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逐句翻译(详解郑伯克段)

先简单翻译一下原文,文章内容在视频,也可见后文附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郑伯克段于鄢逐句翻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郑伯克段于鄢逐句翻译(详解郑伯克段)

郑伯克段于鄢逐句翻译

先简单翻译一下原文,文章内容在视频,也可见后文附录

故事要从郑武公从申国迎娶的王后说起,王后名姜,在姓氏名很复杂的时代,我们暂且称她姜氏。

姜氏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出生的时候,难产,姜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于是对这个大儿子很不喜欢,给他取个名字叫寤生,寤是睡梦中的意思,睡梦中生下个孩子,这在姜氏看来,是一场噩梦。

小儿子就是顺产了,名字叫段——其实他们都姓姬,周天子的同姓。

姜氏喜欢小儿子,希望小儿子能够继承王位,但是郑武公不同意。

等到寤生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开启春秋争霸模式的第一人,郑庄公。按照周的分封,郑国的领主是伯爵,史书记录上一般写作郑伯——郑国的伯爵。

寤生做了郑伯,姜氏要求郑伯把“制”这个地方封给段做为领地,郑伯说,这个地方是个险要的军事重地,已经有两位大臣死在这里了,太不吉利了,还是换个别的地方吧,我把“京”封给段好了,京,京城嗳,看名字就有前途。

于是,段就去京这个地方做了京城大叔。

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在春秋时期,伯一般都是家长,仲叔季一般都是家臣或者别人家的家臣,孔门著名人物仲由,也就是子路,就在别人家做过家臣,给别人家打工——虽然是兄弟,老爹在的时候,大少爷二少爷,但是等到大哥的做了家长,弟弟就是打工的了。

段在做为家臣的兄弟中,地位很高,所以旁人得尊他一声大叔。

(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段去了京城不久,大臣祭(zhai)仲提醒郑伯,分封的领主,建造守护城,方圆不能超过三百丈;大的领主,守护城只能是都城的三分之一,一般的领主,守护城只能是都城五分之一甚至九分之一,现在段的京城,已经超过了规定,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大王以后会很难办哦——是啊,段的守护城那么大,将来他要是搞事情,就不好收拾咯。

郑伯说,我妈宠着他,我能怎么办?

祭仲说:你妈对你弟的宠溺,那是没边没谱的,你还是管管你弟弟吧,别让他的无法无天像藤曼一样恣意生长,不然将来可不好铲除。藤曼长得太迅猛,收拾起来都很麻烦,何况是你妈宠着的你弟。

祭仲真是个好人,这是真心在为郑伯和段这兄弟俩考虑,一个人有所依仗地野心勃勃起来,后果就是作死。

郑伯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着看好戏。

(原文: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扩建了守护城之后,段又拿下了西鄙、北鄙这两块地盘,王族成员吕对郑伯说,国无二主,这样我们很为难嗳,你要是想把王位让给你弟弟,那我就去跟着你弟弟混了。

郑伯说,你别着急啊,他会自己玩死自己的。

(原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紧接着段又占了两块地盘,势力范围延申到了廪延,王族成员封说,可以动手收拾段了,等他的实力继续做大,你就搞不定了。

郑伯说,他干的坏事太多了,实力再雄厚,也玩完。

(原文: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段看着自己准备得差不多了,和都城的老妈也联络好了,里应外合,一举抢夺王位——约定的日子早就被郑伯掌握了,王族成员封率领二百辆战车直奔段的守护城京,先下手为强了。

京里段的人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直接倒戈——这个倒戈更是突如其来,虽然派出了两百辆战车这样的规模,春秋时期,一个排得上号的诸侯国,不管多穷也有一千战车啊,千乘之国嘛,但是段占了那么多地盘,军力不至于被二百辆战车就吓尿了吧。至于道义,春秋无义战。

手下倒戈,段跑到鄢这个地方,郑伯呢,正好举起大旗,讨伐段,领主私自离开封地,那就是反叛啊——大旗一举,段就是郑国的公敌了,段只好逃到邻国共。

段只是准备好了,还没进攻郑伯,还没离开封地,举起大旗的理由不充分,所以郑伯派出两百辆战车,把段赶出京,这样段的私自离开封地等同反叛就坐实了——其实,段是被郑伯逼迫出京的。

所以原文里,写的是“段入于鄢”,而不是“段奔于鄢”,奔有逃跑,逃亡的意思。在作者眼里,段去鄢地,是合情合理的,是可以解释的,是被逼迫的,不是主动去的,不是主动离开封地,不是主动反叛。

(原文: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收拾完了段,郑伯把老娘姜氏赶出了王宫,安置在护城河边的别院里,并且对姜氏说,你再想见到我,就在黄泉里等着吧。

过了不久,郑庄公有点后悔了,毕竟,母慈子爱的戏码,很加分的哦。

(原文: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一个管理边境事务的小官,颍考叔,听说了郑伯要跟自己的亲妈黄泉相见的事——那时候的八卦真是没边没谱,皇家秘史也能天下闻。

颍考叔直接求见郑伯,说有好东西献给郑伯。

郑伯约见了他,请他吃饭——好奇怪啊,颍考叔献的什么没说,直接就请吃饭了。

这也是作者的暗示,郑伯和颍考叔早就排演好了。

戏码上演:

郑伯请颍考叔吃饭,颍考叔把肉都留下了——那时候是分餐制,一个木盘子,里面几盘菜肴,大家各吃各的。

郑伯问,你怎么不吃肉啊。

颍考叔说,我家老娘一直想尝尝王室的肉羹,我留着打包带回家。

郑伯说,哎,你留着肉带回家给老娘品尝,我留着肉给谁品尝呢。

颍考叔问,到底怎么回事啊?

郑伯就把和姜氏黄泉相见的事儿说了。

颍考叔说,这个好办啊,挖一条深一些的地道,深得地道里能渗水了,你和你老娘就在地道里相见,这不就是黄泉相见了么?

对啊,黄泉嘛,地道里的水肯定不会是清澈的,既然从地下渗出来的水,也能称得上泉。

郑伯就照着办了,地道挖好了,郑伯进去,边走边唱:黄泉公园看妈妈,心里乐开花;姜氏从地道出来,也边走边唱:黄泉公园看儿子,心力美滋滋……

……此处无语,我先去吐一会儿

从此郑伯和姜氏母子一家亲。

(原文: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作者说,颍考叔真是个大孝子啊,他爱他的妈,也让郑伯学会怎么爱自己的妈,真是一对好儿子。

此刻我真想唱一首民谣——诗经,收集的就是当时的民谣哦。

作者唱了一首上流社会——大雅,雅为正声,诗经中的大雅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吟唱:

你们终将被孝子感动啊……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原文: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郑伯克段于鄢》出自《左传》,上过中学课本,还拍过系列剧,唐国强演的郑庄公。

故事大家都熟悉,郑庄公玩死他弟弟公子段的过程——先给公子段一块地盘,再由得公子段扩张,最后把公子段驱逐出境。

差不多就是个钓鱼,一脸傻白甜地骗着公子段一步步上了钩。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看透了郑庄公的,所以在这篇郑伯克段里用浓墨重彩写了另一个人,颍考叔。

驱赶了公子段之后,郑庄公的事业做大了,需要立个孝的牌坊,于是颍考叔出场,给他出了个连阎王爷都哄骗的办法——“阙地及泉,遂而相见”,这不就算是黄泉相见了?

然后,左丘明给了颍考叔极高的评价,“纯孝也”——孝得真是纯粹啊,连鬼都骗过去了。

郑庄公骗人;颍考叔骗鬼,于是在“郑伯克段于鄢”的这一段记载里,左丘明给了颍考叔C位——既然都装逼,那就来个本色逼。

关于这个故事,历来的解释无非两种,一种是郑庄公仁义,“制,岩邑也”,这个地方环境恶劣,怕弟弟遇险,另安排个好地方,多好的哥啊;“姜氏欲之,焉辟害”,我妈叫我让着弟弟点儿,我得照办啊,多好的儿啊。

另一种呢?那就是我一向认为的,郑庄公真阴险。

“今京不度,非制也”建造超规格城墙,劳民吧;“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抢占地盘,害命吧——这个收字,真的不是好词儿,先秦两汉的文章里,很多现在看着无害的词儿,其实都隐藏着伤天害理,比如《史记.赵世家》里“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谋”,那是用的不正当手段哦。

公子段收的这两块地盘,也不是坐下来谈谈这块地方就收归己有的,那是要打的,把原住民的土地财产全都抢夺了的。

劳民害命,恶性事件一直在发生,郑庄公就是不管,不当回事,别人提醒他也好,警示他也罢,都不当回事,直到“欲与大叔,臣请事之”——手下人着急了,你再这么袖手旁观,那我们就拉炉子散货咯。

此时郑庄公说“可矣!”——这话说得多神清气爽啊,仿佛憋了一天的屎终于拉出来了;谋划了好几年的事,终于行动了;好一番酣畅淋漓哦……

至于在公子段瞎折腾的时候,劳命伤财的,死于非命的,甚至最后“公伐诸鄢”时的伤亡……

这些于郑庄公而言,都是忽略不计的,他只需要活人伏地叩拜感恩戴德。

小时候读到这篇,我就想,为什么不早点出手呢,早点出手,公子段也能少祸害一些,大人们说,时机不成熟嘛,做事情要谋定而后动。

再后来又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要让敌人充分暴露,才能群情激愤——这个群情,当然指的是活人。

最后,他们告诉我,完成一件大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于是,那些在公子段折腾的时候,死去的人,就这么代价了。

当然,这所有的代价,都无需郑庄公去负责,“姜氏欲之”,都是我妈宠的啊,不关我的事啊,我要对我妈尽孝啊……

所以,等到公子段完蛋了,顺理成章的,颍考叔闪亮登场,献给郑庄公一个哄鬼的办法,然后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母子俩一唱一和,别说那些被公子段折腾死的人了,连公子段都代价掉了。

当然,所有活着的人都在“其乐也泄泄”,他们乐公子段完蛋了,泄泄郑庄公英明神武。

左丘明这个瞎子真是看穿了一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