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诸侯会盟的典故(正一读春秋三)

以史为皮,以今为骨,让历史照进现实。

大家好,我是“正一天授”,我们一起来趣读春秋战国。

我们之前也说了,春秋啊,其实就是鲁国的太史氏,也就是史官记录的鲁国史。那春秋记录的第一件事,就是“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意思很简单,就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份,我们鲁国的国君鲁隐公和邾国元首“仪父”,在“蔑”这个地方进行了会面,双方进行了友好而亲切的对话,充分交换了意见,会谈是有建设性的,并签署了两国友好协议。

第一件事,就是会盟。

会盟在春秋时期,是非常普遍而且重要的政治活动,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会盟数量至少有二百次,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或大或小的会盟。其中以齐桓公的葵丘会盟、晋文公的践土会盟、吴王夫差的黄池会盟、越王勾践的徐州会盟最为著名,被合称为春秋四大会盟,这中间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以后再一起学习。

春秋诸侯会盟的典故(正一读春秋三)(1)

那么,什么是会盟?会盟干什么呢?

会盟和我们现代的国与国之间元首进行约定的互访差不多,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春秋时代,一些弱小的诸侯国为了抵御大国的侵略,联合作战,那大家一商量怎么办呢,找个地方,坐一下,聊一聊,喝两杯酒,唉,抱团了,以后谁打我们,我们一起打谁,互保平安;

一些较大的国家呢,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胁迫其他小国加入自己的阵线,我比较强大,但是对面有个国家也很强大,那我就要拉几个小弟跟我一起,才能打得过他,所以也找个地儿,坐下来,喝杯酒聊一聊,像郭德纲的相声《我是黑社会》里面说的一样:好,以后你就跟着我了,咱们一起去欺负谁。

春秋诸侯会盟的典故(正一读春秋三)(2)

这些都称会盟。

会盟最初啊,是为了尊王攘夷、以礼仪治理天下,就是哪个地方内部不听话了,哪个地方的蛮夷又侵略我们了,周天子会组织一下,来来来,大家来坐一下,把不听话的教训一下,把来侵略的赶走,维护周天子的威严和礼法的权威。后来周天子越来越弱,各个诸侯势力越来越强,会盟的目的就变成了争夺霸主以武力治理天下,所以,会盟也是周王朝从兴盛的礼仪之邦,发展到权势旁落的一个傀儡政权的写照。

春秋会盟,一般都是歃血为盟。唐朝的孔颖达认为,结盟就是“杀牲歃血,誓于神也”。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春秋诸侯会盟的典故(正一读春秋三)(3)

“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

什么意思呢,就是先在地上挖一个方形的坑,以牛、羊、或马为祭天用的祭品,在坑中杀掉,割下左耳,放在珠盘里,再取祭品的血盛在玉敦里,蘸血书写盟书。

会盟开始后,盟主及同盟者要一起站在高台上,先由司盟,也就使我们现在的司仪,宣读盟书,昭告皇天后土,然后由盟主开始按照尊卑顺序一一饮血,用以表示矢志不渝,这就叫做“歃血”。“歃”字本来是“微吸”的意思,有时候会盟者也不必饮血,只是口含牲血或口涂牲血就可以了。歃血之后,要取一份盟书放在杀掉的祭祀牲口上,一起埋到方坑里。

同盟者则各取一份盟书备份保存。盟书的内容就是会盟者需要共同遵行的原则。

可能您要问了,为啥非要喝生血呢?那玩意儿多腥啊。这主要体现了古人对“血”的敬畏,古人认为血之所系,性命相关,所以,用“歃血”的方式来体现严肃性。

春秋诸侯会盟的典故(正一读春秋三)(4)

不过,多少都会觉得有点黑社会的感觉。

好了,歃血为盟,您了解了吗?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正一天授”,同时欢迎在下方留言、点赞和转发,我们一起探讨历史,体验现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