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五十步笑百步(以五十步笑百步)

(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河内河东皆魏地凶,岁不熟也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此为《四书集注》的注释,下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说五十步笑百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说五十步笑百步(以五十步笑百步)

为什么说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河内河东皆魏地。凶,岁不熟也。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此为《四书集注》的注释,下同)

(寡人,诸侯自称,意思是德行寡少之人。河内、河东都是魏国土地。凶,庄稼没有收成。迁移民众到有粮吃的地方去,调拨粮食给那些老弱不 能迁移的。------此为对《四书集注》注释的白话试译,下同)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好,去声。填,音田。填,鼓音也。兵以鼓进,以金退。直,犹但也。言此以譬邻国不恤其民,惠王能行小惠,然皆不能行王道以养其民,不可以此而笑彼也。杨氏曰:“移民移粟,荒政之所不废也。然不能行先王之道,而徒以是为尽心焉,则末矣。”)

(填,擂鼓的声音。士兵听到敲鼓就前进,听到鸣金(敲铵〉就退回。直,意思是但、只。孟子举这个例子以比喻邻国不爱护自己的百姓,梁惠王能行些小恩小惠,但都不能行王道来养育他们的人民, 所以梁惠王不可以因此而笑话别国。杨氏说:“移民调粮,这是没有荒废救荒的措施。 然而不能实行先王之道,仅仅在这样的措施上尽心,是舍本求末)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胜,音升。数,音促。罟,音古。洿,音乌。农时,谓春耕夏耘秋收之时。凡有兴作,不违此时,至冬乃役之也。不可胜食,言多也。数,密也。罟,网也。洿,窊下之地,水所聚也。古者网罟必用四寸之目,鱼不满尺,市不得粥,人不得食。山林川泽,与民共之,而有厉禁。草木零落,然后斧斤入焉。此皆为治之初,法制未备,且因天地自然之利,而撙节爱养之事也。然饮食宫室所以养生,祭祀棺椁所以送死,皆民所急而不可无者。今皆有以资之,则人无所恨矣。王道以得民心为本,故以此为王道之始。)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自觉已经够尽心的了。境内河内这个地方发生灾荒,就把能迁走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同时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无法迁移的老弱儿童。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便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帛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每户拥有一百亩的田地,政府不要用不合时宜的劳役侵夺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帛,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但现在,权贵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