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情怀境界缺一不可(书法之道 贵在自然)

书法是一件高深的事情吗?如果一心想追上王羲之,可能这件事就复杂多了,一辈子可能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关于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我听说过不少,自幼在心里就埋下了学习书法的种子。

古代有名的书法家很多,在儿时的一本书上,我曾经读到《秃笔成塚》,说的是书法家怀素,不停的练字,毛笔写秃了就扔在一边,慢慢竟然积累成了小山一样。还有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他抱怨自己写不好字,他爸爸让他把18缸水用来研墨,等18缸水用完了,他也就成了大书法家。

这些大家的故事,让人觉得书法距离我们太远,而大量竹木简牍的出土,则让普通人发现,原来古代普通人写字是这么惬意自然,而且章法有序,可借鉴的书法元素之多,令人惊叹。

20世纪初至今,不同时期简牍的先后出土,数量、种类与日增多,这些写在竹木片上的古人墨迹显现出中国古文字向今文字逐渐变革的过程。从简牍(竹木片)用来记载和书写的那天起,就同华夏文明史构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字体的书写形式不断地变化。

书法情怀境界缺一不可(书法之道 贵在自然)(1)

简牍书法:长征 曾入展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北京美丽乡村书法艺术展》 作者 李艳波

1959年出土于甘肃凉州磨嘴子6号汉墓的《武威汉简》,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所出土的汉简中的精品。行与行参差错落,字与字之间间隔差不多相等,虽无萦带连绵之势,但却有互为照应的整体协调之感,每一条简就是一个不同的章法布局。后边把每一条竹简用麻绳串连成册,不仅字上下之间有相互协调之感,而且左右参差错落互相呼应从而使整体章法布局有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审美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学习汉简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源自生活的竹简,书写起来别具美感,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文/茉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