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潜心解析天书碎片(诸葛亮忠义双全获天书)

提起诸葛亮和司马懿,人们都知道他们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师谋士。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襄阳地区千年以来,一直流传着两人的传说故事,说他们小时候还是同学,同为司马徽的学生。

诸葛亮潜心解析天书碎片(诸葛亮忠义双全获天书)(1)

话说东汉未年,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诸葛亮和司马懿同拜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各种知识。水镜先生司马徽不愿在朝当官,隐居山野,手中有一部奇书,据说谁得到了它,就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因此,被人们称作“天书”。

司马徽年逾花甲,膝下又无一男半女,有心把此书传给一个心爱的弟子。纵观弟子之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最为勤奋好学、聪明伶俐。两人实力不相上下。究竟把天书传给谁呢?当下群雄纷争,各方诸侯虎视眈眈,如果传错了人,不但不能匡扶汉室,反倒误国害民,违了天意。因此,司马徽一直细心地观察两个弟子的一举一动,犹豫不决。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想得到这部天书,殷勤待师,苦学苦读,以求先生喜爱,赐赠天书。

诸葛亮潜心解析天书碎片(诸葛亮忠义双全获天书)(2)

一天,水镜先生领着他俩到房后的玉溪山上指点山川地理行兵布阵之法。对面的山崖上有个樵夫在砍柴,不慎跌下了山崖。师徒三人一见,同吃一惊。水镜先生猛一闪念,继续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司马懿继续安然听讲。唯有诸葛亮却飞步跑下山坡,扶起受了重伤的樵夫,仔细察看了伤势,迅速在周围找了几样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上,又把自己的衣襟撕下来,给樵夫包扎好伤口。

水镜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赶快领着司马懿下山,帮助诸葛亮把受伤的樵夫扶回家。

诸葛亮潜心解析天书碎片(诸葛亮忠义双全获天书)(3)

又过了一些日子,诸葛亮接到一封家书,说是叔父诸葛玄病重,想让他回去看看。诸葛亮随即含泪辞别了先生和学友,急匆匆地赶回家去。然而归家不久,叔父就去世了,含悲忍痛,细心料理了丧事,才回到先生身边继续求学。

说来也巧,几天以后,司马懿也接到一封家信,说是他母亲病重,思子心切,想让他回家见一面。司马懿怕自己走后,水镜先生把奇书传给了诸葛亮,就借故推三推四地回了一封信,终于没有回家。

水镜先生将两位弟子的品行一对照,心里暗暗拿定了主意。

这年冬天,水镜先生患了重病,两位弟子守在床前,煎汤熬药,细心照料。可先生年迈体弱,病势越来越重了。诸葛亮顶风冒雪出外给先生寻找草药,司马懿在床侍候,他见水镜先生风烛残年,仍不把奇书传给他,早就耿耿于怀。

诸葛亮潜心解析天书碎片(诸葛亮忠义双全获天书)(4)

见周围无人,水镜先生昏迷不醒,司马懿偷偷溜进水镜先生的书房,四处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紫檀木的小箱子。他偷着打开一看,果然是那本奇书,还没等他看仔细,就听到先生在喊他。心想先生近来更偏爱诸葛亮,要是等下去,这部奇书肯定到不了自己手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背起书箱子逃跑了。

等诸葛亮采药回来,水镜先生睁开双眼,询问司马懿到何处去了。诸葛亮四下寻找,看到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便向先生禀告说:“司马懿不知为何早已出门了?”

水镜先生叹息了几声,冷笑道:“你不要说了,我什么都明白了!”说着让诸葛亮把自己扶下病榻,揭开病榻的夹层,取出一个锦囊,庄重地交给诸葛亮,深情地嘱咐道:“这本书从此归你,不枉我们师生一场。你速回隆中,细读锦囊内的奇书,选择明君干一番大事业。”说罢摆摆手,把诸葛亮赶出了水镜庄。

诸葛亮遵照水镜先生的嘱咐,藏起锦囊隐居隆中,潜心攻读这部天下奇书。

诸葛亮潜心解析天书碎片(诸葛亮忠义双全获天书)(5)

再说司马懿溜回家里后,打开箱子仔细看盗来之书,只见上面通篇无字,最后一页写着四句话:

定国须爱民,

尽孝奉双亲。

两者皆相悖,

怎做传书人?

司马懿看到这里,才知道是水镜先生巧设机关,让自己盗来本假“天书”,而真书绝对落入诸葛亮手中。司马懿跺脚捶胸发誓终生与诸葛亮誓不两立。从此,两人各为其主,兵戎相见。虽说司马懿足智多谋,可与诸葛亮比起来还差一筹,就因为天书的缘故。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国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诸葛亮潜心解析天书碎片(诸葛亮忠义双全获天书)(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