力争,最终收复了东沙岛,实在已经不容易,他们的功绩无论如何也是不可磨灭的。收复东沙后,清朝也认识到了南海岛屿的重要性,开始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南海维权活动。

三,清朝加强对西沙群岛的管理

1909年三月,张人骏担心西沙群岛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于是派遣吴敬荣到西沙群岛复勘。吴敬荣这次勘得西沙群岛有15个岛屿,认为:“其地居琼崖东南,适当欧洲来华之要冲,为南洋第一重门户,若任其荒而不治,非惟地利之弃,甚为可惜,亦非所以重领土而保海权也。

随后,张人骏上报清廷,提出设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处。筹办西沙岛事务处成立之后,拟定了《复勘西沙岛入手办法大纲》,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由:(1)对各岛的基本信息进行勘测,并绘制地图;(2)选择其中较为适合的岛屿修建厂屋,马路、铁轨等;(3)勘察磷质矿藏;(4)勘察海底资源,采取海底珊瑚和各种海石。(5)勘察海产资源,采取玳瑁、龟、蚌及各种鱼类。(6)察验土性,以备种植。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7)

1909年5月,张人骏派遣吴敬荣和水师提督李准、广东补用道李哲浚等带领170多人到西沙群岛考察、测绘,一共考察了15个岛屿,在6月才返回广州。此次考察,中国的国旗首次在西沙群岛上升了起来,这是中国对西沙群岛主权的重申。考察队按照原计划绘制西沙群岛的总图和分图,并进行了重新命名,这些命名基本沿用到了今天。

清朝的此次行动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其后航海各书,称其地为中国领土”。英国出版的文章写道“西沙群岛有两个主要群岛,还有一些小岛及暗礁,1909年中国政府将其列入版图,并经常有船前往巡视。”日本的《帕拉塞尔群岛磷矿调查报告》中说:“1909年中国政府把该群岛归于中国所有”。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8)

永兴岛

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距离中国大陆较远,但是清朝也在试图维护其主权。1867年英国一艘航道测量船到南沙群岛考察,记载“俱有海南渔民之足迹,以捕取海参蚧贝为活,颇多长年留居于此”。1883年,德国的船只到南沙群岛进行非法调查,遭到了清朝的抗议。直到从清朝到民国,南沙群岛的居民基本都是中国人,西方诸多史料也有记载。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9)

清朝对南海的管理,确立了中国的南海海疆范围,为民国时期的南海管理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的“十一段线”和新中国的“九段线”都在清朝管理范围之内确定,有一定的法理依据。清朝不仅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还奠定了海疆的范围,其历史贡献不可遗忘。

清朝收回日本海出海口(清朝是如何管理南海的)(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