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先生讲解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下⑨(虚空先生讲解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下⑨)

更多精彩课程,请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虚空济】APP,目前《孟子》更新中~

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斵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状而欲行之。王曰:‘姑且女所学而从吾。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且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原文)

虚空先生讲解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下⑨(虚空先生讲解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下⑨)(1)

这段话是孟子主动对齐宣王所讲,我们在过去的学习当中,孟子和齐宣王之间,有很多的对话,齐宣王对于王道是感兴趣的,觉得王道很好,也尊重孟子的想法,但真正孟子想让齐宣王去行王道,齐宣王就会顾左右而言他,也就并不会真正地去做,或者去找很多的理由和借口。他说“我好勇,说我有疾,我好货,说我有疾,我好色”。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欲望。

所以齐宣王的这种心理,也影射了我们很多人在内,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对王道,对仁德,对于道德,对于正义,我们也是感兴趣的,并且我们的心也是向往的,也清晰地知道我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去做的。但是我们也如齐宣王一样,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所以就会去找很多的理由,去推脱,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正是因为齐宣王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这段话。

“孟子谓齐宣王,曰”

孟子对齐宣王讲了一段话,这段话也是从举例子开始。

“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巨室是指建造大的房屋,大的房子要想建造大的房子,则使工师求大木,一定要让工师,去求得大的木材,工师是古代的官名,是主管木匠主管工人的这样一个官位。

虚空先生讲解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下⑨(虚空先生讲解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下⑨)(2)

我们去体会这样一个例子,说一个人,如果想要建造大的房屋,一定要使工师求大的木材,因为只有大的木材去做房梁,去做柱子,才可能建造大的房屋。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一旦工师得到大的木材,大王就会很开心,很高兴,认为他是可以胜任这件事情的。

“匠人斵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矣。”

匠人就指的是具体做工的工匠,我们看从工师开始,选择了好的大的木材,因为工师他是有经验的,所以他才能选择好的木材,去建造大的房屋,但是到了具体施工的工匠手里,“斵而小之”(斵是砍削的意思),他把原本大的木材,砍成了小的木材,这个时候“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大王一定会愤怒的,认为他没有办法胜任这个工作,没有办法做好这件事情。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夫人幼而学之”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学了一门手艺,一种技能或者一门学问。比如说我们从小要读书,要学习,这也算是一种技能。

“壮而欲行之。”

指的是长大了以后,要去践行,要学以致用的。

我们看这段话,是讲之前的这个例子,在讲术业有专攻,说你想建造大的房子,你要去找懂得建造大房子的工师,他才会懂得去选择大的木材,足以建造好大的房子。可是这个时候大王却讲“姑舍女所学从而从我,则何如?”你要让对方放弃他的所学,而听我的话,怎么样呢?如果你想要建造大的房屋,那么你就要让工师去选择大的木材,而不是让他放弃自己的专业,去听我讲该如何去选择木材,这是错误的。

我们去想孟子这段话在讲什么呢?他在告诉齐宣王,如果你想学习王道,想学习治国之道,那么你当然要听我对你讲的治国之道,而不能我讲完之后,你让我听你的话去做,这是错误的想法。就像你建造一所大房子,难道你让工师去听你讲,如何选择木材吗?因为你并不专业呀。

在这里我们也要懂得在生活当中去应用。比如说,如果我们是做一家企业的,你找了一个在某方面的专业的人才,那在专业这个领域,你是要去听对方去讲的,你不能让对方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听我们如何去做事情,这是错误的想法。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璞玉指的是未经雕琢的美玉,说今天有未经雕琢的美玉在这里,虽万镒,一镒等于二十两,万镒就指的价值连城,指的很贵重。即使是非常珍贵的未经雕琢的美玉,一定要使玉匠去雕琢它,同样在讲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我们放到今天也是这样的道理,比如说我想去理发,如果你非常重视自己的形象,那么你一定会找一个专业的理发师,去给你整理头发,而不会是自己去理。

所以说齐宣王如果你是重视这个国家的治理,那么你一定会找懂得治理国家的人帮助你去治理,而并不是随着自己的喜好去治理国家。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圣明的君主,他是懂得去选择人,去选择贤才,一旦选定了贤才,你要让贤才去发挥他的作用。就像建造大的房子,你要去找工师求大木,找工匠去做这件事情;一块美玉,你要找玉人去雕琢它,这就叫术业有专攻。

但是我们反观齐宣王呢?他总去问治国之道,去问王道,真正到施行王道之时,开始顾左右而言他。

我们讲到这里不禁要思考,在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如齐宣王一样呢?比如说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很多时候我们是挑着信的,自己有利的,我们就相信,当下自己做不到的,我们觉得自己无利的,我们就开始不相信。所以是没有办法学习好圣贤文化的,恰恰是那些我们做不到的,才是可以真正让我们提升的。

我们再看这段话举了两个例子,同时也在讲一个次第,一种顺序。首先告诉我们如何去选择,如果你想要建造大的房子,你要先去选择工师,然后去观察他有没有能力和智慧选择好大的木材,通过观察,你发现他如果是能胜任的。那第二个例子来了,一块美玉,一定去交给玉匠去雕琢,也就是说你选择的这个人,他要是能胜任,你是要信任于他的,让他得到充分的发挥。

包括我们学习文化也是如此,我们先要慎重地去选择,我到底想要学习什么样的文化,我选择听什么样的老师的讲解,当我慎重地选择之后我再去观察,我发现确实可以让我提升和成长,那我就要选择笃信笃行,只有这个时候,才会产生力量。

这里孟子对于齐宣王讲得比较隐晦,让齐宣王去听一听,孟子讲的这些道理是否是正确的,如果你觉得是正确的,你可以去观察,你可以找一件事情去验证,看看他讲得是不是有道理,如果经过你的观察,他讲的是有道理的,那么你就要信任和听从,才可能发挥力量。

我们之前讲过齐景公与晏子的故事,为什么可以彼此成就有明君良相呢,是因为齐景公无论从大的国事,还是小的事情,他都愿意听从晏子的话,所以两个人才能共同地去治理好一个国家。

包括我们去读历史也是如此,我们看那些明君和一个良臣,两个人之间一定是彼此信任的,这位君主一定是对这个良相言听计从的,所以才能彼此成就互相配合治理好一个国家。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会这个道理,这是用人之道,如果你不懂得去选择,不懂得慎重地去观察,不懂得信任一个人才,他是没有办法在你这里发挥足够的力量。

“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给齐宣王讲了一个道理,首先通过建造大的房子,你要懂得选择人才,去观察他是否有能力建造好房子,是否能胜任。如果他有能力胜任,你要选择信任,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举完了例子以后开始讲,为什么到治理国家这件事情,您要让对方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想法,而按照您的想法去做事情呢?这何异于你去教给玉匠去雕琢美玉呢?雕琢美玉这件事情,是玉匠的专业,建造房子这件事情是工师的专业。那治理国家这件事情,你要选定人才,交给这些人才去做,而不是去听从齐宣王您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圣明的君主,他都懂得识才,对于带兵打仗这件事情,交给武将去做,治理国家这件事情,交给文臣去做,这个时候彼此才能更好地去配合,治理好一个国家。但是显然齐宣王做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情,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错误的想法。

我们现在如果你想带好一个团队,治理好一个企业同样的道理,在每个岗位上,你要找到或者培养专业的人才,让他们去做具体的事情,这个公司才会正常运转。

虚空先生讲解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下⑨(虚空先生讲解国学经典孟子梁惠王下⑨)(3)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做个总结,首先我们要学会择人,择人之后要学会观察,一旦选定一个人,我们要选择信任和听从。但是我们择人的前提,是我们对这件事情是否足够的重视。以我们刚才的例子来讲,如果我非常重视我的形象,非常重视我的发型,就会精挑细选,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理发师,选择以后你要绝对地相信对方;如果我对一块美玉是很重要的,我要慎重地选择工匠,一旦选择了工匠,我要对他保持信任,这个时候才能雕琢好一块玉。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是我们反观齐宣王,他是矛盾的,他既想要听孟子的学问,既想要学习王道,但真正要实行之时却又找很多理由,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所以并没有打算真正地去做。

我们学习文化也是如此,要慎重地去选择,因为我们重视的是自己的一生,当我们慎重地选择以后,要笃信笃行。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地去相信,不能照着去做,你明白再多的道理又能如何呢?

如果我们身边可以有一位智者,他可以指导我们的言行,这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要懂得去珍惜。就像齐景公与晏子之间,晏子在指导或者说教化,或者说总是指出齐景公身上的问题,齐景公懂得去改正,所以两个人才会相互成就。

我们去看古代的帝王,通常都会有帝王师,就是因为你身在局中,会有很多看不清楚的事情,你很容易有喜怒哀乐,有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事情,厌恶的人和厌恶的事情。一旦有喜欢和厌恶,行为就会出现偏差,行为就会不正,这个时候帝王师的作用,就是指正你的行为,因为他在局外,跟他没有关系,所以通常帝王师旁观者清,更容易看到你身上的问题。

比如我们讲过的齐景公,他想出游,这是满足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所以晏子就会告诉他,古代圣明的先王出游,都是想着如何帮助百姓的。这个时候齐景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放弃了出游,而选择驻扎在郊外,给百姓以更多的帮助,这个就是修身的过程。

如果我们在家里,没有良师益友,那我们就要学会借助圣贤文化的力量,借助圣人的教诲,以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如果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听而不能行,不能照着去做,明白再多的道理又有什么益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