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纸质文件处理(电子版纸质版无纸化经不起形式主义瞎折腾)

无纸化办公只是看上去很美?记者调研发现,基层对此颇多吐槽。电子版要填、纸质版也要送,一来二去,省事成了费事。

电子版纸质文件处理(电子版纸质版无纸化经不起形式主义瞎折腾)(1)

图片来源:东方IC

倡导无纸化办公,着眼节约资源,致力提升工作效率,本是一件好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早就要求,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如今之所以遭遇一些尴尬,还是因为在操作中跑偏走样。有的这边“电话通知”,那边照样下载打印张贴;有的明明电子档已经扫描上传系统,但相关部门要求必须手写签章。说好的“云记录”“云储存”“云会议”,到头来还是得落到纸面上留痕。如此这般,流程一个没减少,纸张一张没节约,无纸化办公被搞成了“样子工程”,基层干部们也多了负担。

其实,大家反感的不是“无纸化”,而是“瞎折腾”。而反感“瞎折腾”,则是厌恶背后的“形式主义”。“无纸化”乃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新型办公模式,其应用推广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支持,无视前端后端的差异,一味要求信息上网、存储到云,其实并不科学。譬如线上保密条件暂不成熟,自然要更加谨慎一些;群众不习惯不信任电子通知,干部们势必需要时间普及解释。还有如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系统的完善升级等等……不同层级、不同地区情况不同,落地的节奏恐怕也不宜一刀切,不能为了无纸化而无纸化。

让无纸化办公回归本来职能,必须清理附着其上的形式主义。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无纸化到什么程度,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问问群众是否接受。此外,大家的工作难免与上级单位、兄弟部门打交道,无纸化的推进需要与环境相衔接,非一家系统升级所能完成。倘若内部搞了无纸化,一出门上下左右还都要求你提交“纸”,这样怎么可能走得远呢?

技术改变生活,前提是安全、方便、高效。充分考虑系统配套、安全便捷,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分享技术红利。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注到“办公”中去,无纸化的“经”才算没念歪。

来源:长安观察 | 记者 田闻之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