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发朋友圈是什么心态(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

一个勤劳耕耘的小伙子,需要鼓励

随着时代发展,微信已经在我们的生活里深根蒂固,说到微信,除了常见的联系、支付功能以外,人们用得最多之一的功能就是朋友圈了。

朋友圈刚出来的时候,受到大众的追捧,是一个人们日常记录美好生活,分享事物和情绪的平台,后来,朋友圈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出现各种代购、微商、广告商,再到后面,朋友圈反而成了部分人打造人设的工具。

到如今,一般人已经很少愿意去朋友圈分享日常生活记录或心情了,因为开始有了“顾虑”,甚至每当发布一条朋友圈,都要屏蔽掉部分群组,比如公司同事/老板,比如亲戚/家人,不再是随心所欲。

朋友圈功能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窥私欲,与他人建立交流和,获得他人的认同,本质上是为了缓解人的孤独,人生而孤独,微信启动画面就是一个完美的注解。

亲人去世发朋友圈是什么心态(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1)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包括互联网发展衍生出来的微信,微信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无限放大了人们的虚荣心和欲望,发朋友圈的初衷是为了分享,而后面就开始变了味,渴望得到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也使得部分人开始病态,发布低趣味内容,只为引起他人注意。

亲人去世发朋友圈是什么心态(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2)

生老病死是这个世界的铁律,谁都逃脱不了,而平日里有说有笑的亲人,变成了一张黑白照,谁都无法一时间接受得了,这种打击是很沉痛的,面临家中有人去世,这样悲伤的事情,居然也能成为某些人晒朋友圈的噱头。

这是令人无法理解的举动,那么关于这种把亲人去世消息发布到自己朋友圈的人,都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人性的复杂,即使是精通心理学的专家也没有把握。但有个点,是我觉得最不妥当的。

不尊重逝者。

斯人已去,活着的人已经无法再为他做什么了,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有尊严地离去,而不是利用他的死亡来制造话题,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安慰,因此把亲人去世消息发布到朋友圈中,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死者的行为,不提倡这样的做法。

亲人去世发朋友圈是什么心态(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3)

为去世的人办理后事,理应是安静、严肃的,这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而不是把这个消息通过朋友圈公布出去,只是为了能够引起他人注意。

归根结底,这些人之所以会把消息公布到朋友圈,首先肯定是想要得到他人注意,满足自己内心的空虚感,得到别人的肯定。

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是人类的本能需求,那么这类人发朋友圈,也是抱着这种心理。

但往往,这种人对于亲人的死亡可能并不是很在意,并没有沉浸在悲痛的情绪里,所以才可以把亲人去世的消息当成生活小事一样分享到朋友圈中。

亲人去世发朋友圈是什么心态(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4)

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发布这种消息到朋友圈的人,基本都是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看法都是片面的,他们不清楚这么做带来的后果是怎么样的,也没意识到这么做是不尊重逝者,而只是单纯的去做这件事。

心智未成熟。

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可能在生活中,年纪也已经达到成年的标准,但也就是这种人,虽然身体上满足了成熟的条件,但心智上是不成熟。

渴望得到他人注意,获得他人关注的人,实际上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一个人成熟的象征,就是遇事不慌,看透了世事后,变得更加稳重,也会开始沉默。

亲人去世发朋友圈是什么心态(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5)

成熟的人,不会轻易分享自己的生活,不会透露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知道,人类的喜悲并不能相通,所以,也不会奢求他人能够懂得自己,更不会把自己的伤痛暴露出去。

想要获得他人的关注,是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但是用这种方式却显得极端和愚蠢,当然不排除,有的人或许只是将这种行为作为纪念亲人的方法,初衷是好意,但结局却不代表是好结果,将这种消息发布在朋友圈之中,多多少少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设置成三天可见

不可否认的是,朋友圈是个很成功的能够分享情绪、分享日常的平台,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只剩下微商、广告、水滴筹、文章分享等,不少好友的朋友圈,都被设置成三天可见,那这种人的心理是怎么样的?

亲人去世发朋友圈是什么心态(亲人过世也坚持发朋友圈的人)(6)

很简单,你打开微信的通讯录,看一看你的好友列表拉到底,看看你的微信里待着多少个好友,又有多少个好友是你的“好友”?老板、公司、同事、陌生人、路人、同学、朋友,人一生基本的交际圈都围绕在这几个圈子里。

当你想要分享某件事又或者某个心情的时候,又会顾虑到某些人的想法和存在,因此开始发朋友圈时屏蔽掉某些人,特意为这类人设置分组,再到后来,干脆就不发朋友圈了,渐渐就变成只刷朋友圈,却不分享的人。

对于新认识的同事或朋友,不想被了解自己的个人历史,但又不好设置其朋友圈不可见的权限,避免被察觉到双方都尴尬,所以设置成三天可见就是最好的方式了。

有一种压力,叫做社会压力,有一种成长,叫做回头看看自己的朋友圈。

选择删不删是你的权利,设不设置三天可见是我的权利,人在这个时代活着,就难免要受束缚,你说你想要追求自由,但《责任的重负》这本书,会教你成长。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 The End -

作者 | 野橘

编辑 | 野橘

一个相信世上有光的年轻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