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经典十首诗词(一首王安石曾反复吟咏的唐诗)

公元838年,26岁的李商隐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手下当幕僚,并娶王的爱女为妻。婚后他进京应考,由于受“牛李党争”中“牛党”的排挤,应考未予录取。他不得不返回泾原,继续寄人篱下。

这时有人指责他投靠王茂元幕下,并做了王的女婿,是找到了一条升官发财的捷径。在受人排挤,应考受挫而且又被人无端指责的情况下,李商隐登上安定城楼,写了《安定城楼》这首诗,表明抱负,抒发感慨,并对排挤指责他的人予以辛辣的嘲讽。全诗内容如下: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王安石经典十首诗词(一首王安石曾反复吟咏的唐诗)(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定城是泾原节度使的驻节地,当时是京师北边的一个重镇。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登上安定城楼,徘徊四望,看着高峻雄伟的城楼、枝柯披拂的绿杨和城外水中的沙洲,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顿生无限感慨。

第三、四句写因登高而勾起的重重心事。“贾生年少虚垂泪”隐指诗人进京应考失败,表示自己虽然像贾谊一样忧念国事,但无人理睬反被排挤。“王粲春来更远游”是隐喻自己失意又回到岳父家,寄人篱下,也是实不得已。在字里行间,寄托着诗人坎坷的身世之感。

王安石经典十首诗词(一首王安石曾反复吟咏的唐诗)(2)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六句紧接上文,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两句是经典名句,历来为人所赞赏。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就极为赞赏这两句诗。所谓“永忆”是说自始至终,不改初衷,足见诗人操守之高尚。在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之后,功就成身退,白发归隐,驾一叶扁舟,悠游隐居于江湖山林之间。这两句写得风流洒脱而又遒劲有力。

据北宋蔡居厚的《蔡宽夫诗话》记载,王安石晚年尤喜吟咏这两句诗,以为“虽老杜无以过”。可见诗人这种人生态度使王安石这位大政治家产生了思相共鸣。

王安石经典十首诗词(一首王安石曾反复吟咏的唐诗)(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两句诗表现诗人的勃勃雄心和远大志向。虽然立志做官,但做官的目的不是贪恋功名利禄,而是想干一番大事业,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以再华丽转身,隐退江湖。以笔者想来,这也是如今绝大多数有志青年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吧!

诗的最后两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是诗人引用《庄子》的寓言故事对指责他的人给予的尖刻反击。

这段寓言的大意是说,惠施做了丞相,庄子要去看他。有人就造谣说,庄子要来夺取他的相位。庄子就对惠施讲了一个故事,说南方有一种象凤凰的鸟叫鹓雏。它从南海飞到北海,吃的是竹实,饮的是甘泉,非梧桐枝不肯歇息。有一次它飞过一只猫头鹰的身边,猫头鹰以为鹓雏要抢自己嘴里的死老鼠,就瞪大眼睛大叫着向鹓雏发出威胁。

王安石经典十首诗词(一首王安石曾反复吟咏的唐诗)(4)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人运用这个寓言,把自己比喻成志向高远的鹓雏,来反击和告诫那些无端指责他的人,你们那些只知道吃腐臭死鼠的人,哪里知道我的远大志向和人生追求呢?

这首诗抒怀明志,笔力雄健,气度不凡,颇有风骨,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人生理想和奋发精神。特别是巧妙运用庄子寓言,辛辣含蓄,恰切得当,充分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读罢全诗,另人不得不为诗人激动而复杂的情感、理性又贴切的思辨而击节赞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