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王是几世纪的人(亚瑟王的历史形象在中世纪的盛衰)

作者:猫儿不乖(一)历史和传说之间的亚瑟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亚瑟王是几世纪的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亚瑟王是几世纪的人(亚瑟王的历史形象在中世纪的盛衰)

亚瑟王是几世纪的人

作者:猫儿不乖

绪论

(一)历史和传说之间的亚瑟王

著名人物的形象在历史中的变迁,通常能反映出其所处时代的特点。在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和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等人,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的形象,都有过比较大的变化。通过研究他们形象的变化,能更好的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风土民情。

对亚瑟王形象变化的研究,就是基于这种思想。

一方面,亚瑟王作为欧洲最受人们喜爱和推崇的君主之一,他在历史上的形象经历过由盛到衰的巨大变化。研究他传播和兴衰的过程,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政治和人文历史的关系。

在中世纪,亚瑟王是整个英国民族的代表、皇室正统的起源和基督教时代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统治者的象征,他统治的时代被认为是可以和伊甸园时代等相媲美的黄金时代。可到了近代,亚瑟王的历史形象却又急转直下。随着英国政治的变革和民族融合,亚瑟王的地位不断下降。近年来,他开始更多的被认为单纯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了。

关于亚瑟王的传说,古已有之。其中最早的传说来自于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不列颠人。古代不列颠人生活在不列颠岛上,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内容多为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其中就包括了亚瑟王的故事。当时,由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不列颠人被迫退居到西部和北部山区,如威尔士、康沃尔、苏格兰以及爱尔兰等地。而亚瑟王,是传说中领导不列颠人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雄。

在英国西部幸存下来的不列颠人,后来形成了威尔士人。还有其中有一部分不列颠人不堪忍受异族统治,逃至今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同时也把亚瑟王的传说带到了欧洲大陆。这些远离故乡的凯尔特人在岁月的流逝中把亚瑟王视为凯尔特人的民族英雄,把自己渴求独立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寄托在亚瑟王这位英雄身上。公元11世纪,居住在邻近布列塔尼地区的诺曼人征服不列颠,又把亚瑟王的故事带回了英国本土。回到本土之后,亚瑟王的故事又一次和同威尔士僧侣史学家所写的编年史相结合,构成中世纪以后渐渐为人们熟悉的,具有封建时期特色的亚瑟王。他的故事也在随后的几百年间走出了英国,在整个西欧地区流传,对于中世纪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关于亚瑟王的故事仍不断被搬上银幕。

另一方面,研究与亚瑟王有关的传奇和故事,能更全面地理解英国乃至西欧的中世纪历史。

欧洲中世纪时期,由于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很少留下关于当时生活的文献记录。随着近年来对中世纪研究的深入,学者也发现在进行研究时,总要面临史料不足这一难题。而那个时期,却有着数目巨大的,关于亚瑟王的史诗和传奇。这些文史资料反映的内容,承载着许多中世纪生活的原始风貌,如果能妥善的使用,也是对匮乏的中世纪史料很好的补充。在研究英国中世纪历史时,也能通过分析亚瑟王在中世纪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不同的形象,来更好的了解当时不列颠地区的宫廷文化和社会风向。因而,对亚瑟王的故事和传奇进行史学研究,是对中世纪历史研究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最早有明确材料记载的亚瑟王故事,大体出现在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在威尔士僧侣兼编年史家南尼亚斯(Nennius)著述的《不列颠编年史》(Historia Brittonum)中提到了亚瑟这个人物。在随后的四个世纪里,关于亚瑟王的记载传奇色彩更加明显,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蒙茅斯的杰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写成于1136年的《不列颠诸王史》(Hstoria Regum Britanniae),此时文中的亚瑟王俨然是骑士制度时代的君主形象,明显带有“征服者”威廉的特征。

到了1469年,托马斯·马洛礼爵士(Sir Thomas Malory)创作的《亚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是中世纪亚瑟王传奇和故事的最完善总结和补充。该书的原名是《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之书》。书中介绍了亚瑟王的生平、他的-圆桌骑士、他们的历险经历、寻找圣杯的历程以及亚瑟王辞世时的惨烈。

1485年,英国第一位印刷家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又为全书划分章回,并改写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他把书名改为《亚瑟王之死》,对原文进行修改、润色,然后印刷出版。在序中,凯克斯顿谈到了印制、发行此书的目的——“宣扬博爱仁慈、谦恭大度的骑士精神”。

《亚瑟王之死》一经问世,就备受世人欢迎。从首次出版到1634年,在短短的150余年间,先后出现6种版本。随后,该书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浪漫主义复兴时期才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全书以亚瑟王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圆桌骑士们的爱情、勇敢、传奇、冒险的表现和经历,充分反映了骑士所崇尚的精神。

而对于亚瑟王故事的研究,西方也开始的比较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关于亚瑟王的史学专著,不过,当时所研究的重点在于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是否存在,在传说和历史之间模糊的分界上摸索。

本世纪开始后,国外对亚瑟王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亚瑟王与历史的神话》(King Arthur and the myth of history)和《古代遗迹中的亚瑟王》(King Arthur in antiquity)都不约而同的把历史和传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次,通过对传奇的研究,前者将英国的历史与古代希腊文化联系到了一起,而后者则通过对传奇和故事的研究,研究了英国中世纪中晚期生活中的带有奇幻色彩的历史故事。

另外一部重要的专著是海格汉姆(Higham.N.J)于2002年所写的《亚瑟王:创造传奇和历史》( King Arthur myth-making and history)。在这部著作中,海格汉姆重点研究了亚瑟王的演变历史。详细地解读了从亚瑟王的记载见诸于史诗,一直到近代不断被新的文学作品重新演绎的历史过程。另外,弗林克(Lauire A Finke)和沙切特曼(Martin B. Shichtman)合著的《亚瑟王和神话历史》(King Arthur and the Myth of History)以及卡斯莱登(Rodney Castleden)写的《亚瑟王:传奇背后的真相》(King Arthur:The truth behind the legend)都注重探寻隐藏在亚瑟王传说之后的真实历史,两者虽然侧重的角度不同,方向基本一致。

诺里斯(Norris J. Lacy)在2005年编辑的论文集《亚瑟的命运》(The fortunes of King Arthur)选取了多方面对于亚瑟王研究的新观点,而克里斯蒂娜·哈德曼特(Christina Hardyment)更是另辟蹊径,她所写的《马洛礼:亚瑟王编撰者的生活和时代》(Malory : the life and times of King Arthur’s chronicler)这本书,虽然写的是《亚瑟王之死》的作者马洛礼,但也对亚瑟王故事成书的背景有了深入的阐述。

可以说,国外对于亚瑟王的历史研究,是在向着多角度和多方位发展,不再仅仅拘泥于人物是否真实存在,而更多的开始通过故事传说反映的历史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着手,在中世纪文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都有专著问世。

虽然关于亚瑟王的故事一直是很受关注,可国内对亚瑟王的研究一直比较零散,以史学的观点研究亚瑟王故事的文章并不多见,而且鲜有专著,到了本世纪才有部分论文涉及到亚瑟王传说的史学问题。

王燕荣的《解读亚瑟王传奇》论述了亚瑟王故事的起源成型和发展,对于亚瑟王的故事秉承了兼收其为口头文学和民间史学的论点,对亚瑟王传奇产生的社会文化基层进行了初步的推测。不过,对于亚瑟王的故事的文学和史学之争,只是泛泛的谈论,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许凌,任在喻所写的《宗教之光和人文之影——浅探中世纪“亚瑟王圆桌骑士”传奇》中写到了亚瑟王故事中所显露出来的中世纪人文主义情怀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宗教对欧洲骑士的影响。不过,文章主要还是以文学的眼光来看亚瑟王故事,仅仅是对故事本身进行分析和研究。

赵国柱所写的《骑士制度的一曲挽歌——马罗礼〈亚瑟王之死〉主题探究》是少数透过故事和历史来研究历史的文章。虽然也试图通过读解《亚瑟王之死》对欧洲骑士精神等内容进行发掘,可对于一篇短文来说,这个任务过于艰难了,文章虽然有亮点,可同样流于表面。

此外,对于亚瑟王的文学性也有文章涉及。比如中南民族大学田美丽的《〈水浒传〉和〈亚瑟王之死〉中英雄情爱观之比较》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苗勇刚、贾宇萍的《沉沉夜色、寂寂朗星———亚瑟王传奇中女性形象》都重点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了亚瑟王的故事。

在对亚瑟王的研究方面,国内的学者大多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是关于亚瑟王的史诗和故事除了具有文学价值之外,还有着自身成型的时代特点,也深深印着成书时期的历史烙印。笔者对于亚瑟王的研究,并不拘泥于亚瑟王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历史的真实,而是着眼于中世纪时期他的形象由于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需要所经历的兴衰过程。从史学角度,来解析亚瑟王人物形象的变化和中世纪社会政治变化以及民族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 亚瑟王的早期形象

有着无数传说和故事的亚瑟王,堪称不列颠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领袖。尽管他是否真实存在过,至今尚有争议。可作为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事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咏唱、被记载;他的历史形象从公元6世纪到近代一直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中。

“部分学者认为武功歌是可靠的文献,而关于亚瑟王的记述只是虚构的文艺” [①]。可早期关于亚瑟的记载,却是同样来自于早期的武功歌和民间诗歌。

(一)战士亚瑟

亚瑟王的历史人物形象形成于公元6世纪前后至公元11世纪。最初只流传于威尔士地区,作为勇敢作战的英雄被提及。

历史上的亚瑟王,首次出现在文学记述中是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威尔士地区。当地的一位游吟诗人在他的诗歌《高多汀》(Gododdin)中歌颂了一位刚刚遇害不久的英勇战士。虽然诗歌的作者对那位战士赞誉有加,却也承认他并非最杰出的英雄。在提到这位勇士时,诗人说到“不过,他可不是亚瑟”。

从这句“不过,他可不是亚瑟”可以看出两点:一般不经特别申明的而传唱歌颂的勇士人们就会默认为是亚瑟;另外说明特意提出亚瑟来参照被歌咏的战士,可见在当时亚瑟必然在当地已经是非常出名的人物了。

(二)抵抗领袖亚瑟

在之后的历史记载中,亚瑟王开始以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不列颠人领袖的面貌反复出现。

随着不列颠人的反抗撒克逊人侵略作战的失败,不列颠人流离失所。他们被盎格鲁-撒克逊人驱逐到了威尔士、康沃尔、苏格兰和爱尔兰,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他们开始追忆往昔,赋予了过去的英雄更为美好的形象,亚瑟王在他们的记述中,成了一名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和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帅。

6世纪中期,威尔士修道士兼历史学家吉尔达斯(Gildas)用拉丁文撰写了史书《不列颠的毁灭》(On the Ruin of Britain),记录了不列颠人在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侵略过程中所取得的12次重大的胜利。在他的记录中,并没有把亚瑟称为著名的贝东战役的不列颠军指挥官。在吉尔达斯的著作中,他并没有将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胜利归功于任何领袖。

到了公元800年前后,另外一位同为威尔士修道士兼历史学家南尼亚斯(Nennius)同样用拉丁文创作了《不列颠编年史》(Historia Brittonum),其中第一次将这12次重大胜利的领导者,即当时不列颠人的统帅称为亚瑟王。在南尼亚斯的记录中,如此写道:

“当时,伟大的亚瑟,连全部不列颠的国王与军队,一起抵抗撒克逊人的进攻。纵使很多战友都比他出身高贵,可亚瑟还是人们公推为军队的统帅达12次。”[②]

其中,在第8次战役中,亚瑟“肩上扛着圣母玛利亚的肖像,通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和圣母的威力,把撒克逊人打得抱头鼠窜,整整一天追杀不止”[③]

而在第12次战役中,亚瑟“在无人帮助之下,只靠主的支援,就只身斩杀了九百六十名敌人。”[④]

南尼亚斯笔下的亚瑟是信奉基督的君主,但他的首要身份,还是骁勇善战的武士。在他的记录中,亚瑟已经被神化,毕竟在一天内歼敌九百六十名,绝非常人能做到的。

另外一部年代稍晚一些的,有关亚瑟的历史文献是某个不知名的威尔士修道士用拉丁文写成的《威尔士年鉴》(Annales Cambriae)。《威尔士年鉴》中两次提到亚瑟,517年的记载中,提到了亚瑟的盾牌上有十字架,并在贝东战役中取胜。而在538年的记载中,则写到了在卡姆兰战役中,亚瑟和莫德雷德(Mordred)双双战败而死。此时的莫德雷德,还仅仅是同亚瑟并肩作战的战友。

《不列颠编年史》和《威尔士年鉴》都是盎格鲁-撒克逊殖民后的文献,作品的内容都受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不列颠地区征服和统治的影响。而两部文献的作者,都是威尔士的修道士,是被盎格鲁-撒克逊人驱逐的不列颠人的后裔。

总体而言,《不列颠编年史》以莫西亚(Mercian)复兴对威尔士人生活的产生威胁,来激励威尔士地区的民众进行反抗殖民的斗争。而《威尔士年鉴》则更为关心格温内思地区(Gwynedd)对殖民者的反抗,对能够重新建立不列颠人的英国政权充满乐观[⑤]。

威尔士修道士历史学者使用了亚瑟王传说中的某些概念,并按照当时时代和民众的要求,重新构建了该历史,以期达到宣传反抗殖民斗争之目的。可见,在当时威尔士地区人们的心中,亚瑟俨然是反抗殖民统治的领袖,他的这一形象为威尔士地区的广大民众所接受。

二历史人物亚瑟王的发展和兴盛

中世纪的亚瑟王风光无限,他被视为不列颠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广为传诵。中世纪中期的历史学者基于前文,又依靠自行的理解,在11世纪,借鉴《不列颠编年史》和《威尔士年鉴》之中的记载,重新塑造了一个符合中世纪君主的亚瑟王形象。亚瑟王的宫廷成了中世纪封建宫廷效法的对象,亚瑟王的骑士们也开始逐渐被各地的作者创作出来,加入到了亚瑟王的故事中。亚瑟王从单一的人物,发展成了一个巨大的体系,包括了宫廷、骑士和浪漫故事。

(一)诺曼征服后的历史人物亚瑟王

在诺曼征服后,通过三位不同的英国作家的整理和编撰,亚瑟王也从早期传说中,那个伟大的战士和率领军队取得胜利的军队统帅,变成了领导封臣和骑士作战的中世纪中期的君主。在早期文献《不列颠编年史》中,亚瑟王在战斗中领导不列颠的人民的情节,也自然地被中世纪中期的读者理解成“亚瑟是一个伟大的、可以领导或统治其他的国王的王中之王”的证据。亚瑟王作为一名伟大的历史人物开始流传于世,完成了从战士到类似皇帝的人物;从威尔士地区传说到欧洲骑士之花;从仅仅流行与威尔士人中到被整个英国人视为民族偶像,再到皇家正统的象征的巨大转变。

1、封建君主亚瑟

从11世纪开始,亚瑟王在史书中的形象,逐渐变得具有封建时代君主的特性了。他不再仅仅是不列颠人的军事领袖,而更多的被描述为统帅不列颠人民的国王。

在诺曼征服之前,亚瑟王多只出现在威尔士等地区的诗人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中,在少数威尔士历史学家的记录中,才有一鳞半爪的文字见诸于世。直到蒙茅斯的杰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亚瑟王的详细故事才首次由口头传说而落于纸上。

蒙茅斯的杰弗里来自参与征服英格兰的诺曼人家族,这个家族后来居住在威尔士。1137年,杰弗里宣布自己发现了一部记载了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事迹的威尔士史书,并且已经将其翻译成了拉丁文,这本书就是《不列颠诸王史》(Hstoria Regum Britanniae)。

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主要讲述了不列颠人的历史。它从特洛伊人伊尼亚斯的后裔布鲁特斯占领不列颠开始说起,一直到公元7世纪威尔士王凯达瓦尔达去世为止。书中也讲述了罗马人入侵,但其中四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关于亚瑟王的故事。讲述了亚瑟王从成长到战死的全部经历,也说到了亚瑟王的父亲“征服者”阿瑟尔以及魔法师梅林的故事[6]。

《不列颠诸王史》是第一部用了大量篇幅,详细记述了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著作。此后的大部分关于亚瑟王的故事,都是基本以此为蓝本进行创作的。这本用拉丁文写成的作品,在当时和后来的几个世纪都相当风行,对把亚瑟的声名散布到威尔士之外的地区起到了很大作用。

为了创作出自己想要写出的作品,杰弗里孜孜不倦的对不同素材做引用和改编。他所依靠的素材包括英国早期历史学者比德的著作、威尔士修道士史学家南尼亚斯的,甚至6世纪威尔士修道士历史记录者吉尔达斯等人撰写的著作,以及威尔士、不列颠和欧陆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在此之上,杰弗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扩展了威尔士传说的内容,把原始素材转变成了引人注目的文艺著作,编撰出了《不列颠诸王史》。尽管经过后世的考证,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中,许多内容都存在不能令人信服的地方,但在当时,这本还是被更多的人视为真正的历史文献。其中记载的亚瑟王的形象,也被广泛接受,认定历史上确有如此的亚瑟王[7]。

2、民族骄傲亚瑟

亚瑟王随着杰弗里作品的不断传播,被英国上层社会认可。他的历史地位,开始被节节拔高,并渐渐的成为了英国的民族英雄。

杰弗里之后,魏斯(Wace of Jersey)在他的影响下,创作了《不列颠人的故事》(Le Roman de Brut)。

魏斯是诺曼征服后形成的盎格鲁-诺曼人,出生于泽西岛,幼年到法国的卡昂学习。他不但将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翻译成了法文,还自己结合杰弗里的著作,用法文创作了《不列颠人的故事》。

《不列颠人的故事》同样跨越了很长的年代,以特洛伊的布鲁特斯建立不列颠国为开端,写到传说英国史的结束。

在书中,魏斯进一步扩充关于亚瑟王的情节。他将骑士精神,引入到了亚瑟王的故事中,从此亚瑟王的形象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中世纪骑士典范,他具有高尚的美德,坚定、勇敢、慷慨大度、执着地追求爱情,他整治宫廷礼节,使他的宫廷在辉煌华丽之中遵守高雅的行为规则[8]。同样,他首次提出了亚瑟王的-圆桌,在故事中,亚瑟王巧妙地使用圆桌来解决骑士之间排序的争端,使亚瑟王的故事带有刚刚在英国兴起的宫廷文化色彩。并且首次为亚瑟王的佩剑赋予“截钢剑”(Excalibur)之名[9]。

英国早期史学家皮叶思·朗托夫特(Piers Langtoft)所写的《朗托夫特年代记》

(Langtoft’sChronicle)中的第一部分,就是从魏斯的《不列颠人的故事》中翻译而来的,可见魏斯的作品,在中世纪时期,也被当时的历史学者视为历史文献[10]。

到了13世纪早期,在魏斯的基础上,英国诗人莱亚曼(Layamon)写成了长诗《不列颠人》(Brut)。

莱亚曼生于赛文,很可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他的《不列颠人》是用当时英国偏西南的方言,并吸入了大量盎格鲁-撒克逊的词汇,所用的多为当时流行的盎格鲁-撒克逊书面语言和日常交际语言[11]。

莱亚曼的作品,是诺曼征服后,第一部用英国本土语言写成的史诗,对亚瑟王的事迹在英国本土居民中流传,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列颠人》中,关于亚瑟王的大概占了全部诗篇的二分之一,约有8000余行。诗中写了亚瑟王的征战业绩,说他成功的征服西北欧的大部分领土,其中最主要的征战是他击败罗马皇帝卢修斯的战役。但在亚瑟王带兵出征期间,不幸祸起萧墙,他的侄子、摄政王莫德雷德起兵造反。亚瑟王只得班师回朝,率军平叛,他杀死了莫德雷德,自己也不幸受了致命之伤,回到阿瓦隆岛去疗伤了[12]。

莱亚曼在诗中减少了《不列颠人的故事》中所增加的宫廷文化色彩,第一次把亚瑟王描写成了不起的英格兰英雄。在他的故事中,亚瑟王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时代伟人,从此之后,亚瑟王不再仅仅是威尔士人的英雄了,他成为了包括诺曼征服者在内,全体不列颠居民的骄傲,足以同查理大帝相抗衡。

3、文化符号亚瑟

12世纪后半叶和13世纪初叶,亚瑟王的故事向不列颠之外的欧洲传播。亚瑟王成为整个西欧的骑士共同效法的对象,亚瑟王的宫廷也为各地君主所追捧。亚瑟王的故事,更是成为各地诗人创作的源泉。

在法国和日耳曼尼亚地区,当地的作家将本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巧妙加工,融合到了亚瑟王的故事里。这些新故事,在不同程度上,是对当时各地区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背景的映射。

12世纪末期,法国诗人克雷蒂安(Chretien de Troyes)先后创作的五个关于亚瑟王宫廷的故事,包括《埃里克与伊尼德》(Eric et Enide)、《克里杰》(Cliges)、《伊文》(Yvain)、《帕尔齐法尔》(Perceval)和《兰斯洛特》(Lancelot)。如同蒙茅斯的杰弗里塑造的亚瑟,适合他为之著述的诺曼社会一样,克雷蒂安也同样改编了亚瑟王的故事,使其能配合当时法国的思潮和风气。克雷蒂安把亚瑟王的宫廷卡米洛写成了有史以来最尽善尽美的宫廷,而亚瑟王本人在他的故事中远远比不上他的宫廷社会和出入宫廷的骑士与贵妇重要。

13世纪初,法国人罗伯特·戴博伦(Robert de Borron)以及活跃于亨利二世宫廷的玛丽·弗朗斯(Marie de France)等人收集法国各地的民间故事,编写出更多关于亚瑟的传奇。其中著名的故事有“寻找圣杯”、“魔法师梅林”、“骑士兰斯洛特”以及“兰斯洛特同亚瑟的王后桂妮维尔私通”,还有“亚瑟王之死”等等[13]。

同一个时代,亚瑟王也传到了日耳曼地区。斯特拉斯堡的格特弗里德(Gottfried von Strassburg)和 埃森巴赫的乌尔法姆(Wolfram von Eschenbach)分别创作了两个完全不同类型和亚瑟王相关的故事[14]。格特弗里德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 and Isolde)的主题是骑士和贵妇的爱情,以及他们的恋情最终导致的悲剧。而乌尔法姆的《帕西法尔》(Parzival)则是富有基督教传统的寻找圣杯的故事。两者的故事里,亚瑟王同样只是作为陪衬的背景角色。

1312年问世的,雅克·德·隆格庸(Jacques de Longuyon)的“孔雀之誓”(Voeux du poan)里,把亚瑟王同查理大帝、哥德弗莱·德·布荣(Godfrey de Bouillon)等人同作为骑士典范的九杰之一[15],反映出亚瑟王的历史形象在当时是深入人心的。

无论如何,当时吟唱亚瑟的宫廷诗人,游吟诗人以及文史作者,大部分都完全相信他们所描写的是一位曾活在世上,并君临英格兰的伟大历史君王。欧洲各地的浪漫故事和骑士传奇都需要搭上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便车,才更易于流传。

而随着亚瑟王传奇的不断传唱,其中所表达的骑士行为准则也传播到了西欧各国,并被当地的骑士们所接受。因而,中世纪中后期的骑士行为准则带有整个西欧的一致性特征,与亚瑟王传奇有着密切的关系[16]。

可以说,亚瑟王在中世纪中后期,已经成了被整个欧洲的骑士阶层所认可的典范和楷模,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偶像。

(二)亚瑟王历史形象转变的原因和背景

1、历史背景

11世纪,诺曼人对英格兰的征服,对英国中世纪的历史有着沉重而深远的影响,亚瑟王历史的转变也得益于此。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利用英王指定继承人为契机,率领大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多佛东南部附近的黑斯廷斯附近,击败了当时的英王,撒克逊人哈罗德(Harold king of England)。随后,在不足五年的时间里,威廉的军队又攻占了不列颠北部的苏格兰和西部的威尔士,征服了全部英伦三岛。“征服者”威廉的子嗣,持续统治了90余年。此后,英国的王位通过婚姻和继承,传到了安茹王朝手中。安茹王朝则又持续了200余年,一直到1399年,最后一任国王理查二世退位。

诺曼人对英国的征服,在英国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特殊意义。“征服者”威廉在自己的政权得到初步稳固之后,在英国建立起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封建制度。虽然,在诺曼人到来之前,英国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下,也已经初步出现了封建制度的雏形,但文明程度较高的诺曼人所实行的,是更完善的封建制度。诺曼人到来之前的英国,如同一盘散沙,各地领主相互关系散乱。“征服者”威廉到达后,在英国建立了权力更为集中的统治体系。跟随威廉到达英国的诺曼武士,接受了威廉的分封,成了新政权中的领主。由骑士、男爵、国王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等级的金字塔形体制。为了确保男爵不至于势力强大到威胁王权,威廉小心谨慎把他们的封地分散,同时保留了主笔、征收土地税并有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进行监督的特权。威廉的王权尽管依然无法同古代东方高度集权的国家相比,但相对之前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却有更高的统一性。

而威廉去世后的二百年间,英国的行政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加强对封建制度的控制,直至创建一个强大的民族集权君主制以取代传统封建制的历史[17]。

诺曼人的征服,让长期处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内战中的英国也由此得到了久违的和平与稳定。经过了休养生息,征服之后的短短几十年内,英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些中世纪的大城市慢慢出现,而大学也在不列颠地区建立起来,文学、艺术和建筑领域也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随着11世纪的说法语的诺曼人进入不列颠,原本已经被旧征服者盎格鲁-撒克逊人驱逐到边缘地带的古代不列颠文化得以重新在英国地区流传,并且同外来的诺曼人结合。11世纪早期,亚瑟王仅仅在威尔士、康沃尔和布列塔尼地区流行,而到了在11世纪和12世纪期间,他的形象渐渐进入了欧洲的主流文化圈。这种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与诺曼对不列颠的征服是分不开的,其中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民族文化因素,另外一个是政治因素。

2、民族文化因素

诺曼征服后,英国地区成为多个民族混杂的大熔炉。说法语的诺曼人、使用古代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人们更是只使用地方的方言,创造出一个全英国的象征,是保持这个多民族地区稳定的需要。能被各方所接受的亚瑟王,就成为了承担整个英国渐渐形成的民族意识的最好旗帜。

尽管《不列颠编年史》和《威尔士年鉴》中亚瑟王的形象都相对单薄,却正好为不断的发展的文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此时的亚瑟王,从早期传说中那个伟大的战士,变成了符合圣经中基督教英雄的形象,他领导着不列颠的其他国王,是地位,信念,皇权和忍耐的象征。他的形象还与传统的基督徒,顺服基督和圣母的美德结合在了一起。新的传说中,亚瑟王直接或者间接的表现出了贞洁、虔诚、谦虚、得体、漂亮、勇敢和高贵等中世纪的骑士义务和经典十字军的英雄应该具有的所有品质。

此外,此时的亚瑟王故事,有了拉丁文的文本,使其立刻得到了11世纪到12世纪的西欧拉丁文化圈和古典文化环境的理解和认同。经过了重新塑造的亚瑟王形象,非常符合当时西欧的主流文化,这也是他离开了本土,进入了西欧的拉丁文化圈就立刻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威尔士的乡土文学也同样反映出了11世纪晚期,诺曼人对威尔士的征服所造成了巨大冲击和影响。诺曼人为威尔士的征服,让当地人将现代与早期的殖民统治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坚决的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旧有习俗,以此来对抗盎格鲁-诺曼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亚瑟王自然而然的应用到了其中。通过对《不列颠编年史》和《威尔士年鉴》的读解和发展,新的关于亚瑟王的故事,提供了一个让威尔士快速融入主流的盎格鲁-诺曼文化的机会。蒙茅斯的杰弗里的著作《不列颠诸王史》就是多种文化碰撞之后的集大成者。

符合基督教英雄特点的亚瑟王在12世纪,渐渐成熟起来。他主要还是源于诺曼征服的布列塔尼、英格兰和威尔士。诺曼人在那些地区的统治还不稳固,需要一个文化符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18]。经由布列塔尼人故事所提供的材料,与布鲁瓦伯爵夫人玛丽和安茹伯爵家族都有联系的克雷蒂安·德·布鲁瓦,从早期亚瑟王的故事中,发展出了欧洲大陆化的亚瑟王文学[19]。亚瑟王的故事,进一步在布列塔尼和其他法国地区发展,衍生出了兰斯洛特等人物[20]。

同时,12世纪以来,以女性为主题的浪漫故事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真实的中世纪宫廷生活和渐渐发展的宫廷文化。女性向的作品,开始给传统的、男性向作者创作的诗歌作品带来冲击。亚瑟王的故事,往往也是对当前君主和他的宫廷的反映。例如,兰托夫特的彼得在爱德华一世在位时,所写的《法国纪实诗》,就是用改编亚瑟王故事的形式,来反映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的强权。而之后其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类似的情况。

杰弗里是一名狂热的亚瑟王爱好者,而他想写成的,并不仅仅是一篇关于亚瑟王的简单故事。而是一部类似圣经一般,是从特洛伊战争一直到诺曼征服,延续了几千年的传奇。杰弗里是意识的收集资料,写一部关于不列颠国王的史书的。他为了自己作品的权威性,采取了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杰弗里声称自己获得了一部其实可能并不存在的用不列颠语言写成的威尔士史书,自己只是将其翻译成了拉丁文,借此把自己的创造和古代的历史加以混淆。

3、政治因素

如同早期的威尔士史书一样,诺曼人之所以进一步塑造“历史的”亚瑟王形象,依然和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杰弗里曾将自己的《不列颠诸王史》,献给了当时许多重要人物,比如除了格洛斯特伯爵、国王亨利一世年长的私生子罗伯特(Robert)之外,还有富有博学,封臣众多的默朗伯爵沃尔伦(Count Waleran of Meulan),以及国王斯蒂芬(King Stephen)本人[21]。

杰弗里之所以将古代不列颠统治者的故事,献给诺曼领主,可能有多种原因,甚至可能和罗伯特本人有直接关系。

杰弗里对亚瑟王,有许多独创性的改编,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亚瑟王的出身。杰弗里笔下的亚瑟王,是皇家的非婚生子,而他的父亲则是“征服者”阿瑟尔,与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有着同样的名号。这很有很可能是处于某些世俗的原因,杰弗里为他笔下的英雄安排的出身,与他想把作品呈献的人:亨利一世的私生子格洛斯特伯爵罗伯特非常相似。年轻的亚瑟,被描绘成一个乐意帮助弱者,并渐渐成为了为上帝而战的斗士。他是一名非常的领袖,慷慨的分封给追随他的骑士广袤的土地。在决策上,他为政精明而且善于纳谏,他的骑士们都赞颂他的圣明并且积极的向他进言。这样的亚瑟,与十二世纪典型封建领主有类似之处。在那些野心勃勃试图控制不列颠和法国的封建领主身上,都能找到亚瑟王的影子。

由此可见,杰弗里是抱有较强的政治目的的。接受了杰弗里所写的《不列颠诸王史》的这一批人都是诺曼征服之后,在不列颠和法国等地掌权的诺曼领主。虽然他们构成的诺曼上层社会在随后的内战中分裂,可杰弗里塑造的亚瑟王,却已经为他们所接受和认可,并从12世纪开始,在不列颠的上层社会开始占据统治地位。

杰弗里完成《不列颠诸王史》不久后,盖马尔翻译的法文版不列颠历史中,同样隐喻了国王埃德加是亚瑟王的化身和继承者。从亨利二世到亨利八世的英国国王,他们的朝臣和支持者,都认定杰弗里的亚瑟王是不可动摇的真实历史。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爱德华一世,他将继承亚瑟王作为自己统治的历史根源,为了政治目的加以广泛的宣传和强化。在法国拥有领土并有志于同法国对抗的英国国王发现,杰弗里创造的亚瑟王,是对抗统治法国的卡佩王朝持有的传奇人物查理大帝的很有价值的武器。同时,亚瑟王对抗罗马人统治的实绩,也同当时声势浩大的征讨罗马的东方后继者的十字军运动非常吻合[22]。

(1)、亨利二世的推动

诺曼人的统治,在亨利二世(Henry II Curmantle)执政时,进入了一个繁荣期。在公元1154年时,亨利二世的统治区域已经延伸到了诺森伯兰郡到比利牛斯山的广大区域,甚至能部分达到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即使他参与的十字军运动,最终失败,也无损他建立起的巨大王国。此外,亨利二世的女儿们还同欧洲大陆的许多领主,诸如卡斯提尔、西西里岛、图卢兹和萨克森等地的领主有婚姻关系。一个宛如帝国的王朝,已经初具雏形。

在这种情况下,杰弗里笔下的亚瑟王的生平经历,正好为亨利二世的统治提供了政治上的先例。十二世纪五十年代晚期,亨利二世自然而然的对亚瑟王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约在1150年,亨利二世就委托将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翻译成法文的诺曼修道士魏斯,让他做同杰弗里类似的工作,即继续发掘亚瑟王的故事。亨利二世的委托可以说促成了魏斯作品《不列颠人的故事》的诞生[23]。

亨利二世的宫廷自然的受到亨他对亚瑟追捧的影响。12世纪后期的女诗人,玛丽(Marie de France)也写了不少关于亚瑟王的诗歌。玛丽是亨利二世的同父异母妹妹,她是出生在法国,长期生活在亨利二世的宫廷,英国人称她为“玛丽·德·法兰西”,即法国的玛丽。她也写了很多以不列颠骑士的爱情为题材的故事诗[24]。玛丽采用的样式是精练的短篇故事诗,即所谓“籁歌”。这种“籁歌”短者百余行,最长者也不过千余行。现存的这类中世纪短篇故事诗有20首,其中12首出自她的手笔,约于1180年结集出版。亚瑟王著名的-圆桌,很有可能首次是出自其中[25]。那些诗由玛丽赠送给了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后者先嫁给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 le jeune),后同亨利二世结婚成为英国王后。

由此,亚瑟王已经渐渐的失去了旧时作为威尔士人反抗盎格鲁-诺曼人统治抵抗英雄的意义,而成为了属于诺曼统治者自诩的先祖和效法对象。

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继承了亚瑟王的诺曼人是不列颠正统的统治者。维护亚瑟王的历史形象,让全欧洲对亚瑟王的真实存在深信不疑,对巩固诺曼人在不列颠的统治都有很大的益处。

由此,在成为上层社会追捧的对象后,关于亚瑟生活证据的考古发现也越来越多,包括1191年,甚至在格拉斯顿堡(Glastonbury)发现了亚瑟同桂妮维尔合葬的墓地。

12世纪早期,亚瑟已经经由里安卡尔芬的卡拉道克(Caradoc of Llancarfen)的著作,同格拉斯顿堡产生了某种联系,而同时期不断的“新发现”把这种联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184年,一场适时的大火摧毁了格兰斯顿堡关于亚瑟王的遗迹。当地的僧侣们很清楚,亚瑟的名声和带来的朝圣之旅,能促进他们的重建工作,所以不遗余力的宣传关于亚瑟王的新发现[26]。

同时,这也是统治者在政治上的需求。死于1189年的亨利二世,据说还曾经要求威尔士的游吟诗人寻访和发掘亚瑟王的遗体。而随后的英王理查德,也同样秘密的支持这个行动。

当时盛传,不列颠西部的格拉斯顿堡,其实就是亚瑟王的安息地,同时也是传说中的阿瓦隆岛,而这位伟大君王的坟墓,就在格拉斯顿堡修道院墓园的两根柱子之间。1184年,修道院被大火付之一炬。在亨利二世驾崩后,在重建中的修道院中,据说发现了一座坟墓。当时一位参与发掘的修道院僧侣声称,在七英尺的地下,发现了一块石板和一个铅的十字架,上面刻着:“声名显赫的亚瑟王长眠于此阿瓦隆岛(HIC IACAT SEPULTUS INCLITUS REX ARTURIUS INSULA AVALONIA)。”

不列颠尼亚的威廉·肯顿(William Camden's Britannia)提供了17世纪版本的绘图十字架,据说记录了当时的发现。可后世经过比较发,却发现十字架和是属于12世纪风格,而非亚瑟王可能存在并生活的六世纪风格。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只能推定12世纪的发现都是伪造的。

格拉斯顿堡的发现,只是在政治上将亚瑟王重新塑造的一部分。亚瑟王已经从单纯威尔士战士,经过盎格鲁-诺曼文化的吸收,扩展成为了为大部分不列颠地区、少部分爱尔兰、甚至是为欧洲大陆的居民所接受的统治者。

对亚瑟王的塑造,终于使得英国也有了一名可以同查理大帝相抗衡的人物,也让英王理查德在政治上,有了更多的同他的妻弟法王菲力·奥古斯都(Philip Augustus)竞争的资本。理查德甚至连赠送给十字军战友,西西里的坦克雷德(Tancred of Sicily)的一把剑,都装饰成了亚瑟王的石中剑的样子。在此之前,亨利二世已经将自己的第一个孙子命名为亚瑟。如果不是后来被杀害,这位亚瑟王子很可能成为无嗣的理查德国王的继承人,从而继承金雀花王朝,君临不列颠和欧陆。

(2)、爱德华一世和爱德华三世的利用

即便是亨利二世的孙子亚瑟王子(Prince Arthur)死于非命,也没有影响英国王室在政治上继续狂热的鼓吹亚瑟王的历史真实,以及试图利用亚瑟王来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随后的英王爱德华一世(Edward I)和他的孙子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都是狂热的亚瑟王爱好者,他们不但前往格拉斯顿堡拜谒亚瑟王的坟墓,并继续在政治上赋予亚瑟王更崇高的地位,积极的促进亚瑟王文化的发展。

爱德华一世认为自己是“重生的亚瑟王”,为了表明自己同亚瑟王的联系,1278年复活节后,他在格拉斯顿堡的亚瑟王神殿,主持了一场盛大的庆祝重生的仪式活动[27]。他也保护神殿中的亚瑟王遗骸。爱德华一世也促进了他统治下的地区,对圣约瑟的崇拜[28]。同样是在格拉斯顿堡,爱德华一世建立了同罗马教廷联系较少的教堂,由此,英国的教徒更少依赖罗马教廷了。

伦敦的约翰,在给爱德华一世的颂词中,将爱德华一世,同亚历山大大帝、罗马的布鲁特斯、亚瑟王以及国王埃德加和理查德相提并论[29]。这个名单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能知道的全部知名统治者。

十四岁继位的爱德华三世,同样很适合作为亚瑟王在他所在时代的形象代表,因为亚瑟王也是差不多与爱德华三世登基时同样的年纪——十五岁成为国王的[30]。

爱德华三世时期,英国的作家们继续将亚瑟王的故事作为真实的历史,继续加以创作和发展。

爱德华三世之后,进一步利用他与亚瑟王之间的他宣布了一项计划,以“回复”亚瑟王的-圆桌为由,1344年将在温莎(Windsor)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比武竞技,基于地位和荣誉,爱德华三世本人将成为恢复后的骑士圆桌的领导者。他的灵感大概来源于回溯蒙茅斯的杰弗里关于亚瑟王的作品,同时也可能受了卡斯提尔的阿方索六世(Afonso VI)组建“新秩序骑士(new Order of the Band)”的影响。不过,同年11月,由于对法国的战争,导致爱德华三世的恢复亚瑟王圆桌的计划流产了。

直到1348年,克雷西(Crecy)战役结束后,爱德华三世又进行了另外一个创新的尝试,他将“嘉德骑士(the Garter badge)”的头衔,授予了他麾下的骑士,作为远征法国并取得辉煌胜利的嘉奖和勉励[31]。

“嘉德骑士”,是一个很有“亚瑟王”特色头衔,尽管后世的历史学者怀疑,这个名号其实是由爱德华三世创造的新名号。可在当时,爱德华三世却借由传说,让人们相信是“嘉德骑士”是由亚瑟在温莎创的[32]。

然而,现在这个名号则归于圣乔治的庇护了,由于后世认同的圣洁和在十字军运动中的积极作用,圣乔治的影响力随着历史的前进,渐渐的超过了亚瑟王[33]。

所以说,无论对欧洲各地的民众而言,还是对统治不列颠的历任君主来说,亚瑟王是一个无价的文化符号。杰弗里所创作出来的故事,让即使是从法国来的诺曼家族成员爱德华三世,也能从其中找到适合稳固自己统治的内容。

一个世纪之后,爱德华四世利用自己的威尔士血统,自称是威尔士先王莫蒂默家族的后裔(Welsh kings via the Mortimers),宣布自己的家族是属于杰弗里所作的《不列颠诸王史》中,曾统治英国的古老家族,试图以此支持他成为英王[34]。

在政治上奸诈狡猾的他,刻意将自己的出身说的含糊不清,以期让自己符合杰弗里在《不列颠诸王史》中所写的,关于不列颠的弥撒亚和威尔士的红龙,将重新获得英国权力的预言。当时的英国历史学家们,完全承认亚瑟的历史,尤其是其中关于他在法国取得的荣耀和建立的统治,而威尔士人则相信亚瑟王从未死去,总有一天会从阿瓦隆回来统治英国。

例如在 约翰·卡普格雷夫的《英国编年史》中,关于爱德华四世如此写道[35]:

“这个时代是属于伟大的不列颠尼亚之王亚瑟的;

他的疆域覆盖了弗兰德斯、法兰西、挪威和丹麦;

当他完成这一切的丰功伟绩之后,他将回到阿瓦隆”

在他的记录中以亚瑟王暗喻将爱德华四世,把爱德华的征服和亚瑟王所建立的庞大国家相提并论。

(三)亚瑟王历史形象转变的结果

亚瑟王的历史形象从某种意义上,向着历史上罗马帝国的皇帝在靠近,成为君主的典范。而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也成为了当时西欧各国的年轻骑士所崇拜和效仿的楷模[36]。“民族英雄”、“骑士之花”、“帝王楷模”等一系列荣耀的头衔,是亚瑟王作为历史人物,在中世纪中期日入中天的最好写照。

当亚瑟王成了如同皇帝一般统治着不列颠的角色时,他所参与的战争也不再仅仅是同撒克逊人的琐碎的领土争夺战。布列塔尼人对《不列颠编年史》中的内容进了发展,让亚瑟王的战争扩展到参与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到了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中,亚瑟王所统治的巨大的帝国,甚至延伸到了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地区。亚瑟被称为“我们的祖先,保护我们的自由,并使我们获得荣耀的王”[37]。

亚瑟更是被描述成了一位受到基督和圣母神眷的基督教英雄。他所统治的时代,成了一个特别的黄金时代,不单对外战争取得光辉胜利和对多个地区的实行广泛统治,更被提高到了道德和宗教的高度。在故事中,亚瑟王统治下的治世,隐约的被拿来同伊甸园和大卫王统治时期的圣地迦南相提并论。

关于亚瑟王死亡的部分,也有了新的演绎。结合了《不列颠编年史》和《威尔士年鉴》中的描述,关于亚瑟王的死亡,让他彻底从一个历史上国王变成一个类似基督一般的传奇英雄。

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中如此描述着:“亚瑟,我们的王,受到了致命的伤,被送到阿瓦隆岛接受照顾和治疗。”他并非死去,而是开始了休息和治疗。有一天,当不列颠遭受侵略时,这个休息中的英雄,不朽的国王,将会如同基督一般重返人间,来保护他的国家和人民。甚至在12世纪早期,康沃尔郡和德文郡的民间,依然流行着这样的说法。纽伯格的威廉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后,还留下如此的记载:“英国人是如此的野蛮,他们还在等待并希冀着亚瑟王的重新降临,而不是接受他已经死亡的事实”[38]。


参考文献:

[①]

Greem.D King Arthur: From History to Fiction. In Norris J. Lacy(ed)The fortunes of King Arthur, Cambridge : D.S. Brewer, 2005,p.69.

[②]

Gilea J.A trans, Six Old English Chronicles, p.24.

[③]

Gilea J.A trans, Six Old English Chronicles, p.29.

[④]

Gilea J.A trans, Six Old English Chronicles, p.32.

[⑤]

Higham.N.J,King Arthur myth-making and history,New York:Routledge,2002,p.216.

[6]

常耀信主编:《英国文学通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1页。

[7]

Greem.D, King Arthur: From History to Fiction,p.70.

[8]

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27-228页。

[9]

常耀信主编:《英国文学通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2页。

[10]

常耀信主编:《英国文学通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2页。

[11]

常耀信主编:《英国文学通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2页。

[12]

Google The Companion to Middle English Literature.

[13]

常耀信主编:《英国文学通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4页。.

[14]

Barber.R King Arthur: Hero and Legend, Woodbridge, Suffolk : Boydell, 2004,p.88.

[15]

霍伊金哈著、何道宽译:《中世纪的秋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0-71页。

[16]

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29页。

[17]

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575页。

[18]

McKenna,M The Breton literary tradition,Celtica 16:37.1984.

[19]

Diverres.A ‘Arthur in Culhwch and Olwen and in the Romances of Chretien de Troyes’,in M.B.Shichtman and J.P.Carley(eds)Culture and the King, 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4. P.55.

[20]

Warren History on the Edge:Excalibur and the Borders of Britain,1100-1300,Minneapoli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0.p.132.

[21]

Higham.N.J,King Arthur myth-making and history,New York:Routledge,2002,p.226.

[22]

Higham.N.J,King Arthur myth-making and history,New York:Routledge,2002,p.226,230.

[23]

Higham.N.J,King Arthur myth-making and history,New York:Routledge,2002,p.226.

[24]

Barron,W.R.J.ed.and trans. Layamon. Layaman’s Arthur, Harlow:Longman,1989, p.79.

[25]

Barron,W.R.J and Weinberg S.C, Le Roman de Brut de Wace Harlow:Longman,1995,p.80.

[26]

Rahtz English Heritage Book of Glastonbury, London:Batsford.1993. p.95.

[27]

Loomis,R.S Edward I Arthurian enthusiast Speculum 28:118,1953.

[28]

Carley J Appendix: The discovery of the Holy Clorss of Waltham at Montacute, the excavation of Arthur’s grave at Glastonbury and Joseph of Arimathea’s burial,1985,p.65.

[29]

Stubbs.W Chronicles of the Reigns of Edward I and Edward II, 2 vols, London:longmans II, 15.1882.

[30]

Stubbs.W Chronicles of the Reigns of Edward I and Edward II, 2 vols, London:longmans II, 95,1882.

[31]

Vale J Edwrad III and Chivalr Woodbrigde:Boydell&Brewer ,1982,p.153.

[32]

Boulton D’A J.A The Knight of the Crown: The Monarchical Orders of Knighthood in Later Medieval Europe 1325-1520, Woodbridge: Boydell&Brewer ,1987,p.43.

[33]

Collins H.E The order of the Gater 1348-1461. Chivalry and Politics in Late Medieval Englan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00,p.176.

[34]

Anglo The British history in early Tudor propapanda’,Bulletin of the John Rylands Library 44:11-48,1961-2.

[35]

Hingeston, quoting a nea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1858:87.

[36]

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29页。

[37]

as Auguselus, King of Albany, argued therein: HRB ix 18.

[38]

The History if English Affairs I,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