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

杜甫 罗宗强 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杜甫的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

杜甫的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

杜甫

罗宗强 撰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箧中集》 唐天宝年间,元结编《箧中集》,收沈千运、赵微明、孟云卿、张彪、元季川、于逖、王季友诗24首,加上其他文集所收,这七人共存诗46首,在诗中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悲惨艰辛,已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衰败景象到来的一群诗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

杜甫的人格特点:

崇高的人格:心怀天下;博大的胸怀:情系苍生。

1 浓浓亲情:“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月夜》)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2 诚挚友情:“江南瘴疠地,逐容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送郑十八虔》)

3 情系苍生:“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又呈吴郎》)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 情怀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 情洒万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

诗史 杜甫用他的诗,写了安史之乱的许多重要事件和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诗“诗史”的含义:

1 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

2 杜诗“善陈实事”,提供了比史载事件更为广阔、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

3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正史所没有记载的史实,可补史之失载。

4 即使其抒情诗,其心之所向,情之所系,亦未离时局,具有诗史的意义。

“诗史”的叙事艺术:

1 从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在客观的真实叙述中融入强烈的抒情。

2 既叙述事件经过,亦力于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理活动,或平常细事,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了广阔的历史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境界。

3 在诗中表达自己对时事的感想和看法。

4诗中运用赋的铺排、散文句法和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三吏三别 是指杜甫在乾元二年春写成的一组“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分别为《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些诗篇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对国家和百姓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在艺术上,继承了古乐府的传统,运用白描手法,将内在感情寄托在情节和人物言行的客观叙述中,沉哀入骨。

第二节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风格

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a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

b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

2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混融的境界、磅礴飞动的气势与精严的格律、出神入化的技巧融为一体。

3“晚节渐于诗律细”,写七律拗体,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多端而不离规矩。

4在炼字炼句上,精于用字,刻画细微。

a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

b用颜色字强化感情色彩,用叠字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使声调和谐悦耳,用俗字使诗读来更加亲切。

《秋兴八首》 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时期。挚友已先后离开人世,诗人仍旧飘泊沧江,疾病缠身。山城秋色,引发他的故园之思和对于京华岁月的怀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诗就是在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一层深入一层,表现出了深沉复杂的感情,交错着感慨、回忆、思念与对于时局的看法。

杜诗的艺术风格:

1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与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2在杜诗多样的风格中,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3杜诗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

第三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一 集大成

1就诗歌传统而言,叙事与议论,受《诗经·小雅》的影响;悲歌慷慨的格调,与《离骚》相近;缘事而发,来自乐府传统;浓烈的抒怀与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

2在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赋的铺排技巧、乐府的影响和史笔的痕迹。五言古诗,集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韶秀淡远。五七言律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主要学杜审言。

3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意境的经验,将之融入叙事的技巧里,具有意境之美。

二 开后世

1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诗缘事而发、写民疾苦的一面,且受杜律夹叙夹议的影响。

2韩愈、孟郊李贺受到杜诗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

3李商隐的七律得益于杜诗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激发。

4 变唐调。“呜呼浣花翁,在唐本别调。”

三 思想情操方面

1他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

2杜之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对士人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