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的原始生活 亚马逊河的部落

乡土文化(folk culture)的特征一般是规模小、隔绝、连续、保守、家族治理、经济自给自足、人种和习俗较单一等。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多数规模大、交流多、变化性强、法制军警治理、市场经济、人种构成复杂等。

乡土文化地域差异明显,时间差异不明显。

大众文化则相反,地域差异不明显,但变化快,时间差异明显

世界上至今有一些原始部落,反映着一种几千年来没有太多变化的乡土文化。人们常常好奇地去接触和观察这些部落文化。

笔者在3月抵达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玛瑙斯(Manaus,巴西亚马逊州首府),而后乘船深入当地原始部落的居住地。

那里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树木繁茂,河道纵横,野生动物出没左右。

亚马逊河的原始生活 亚马逊河的部落(1)

这个部落生活的村子建在森林中的一块平坦空地上。前面有可以容纳上百人的木制大房子,里面是简单的梁柱结构和干土地面,可举办宗教祭祀活动。

后面的房子大小不一,功能不同,诸如住宅、仓库、畜栏。有些房子里有吊床、灶台、铁锅、未燃尽的炭火。

亚马逊河的原始生活 亚马逊河的部落(2)

无论南美还是非洲,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的民居多用枝叶搭建。

这个亚马逊部落的屋顶看起来用的是周围的晒至干黄的棕榈叶,繁密厚实。

有些屋顶几乎斜至地面,只有两面墙,通风良好。

亚马逊河的原始生活 亚马逊河的部落(3)

民居反映生活环境。

热带雨林流行枝叶屋。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多有茅草屋。干旱地区游牧民族习惯住帐篷。山地河谷地区建筑常见泥土制砖。地中海地区、印度和南美农民多用石头建房。

中高纬度地区,如果森林茂密,通常流行全木制房屋,如美国、北欧、俄罗斯。如果森林不多,就流行半木制房屋(在木制框架基础上用其它材料搭建),如中欧、中国部分地区。

高纬度的草原和苔原地区,如加拿大和俄罗斯境内,有草皮屋。

亚马逊部落在热带雨林环境中没有穿鞋的习惯,无论男女都可见脚底和脚外侧明显磨白。他们属于黄皮肤的印第安人,男女均赤裸上身和双腿,肤色均匀偏深,可见平时多袒身暴露日晒。男人穿短裤垂腰带,女人穿草裙戴项链。腿上的刺青男女都非常普遍。

亚马逊河的原始生活 亚马逊河的部落(4)

部落的乡土文化正在与大众文化融合。

他们开始接待外来游客,为游客们表演传统乐器和土著歌舞,与游客联欢,也卖些自制手工艺品,靠旅游业赚取收入。这些活动全民参与,老弱妇孺、未断奶的孩子也不避讳客人。

他们会用赚到的钱去城镇里买些现代日用品。在其居住区内,笔者看到屋檐下晾有拖鞋、水靴、胸衣、T恤、牛仔裤等现代衣物,可能进城用。

交通工具主要靠船。部落的附近就是河流,停靠有非常简陋的木船,可以出行或打渔之用。也有轮渡可以载人。

附近的树林中有大量活跃的猴子窜来窜去。巨嘴鸟站在枝头。散养鸡在草丛中乱跑,无人看管。有孩子在小船上钓鱼。

亚马逊河的原始生活 亚马逊河的部落(5)

这种原始生活非常亲近自然,世代生活内容和方式没有太多变化。

但它已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原始生活,是逐渐融入文明世界的部落生活。

与之不同的是,至今世界上还有大约百余个与世隔绝、拒绝与文明社会接触的原始部落,用弓箭和石刀敌视着外来者。

除南美外,笔者在中国和非洲也接触过一些原始部落,都是与文明社会友善融合的特色村落,没去过有冲突风险的隔绝部落。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始部落乡土文化。

在亚马逊原始部落里,我注意到一些村民对旅人凝视的眼神,里面充满关注、好奇与友善,而绝无敌意。

那是他们通向外界的窗口,是文明融合的推动力。

亚马逊河的原始生活 亚马逊河的部落(6)

作者主要经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南开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足迹抵达中国34省市区和世界7大洲

主要著作包括:

《国家统一的系统演化动力》(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年

《天命之争》(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1版

《台湾产业概述》(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21年

《台湾产业与金融研究》(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

《台湾财力》(专著)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年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百问》(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

《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域结构》(主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

《闽台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副主编)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年

《台湾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卷》(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

《投资台湾蓝皮书》(主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年

《投资台湾指南》(主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