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忆太空(17年前杨利伟进入太空)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纵观历史,富有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中国人从未停下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人们将天地星辰、日月山川当作神灵祭拜,关于这样的传说也数不胜数,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嫦娥奔月等诸多传说寄托着古人对太空的无限遐想,而在明朝时期的万户手持两个大风筝,坐上绑满四十七支火箭的飞车上开始了自己探索太空的壮志旅行。

杨利伟忆太空(17年前杨利伟进入太空)(1)

▲皓月当空

步入近代,美苏两国于上世纪中后期争霸冷战,两国在科技领域投入大量资金。1957年10月,苏联向外太空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震惊世界,开创人类航天新纪元。1961年,苏联再接再厉,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出发进入地球轨道,并顺利安全返回,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

杨利伟忆太空(17年前杨利伟进入太空)(2)

▲尤里·加加林旧照

众所周知,我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是杨利伟。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1983年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部队任飞行员。上世纪70年代,我国提出载人航天计划,经过多年科学研究以及国家规划下,1995年8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成立。国家开始在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人员,在临床医学、航空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多方面测验下,杨利伟表现都极为优秀,因此成为其中一员。

杨利伟忆太空(17年前杨利伟进入太空)(3)

▲杨利伟在航空舱中旧照

从空军飞行员到预备航天员,这是一次质的转变,杨利伟日复一日、不畏艰难的训练着。在几年的训练过程里,杨利伟的母亲曾患病住院,为了不给儿子添负担,不影响儿子训练,母亲让家里人一起瞒着他。经过几年严格训练后,经航天员评选委员会评定,杨利伟具备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预备航天飞行。

杨利伟忆太空(17年前杨利伟进入太空)(4)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旧照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的开始,每个人都心怀忐忑。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在太空航行了21个小时的杨利伟于16日清晨安全返回地球,但在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舱门时,却发现杨利伟嘴角有血迹渗出。但杨利伟为了不让国人担心,他立刻擦掉嘴边的血迹,并对着全国人民说“感觉良好”。

杨利伟忆太空(17年前杨利伟进入太空)(5)

▲杨利伟成功返航旧照

不为国人所知的外太空,有着太多危险因素存在,虽然只有短短的21个小时,可时时面临的挑战和危险却是不能用时间长短来揣度的。在科研技术不断地进步,工作人员不断地探究中,人们才发现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会发生共振,在返回舱中返回时,因大气摩擦,压力会不断巨增,会使航天员的身体极为痛苦,承受巨大压力。也因为杨利伟的首次经验,再后来的载人飞船得到科研人员的改进,该类情况不再发生。

杨利伟忆太空(17年前杨利伟进入太空)(6)

▲宇航员在太空遨游

据杨利伟描述,在进入太空后还能听到飞船上类似“敲窗声”的声音。因当时科学技术有限,世人不知是何原因,带着对神秘外太空的向往和不了解,许多人甚至将“敲窗声”跟外星人联系起来。16年后,随着我国航天科研技术日趋成熟,这个怪异的声音也终于水落石出。原来飞船在进入太空后,由于压力环境的差异,使飞船内部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动,飞船因为形变会发出“砰砰”声。如果当时杨利伟在太空舱内待的时间再久一点,可能就会留在太空回不来。这既令人感到庆幸,也让人后怕不已。

杨利伟忆太空(17年前杨利伟进入太空)(7)

▲美国“阿波罗1号宇航员”旧照

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伴随着危险事故的不断发生。比如在1967年,美国“阿波罗4A”飞船的3名航天员在执行舱外任务时,由于纯氧舱起火爆炸,大火在几秒钟内就将他们吞噬,3人当场死亡。作为先驱者,往往要面临前所未知的危险,承受空前绝后的巨大压力。杨利伟在返回后不久,因年龄等诸多原因不再升空,却仍奋斗在载人航天工程一线,继续为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资料:

《杨利伟旋风热动全城》《杨利伟:中国飞天第一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