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九大要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的九大要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1)

一、太极拳的意识:

练拳时头脑中没有任何思想杂念,未动之前,用感觉思维的心理过程,想动作的要领、方法及动作运行的轨迹。前一动作开始后,随着运动而思考下一动作的开始、发展和结束。这样周期性地进行下去,直至练拳停止。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就是用意识蓄养精神来引导动作。

二、切忌把意识贯注于呼吸或劲力上:

如果把意识作为呼吸的途径,想呼就呼,想吸就吸,这样就会出现动作凝滞,如果把意识放在劲力上,有意识地去用力,就会造成动作僵硬。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周身气阻不通,就会出现病变。所以说:“切记不可用力,不可尚气,以致有气者无力,无气无力者纯刚。”太极拳的意识就是把动作的方法要领潜藏在脑子里,然后通过大脑的感觉思维恰如其分地反映到肢体上。

太极拳的九大要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2)

三、在太极拳运动中,大脑神经都集中在动作中(意识引导动作),运动神经的兴奋性高并且压倒疾病的神经兴奋性:

久而久之练习,机体内病神经的兴奋性被驱逐、被抑制,所以疾病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

太极拳运动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神经系统这一机能在运动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在运动时身体的机能旺盛,这就需要加强所有器官和系统的营养,使组织以及周围环境间化学变化和新陈代谢得到增强。

太极拳治病和健身之所以有显著作用,就是意识与动作相结合的练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刺激和积极的训练,有助于使被疾病兴奋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重新得到兴奋,从而调节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病、健身。

太极拳的九大要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3)

四、从技击意义来说,意识的存在与否,关系到双方胜败的问题:

在练拳时,要有意识地假设与对方准备交手时先至对方,每每在盘架后,全身血藏循环加强,局部皮肤时常有小虫缓缓爬行之感,手指肚有细汗微微渗出。这些现象就是“以意领先,以意运臂,以气贯指”。以意领先的主要作用是使竞技中肢体感觉更加灵敏,从而使“后人发,先人至”获得成功。另外,在推手中如果准备发放者的意识深而远,就能准而狠地将对方发放出丈外。

五、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呢?先不妨从外因到内因由表及里地建立所意识部位的意识感觉,做一些进行放松的意识练习:

例如:甲方对乙方进行语言刺激的意识练习,乙方随意站立听到甲方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甲方用诱导性语言刺激是:两脚开立--两目微闭--两肩放松--两肘放松--手腕五指自然放松--涵胸收腹--臀部内敛--腰胯放松--两膝自然伸直。这样通过外界诱导性语言刺激训练,对自己内意识形成的过程还必须在练拳中逐渐强化,使其形成“自动化”。在盘架子过程中,时时处处也能用意识来暗示自己。从身体内来讲,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时刻都在蓄劲,含有技击的意念;从外形来看,动作轻松,变化圆转自如,精神内敛,稳如泰山。盘架子中努力做到有人若无人,无人人打影。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全身松开,以意运臂、以气贯指,这样久久练之才能达到“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也正像拳谚所说“意到则气到,气到劲自到”。因而,练习太极拳从始至终必须思想集中,用意达身不滞心,以心运身,这样不断地强化自己内意识,久而久之,练习自如,意到身到劲自到,粘之则发。

太极拳的九大要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4)

六、太极拳的动作在意识引导下进行,也就是在大脑的支配下活动:

但是怎样才能进一步的加强意识,使其真正符合“意动身随,势势存心揆用意”的练拳原则,我们不妨从动静的两方面来练习:

(一)桩功--站桩:

站桩就是没有一招一势的活动形式,是一套固定不动的拳架子。练习时就是从拳路中随意拿出一个动作,摆好姿势,固定不动,用意念指导动作。如左“抱七星”,左臂前伸,右臂轻轻扶按在左臂上竖顶,两肩微向内扣呈圆背,溜裹臀部,使力量全部下达到支撑腿上。这时试想是否做到上肢松劲,上体涵胸拔背,上下贯串一气,尾闾中正神贯顶。此时应把意识集中到左臂上,胸中感到豁然宽广,视野扩大,好像胸有成竹,随时都有不粘则罢,一粘即发的思想意识。这样的练习一则提高意识的能力,二则增强了下肢力量,使其在盘架子中周身松沉。

(二)专门性练习: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它的技击意义,在推手或盘架子中,如果用意浅或丢掉深而远的意识指导,就会出现欲发而发不成,打不中敌方,所以要用意养蓄精神意识来引导动作。在初学太极拳时,因为不懂技击的意义和方法,故此要结合套路中的动作培养自己的意识,也就是在未动之前先想动作,随之,运动之后,边做边想下一个动作。譬如做倒撵猴时,在未推掌之前,先想推掌动作,随之、再做推掌动作,又在推掌开始时想下一个倒撵猴的动作,由虚到实,由左到右,这样连绵不断地想与做相结合,就把意识与动作结合起来,使意、气、劲三者合而为一。

太极拳的九大要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5)

七、随着动作的熟练,用意也就能逐渐细致起来,随着动作的变化而不断使意识深刻化:

用意识指导手臂和各个部位的着力点,逐步做到以意运臂。在这个基础上练拳时,要结合技击方法用意,要像拳谚所说:“有人若无人,无人似有人。”进行假设性而含有技击意义的练习,根据技击技术的原理,用意识引导手臂的各个着力点的转换,这在太极拳推手中是十分重要的。

太极拳经说:“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这就是说,气的隋性未免还是大,不如意的灵活。意的灵活性究竟有多高呢?可以说几乎可能无穷之大,因为它的隋性几乎可能等于零。所以说太极拳最着重的就是虚实的变化,每一动都要有虚实,一处有一处的虚实,处处总有一虚实。虚实的变化都是通过意识的转换,即有意所注者为实,否则为虚,此时之虚并非无气,只是无意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