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历史有没有归入广西(湛江历史上的5次人口大迁徙)

湛江地区,古代为“百越之地”、“蛮荒之地”,最早居住的是“南越族”,也就是现在的壮、瑶、黎等少数民族的前身。他们的人数也不多,主要分布在沿海、河流附近,过着渔猎和刀耕火种的生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着斗争,生活十分艰难。

秦统一岭南后,当时驻守岭南的秦军官兵及南迁的汉人有50万之多。来自中原的汉人纷纷涌入雷州半岛及附近地区,与南越人杂居,这是湛江地区第一次人口大迁入。

第二次人口大迁入是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率兵平定南越,从此这里的老百姓正式成为郡县的编民,随后中原汉人经闽南、桂东和湘南等地大量移入雷州半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汉军留戍落籍,二是百姓避乱。

湛江历史有没有归入广西(湛江历史上的5次人口大迁徙)(1)

伏波将军路博德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长期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岭南相对稳定,雷州半岛借“海上丝绸之路”,商业还比较发达。所以当时有一个谚语叫“欲拔贫,诣徐闻。”意思就说,要想致富脱贫,就去徐闻发展。

西晋末年,南迁的人依然不断,路线是“经洞庭湖沿湘漓进入粤西”,也就是“湖南——广西”这条线。东晋有很多望族也向南面临过,占领各个郡县。雷州榜山村的谢姓就是这个时候来的。之后在南朝时期,阮姓人也迁到徐闻,后人又迁到遂溪,至今仍有阮家村的存在。

第三次人口大迁入是在宋末元初,湛江大部分姓氏族谱对这段历史都有记录。“徙闽民于合州”,在唐朝之前已经开始,那时雷州半岛还被称为合州。但这个时期迁徙的高峰是在宋元时期。

湛江历史有没有归入广西(湛江历史上的5次人口大迁徙)(2)

南宋末年海上大迁徙

南迁的中原人,相当部分是首先进入福建,再迁到雷州半岛。南宋末年,元兵南进,闽南人迁雷州的就更多了。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朝大兵追击南宋残军到硇洲岛及附近海域。宋朝军民30万人从莆田、福州、潮州等沿海岸线相继逃到雷州半岛地区。湛江的主流方言之一雷州话,也是闽南语的一种。

湛江的老城区赤坎,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小商埠的。赤坎至今仍有福建街、福建村、百姓村,都是福建人南迁的历史遗迹。南迁的中原人、闽南人,对雷州半岛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之后到明朝末年,都有陆续迁来定居的商人或官员留居的。

雷州半岛还是著名的“贬官之乡”,如“雷州十贤”中的寇准、李纲、苏东坡、汤显祖等大政治家、文学家、戏剧家,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正能量,雷州半岛人民世世代代传诵他们,怀念他们。

第四次人口大迁入是在清朝康熙到道光的150年间。康熙皇帝解除了长达200年的海禁、海运贸易迅速恢复和发展。素有在海外谋生习惯的闽浙、广潮、琼崖商人,频频到湛江海域经商。

相传福建商人方氏捷足先登,是当时海上到赤坎经商的第一人,潮阳李氏则是潮州籍首个踏足赤坎的商人。他们得到当地居民友善关照,便定居下来,并不断招引同乡来赤坎经商。

到了清朝道光年,赤坎已“商旅攘熙,舟车辐辏”,向官府注册登记的商船达400多艘,其实中闽浙的商行船行就有45家。不少商人到赤坎贸易,觉得大有商机,便安家置业,久而久之,引聚集居,自成群体,形成今天赤坎的潮州街、福建街、福建村。当时,仅潮州籍居住的人口就达1000多人。

历代虽有众多人口迁入湛江境地,但由于战争频繁,加上灾荒、瘟疫、土地兼并、逃荒等原因,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唐开元元年(713年)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1194年间,雷州府从最早的2万多人增加到13.3万人,这个速度是比较慢的。这期间,增长与衰减相交替,呈波浪式上升。

新中国成立后,湛江又迎来第五次人口大迁徙。

1949年2月,湛江解放,大量解放军进驻。1950年初,10万大军和民工集结在雷州半岛训练,准备解放海南岛。海南岛解放后,有少量军人转业和湛江工作。1952年8月,解放军林业工程第2师的4、5、6团分在雷州半岛成立垦殖所,组织民工和学生约10万人,大规模开垦种植橡胶。农垦系统的人口流动是建国后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

50年代中期,湛江建港口、铁路,迁来南海舰队司令部,湛江渔业公司等大单位成立,都带来了市区人口的增长。

1958年6月,因为鹤地水库的建设,廉江北部九洲江流域的全部人口迁出,差不多有3.1万人。不久,高州兴建良德水库,库区有2000多人迁到徐闻和海康(现雷州)。

十年动乱期间,因成立“五七干校”、知青“插队落户”,湛江市的人口又有流入和流出。70年代初期,国家在湛江坡头建石油勘探基地,使得市区人口又有一定增长。

湛江历史有没有归入广西(湛江历史上的5次人口大迁徙)(3)

知青交流种橡胶苗的体会

改革开放后,湛江人口流动迎来了新的变化。在深圳、珠海建市初期,湛江有一批干部调过去支援建设;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剩余劳动力剧增,大批农民涌入市区和城镇做工、经商、定居;还有大批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到珠三角或邻近外省务工。另外,80年代兴起了“出国潮”,湛江市区居民移居港、澳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的人口增长。

目前,湛江市户籍人口约800万左右,主要的人口流出是每年外出务工人员高达150万左右,造成平时与清明春节的人口落差很大。人口的流入是珠三角回归人群,部队转业、外来打工、南迁定居的“候鸟一族”,其中,早期到珠三角发展的人群因为房价问题,而回归湛江买房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湛江房价高涨的原因之一。

关于湛江从古至今的人口大迁徙,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你的祖先有怎样的迁徙路线?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