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极本能打败笔记本吗(为什么超极本会被误认为是)

为什么“超极本”会被误认为是高价低性能的电子产品?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因为产品的根本任务是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满足堆料需求。在发烧友氛围里,认为相较于性能本,超级本是“高价低性能”,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超极本受限于机内空间设计,尤其是散热设计,只能采用低压U、核显或者专为超极本准备的MX独显,这相较于标压U和性能显卡,在类似价格上,性能的确是低很多。从性能的角度出发,超极本和性能是无法相比的,售价2W的超级本,从绝对性能来考量,甚至不如售价5K的性能本。

超极本能打败笔记本吗(为什么超极本会被误认为是)(1)

在传统笔记本设计里,散热系统是制约其体积和重量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包括散热铜管的体积,风扇的体积,散热腔的体积等等。而对于性能释放来说,在同等制程工艺下,功耗、热和性能是正相关的,所以,只要是超极本,无论是高中低端,性能的天花板都非常明显。

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超极本的市场越做越大,甚至成为了笔记本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真实的用户市场,用户需求是多样化的,极致的性能只是部分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全部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经典营销4P理论是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而现代的4C营销理论里,排在第一位Product变成了Customer ,这里的核心转变在于,从企业为中心进化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企业能做什么“变成了“消费者需要什么”?

超极本能打败笔记本吗(为什么超极本会被误认为是)(2)

要理解超级本的产品逻辑,就需要真正去思考,什么才是超极本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这其实是回答超极本的产品设计逻辑里,需要着重讨论和回答的。

超级本的设计逻辑是:高移动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超极本必须严格控制产品体积和重量。

对于超极本来说,性能之外的要素才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以及,这才是超极本市场的核心需求,设计、颜值、屏幕和做工等等。以及,更极致的体积控制,整机的开发设计、内部用料和细节打磨!

比如最新发布的华为Matebook X,13英寸屏幕的笔记本,整体平面尺寸比一张A4纸更小,重量控制在了1kg。要实现这样的设计,其内部元器件堆叠上是要花大量的心思的,屏幕设计、机身设计、键盘设计和触控板设计都需要重新考虑。当然,最终呈现出来的产品形态自然是让人满意的!

超极本能打败笔记本吗(为什么超极本会被误认为是)(3)

华为最新的Matebook14,搭载R7 4800H,能稳定输出40W,16 512售价仅5699,而搭载i5的Matebook X售价却达到了7999。在Matebook X发布会后,一知友提出了这么一个疑问,华为这次的Matebook 13/14做得是真不错,但为啥发布会后,Matebook X展区人山人海,而Matebook 14区域却人不多呢?这其实就是设计的力量和消费需求的满足。

超极本能打败笔记本吗(为什么超极本会被误认为是)(4)

对于超极本来说,体积、做工和设计的意义躺在参数表里无法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但一旦拿到真机,上手试用,区别就出来了。其实不只是笔记本本身,在配件上也是如此,比如充电器。

传统笔记本的充电器是一块大砖头,而超级本的充电器就做得和手机充电器有些类似了。但对于笔记本厂商来说,尤其是传统笔记本厂商,在充电器上的思考明显不如笔记本本身,所以当联想发布口红充电器的时候,引起了轰动,大家对于笔记本原装充电器忍了很久了。

但对于充电器的思考上,整机厂是不如配件厂商做得极致的,比如anker的这颗65W C口输出的快充头:

超极本能打败笔记本吗(为什么超极本会被误认为是)(5)

从左到右,依次是vivo手机30W快充头,anker 65W快充头和小米手机65W快充头,是不是相当震撼?这颗快充头整体的体积甚至做得比目前主流的手机充电器体积还小,且整体的细节控制非常出色。

以及,在这样的体积控制下,这颗快充头依然支持5V3A/9V3A/15V3A/20V3.25A的多充电规格,以及最高64.89W的智能调压PPS快充协议,可以满足笔记本、平板和手机的充电需求。

而目前相当多的笔记本,包括thinkpad X1 carbon这种售价1W 的顶级产品标配充电器,依然还是这样的:

超极本能打败笔记本吗(为什么超极本会被误认为是)(6)

如果单从功能上来说,都是65W快充,都能给笔记本充电有啥区别吗?但从设计和体验的角度出发,这明显是两个世代的产品。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里,在部分发烧友口诛笔伐的同时,超极本越却做越好,消费者用钱包投的票,才是最真诚的投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