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什么是万物的本源(智者把万物的本源叫做)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概意思,道是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具有自己独立特有的形态规律,始终存在,循环往复,是世界之母。这里面说的道,是朴素的存在,可以试着称为:自然规律。

延伸来看,道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其中必然包含了人类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等,属于客观存在,是永恒的。所以探寻道的原理,有一定的意义。

这一点上,基督教的造物主、佛教的如来、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大致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所以说,人类智慧不管什么人种、什么地方,大体上是相同的。这些宗教的发源地,地理上相隔甚远,生产力水平发展也差异很大。但是,提出这些理论的人,都活在几乎一个相同的时代,即所谓的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到公元前100年左右),所以说,这个世界肯定是存在一个自然规律的。

老子说什么是万物的本源(智者把万物的本源叫做)(1)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典型成名人物,一种是政治人物,一种是哲学贤人。

哲学贤人:建构学说,开创教派,教化万民,青史留名。

政治人物:开疆扩土,立族立国,统治万民,改写历史。

他们成功的过程,符合典型的道术理论,政治人物更接近于先术后道,哲学贤人更接近于先道后术。

政治人物可能会说,哲圣们建构了那么多理论,还不是来为我统治者服务,最终万民休养生息也都有赖于我的统治。贤哲可能会说,政治家虽然建立了国家,统治了万民,然而我的思想跨越了疆界,穿越了历史,影响更加深远。

所以,我们很难说,这两类人,谁比谁更成功。

从人生追求成功和卓越的角度来说,道与术同样重要,没有先后之分,都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这里,有一点可能受到人质疑,那就是政治家是否在践行道术统一。其实,是的。只是他们更喜欢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去道义中找理论,大体上是先术后道的。

道和术的先后之分,并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只是说更接近于哪一种而已。

那么,道是什么呢?道就是本源,本源就是万物的本体,是能量之源,是宇宙的容器。

信奉西方宗教或了解西方宗教的人清楚,《圣经故事》中讲述了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的过程,宣称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都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创造并主宰。上帝不仅是万物本源、创造了世界、控制着一切,而且有世界末日。上帝会在世界末日审判有“原罪”的人,遵循上帝旨意的人死后上天堂,违背上帝旨意的人死后下地狱。这就是西方神学中的“上帝创造论”。

上帝从哪里来?如果人们这样追问,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原本就用的”或者是“这不是人类能理解的”。

上帝创造了青草和蔬菜,它们结出种子,各从其类;上帝又创造了会长果子的树;上帝觉得还是少了什么。接着他创造了水滋养有生命之物;要雀鸟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飞翔;可是他还是觉得这个世界太寂寞,就造出了大鱼和各种有生命的动物,它们各从其类。

最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到他的鼻孔里,泥土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这个世界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上帝手中杰出的作品。

可是最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就是人类自己。人对生命的残害是最无情的,在自相残杀中视生命为粪土,在大肆杀戮生命的过程中仰天狂笑。如此践踏生命的尊严,冲击着生命的道德底线。

从前,有一个聪明的巫师,他告诉国王自己发现了一种可以把沙变成金子的魔法。国王当然很感兴趣,并给了他一大笔奖赏。于是巫师向国王解释了他的方法。整个过程看上去很简单,就是其中一条除了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想到阿布拉卡达布拉这个词,只要一想到,魔法就会被打破,金子就没法变出来了。这个国王尝试了一次又一次,但他总是无法把那个词置之度外,于是,他始终没有变出金子。

这个故事也许只是为了讽刺魔法师的狡猾和国王的愚蠢,但温毕格勒博士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理想、天分、潜力往往会由于我们一时的意识迷乱,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而被遮掩、被埋没。只要对自己的潜力有清醒的认识,有足够的信心、坚定的信念,并不断地给自己加油鼓劲,那么我们的潜能终会被唤醒,理想终会实现。

“天堂就在我们心中”这句话我们都已经烂熟于胸,甚至有时以为自己很相信,但事实上,每当要运用这种力量时,我们心中却会暗暗地怀疑。

鲍得里把这种心理表述得更清楚明了:就像是想要变得富裕,心底里却预感自己仍然摆脱不了贫穷。这种总是对自己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的心理无异于南辕北辙。当一个人想成功,却又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时,那么失败是必然的,谁也帮不了他。

有一条谚语说,羊每叫一声,就少吃一口草。人也是这样,当我们自己很穷时,我们不可能变富,或者我们永远也做不到别人那么好。我们没有他们那种能力,我们是一个失败者,命运总是与我们的想法背道而驰等等这些话,放任自己怨天尤人时,实际上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

张其金在《本源纪》中说:“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为成功而奋斗,如果我们的心里还是怀着对失败的恐惧,那么这种心态就会磨灭我们的付出,葬送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的成功变得更遥不可及。”

是什么让拿破仑成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里最伟大的征服者呢?张其金给出的答案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怀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宏伟事业一定会成功,相信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难关。直到他失去这种信念,失败才降临。当他在进与退之间徘徊、犹豫不决时,莫斯科的冬天到来了,在冰天雪地中,他的世界帝国梦化为了泡影。命运曾留给他很多条出路, 其中有一条出路就是那年冬天的雪迟到了整整一个月,但是他犹豫了,然后失败就降临了。打败他的并不是那场雪,也不是俄国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我们的世界里五颜六色的鲜花,每一朵花都享受着阳光和雨露。阳光是植物的“上帝”,它给植物以能量。人也会渴望在将来的某一时刻释放出自己的心智和灵魂,人类把这些渴望转向天空,庄严地向宇宙索取最高级的礼物——活着。

老子说什么是万物的本源(智者把万物的本源叫做)(2)

事实证明,“上帝创造论”纯粹是西方人臆想出来的宗教观点,逻辑不通、矛盾重重、与事实相悖,早已被西方人用“科学”否定了。虽然西方科学家用无数事实否定了“上帝创造论”,但又无法解释万物由来,于是又创立了“宇宙大爆炸论”。

这个理论是20世纪西方科学家创立的宇宙大爆炸论。该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显而易见,这个理论是西方科学大家创立的,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学说。至于这个学说是否符合事实,暂且不论,我们仅从其思维逻辑角度来说,问题就很大,也是困扰西方科学家的痛点。

假如宇宙真是大爆炸产生的,试问,那个“致密炽热的奇点”是哪里来的?宇宙的中心和边缘在哪里?宇宙边缘的外部是什么?“致密炽热的奇点”是不是上帝?这是西方科学家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科学必须有事实依据。科学家不能像宗教人士那样说“这不是人类能理解的”。显而易见,“上帝”和“致密炽热的奇点”似乎是一回事,都是源于“某个点”。这好像暴露了西方人的智力缺陷。

爆炸显然是有边界的。“宇宙大爆炸论”说得很清楚,“宇宙”是从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爆炸产生,经过140亿年膨胀形成,而且还在膨胀,就像一个一直在不断吹大的气球,显然是有限时空。也就是说,西方人所说的“宇宙”是有限时空,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明白《现代汉语词典》混淆宇宙和世界的原因了。

在汉语中,宇宙是指囊括一切存在的无限时空,是没有边缘、无边无际的;世界是指具体存在所处的有限时空,是有边缘的。西方人所说的“宇宙”是有限时空,不是中国人所说的宇宙而是中国人所说的世界。

由于西方人在近代和现代处于科技领先地位、拥有话语权,有“指鹿为马”的资格,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只能被迫承认“宇宙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宇宙”。显而易见,西方人似乎没有“无限时空”这个概念。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西方人的思维能力真有缺陷?我需要给大家提醒的是:“宇宙大爆炸论”是公认的假说,很多西方科学家怀疑这个理论。

西方天文学家试图通过种种科学实验来证实这个假说;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证实空间不是“弯曲”的,是“平直”的无边无际的。真的很怪异,西方哲学家和科学家应该都是智力很高的人,为什么不知道“空间”是相对“实有”的抽象概念?“空间”怎么可能有边界、怎么可能弯曲呢?难道西方人只有智力没有智慧、只知局部不知全局?显而易见,西方科学中的“宇宙大爆炸论”引发了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反而让人越来越糊涂,严重缺乏说服力,没办法让人相信。

西方科学界无法解释万物本源问题。西方哲学家总该可以给人们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解释吧!很遗憾也很怪异!西方哲学界关于万物本源的认识竟然有两种矛盾对立的观点,创立两种截然对立的“哲学理论”即唯物论和唯心论。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人普遍相信西方哲学、科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的理论,普遍不信或看不懂中华民族远古智者创立的理论。例如,人们普遍以为道家学说是“朴素的哲学”或“玄学”,甚至认为是没用的垃圾。

再如,护佑中华民族数千年、基于道家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医药理论被很多人蔑视为“非科学”。秦汉之后无经典。中国关于万物本源的理论只有古代道家学说(后文简称道学)。道家认为天地万物是自然生成的。请读者注意明确“道学”和“道教”这对概念,千万不要以为研究道学就是研究道教,其实道学与道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虽然道教是基于道学创立的宗教,但道教中的某些理论不是道学。道学是指秦朝之前道家创立的学说,历史悠久,目前保留下来的影响较大的主要经典是《易经》、《黄帝内经》和《道德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道家被赶出朝廷沦落到民间创立了道教,道教是东汉末年创立的本土宗教。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自然生成论”是什么意思。

中华民族的远古智者俯仰天地、考察万物,发现万物是有本源的。智者把万物的本源叫做“道”,“道”是对万物本源的命名。《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由两种属性对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构成,即“阴”和“阳”。

老子说什么是万物的本源(智者把万物的本源叫做)(3)

阴和阳是什么?中华民族远古智者发现,阴阳是宇宙中原本就有的基本存在,既不是什么“万能的神”,也没有什么“主观意识”。万物(不管是神仙还是人,不管是生命还是非生命)都是阴阳经过矛盾斗争产生出来;矛盾斗争过程是由循环连锁、相生相克的五个步骤构成即“五行”。这就是“阴阳五行”理论。

简而言之,中华民族远古智者认为万物的本源是阴阳,阴阳生成万物的过程是五行,万物是自然的,万物是自己根据道的方法产生的,即道法自然。这就是“自然生成论”。

这个发现或这个理论符合事实吗?道用什么方法生成万物?道即阴阳,阴阳用什么方法生成万物?阴阳是什么样的存在?阴阳通过相生相克的五行作用生成万物,五行作用过程的细节是什么?人和万物真是阴阳五行的产物?或许中华民族的远古智者早已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成了书,可能被秦始皇“焚书”烧掉了,或许远古智者仅仅知道大概。

不管中国远古智者是否知道其细节,令人诧异的是,现代科技竟然证实了这个观点,但因阴阳五行学说已经被中国人自己抛弃、被视为“非科学”。专家学者们必须视而不见,否则岂不证明中华民族远古祖先是智慧极高的超人类?

虽然上个世纪,世界著名的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早已证实西方文化和科技源于古代中国,但人们可以选择无视。

在当今世界,东西方斗争非常激烈的时候,西方学者不会也不敢承认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全部源于古老、智慧的中华民族。现代科技真的证明了阴阳五行理论是正确的?不要急,我们先明确“阴阳”和“矛盾”这对概念。如果不能准确区分这对概念的含义,是无法理解道理的。

阴阳和矛盾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不能把阴阳和矛盾混为一谈。阴阳是指两种属性对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基本存在,是对具体存在的命名,是具体概念。

“矛”和“盾”原本是两种属性对立、相互依存的武器。哲学家把“矛”和“盾”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抽象出来,称之为“矛盾”。

矛盾是哲学专用的、描述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抽象概念。例如,男人和女人是两种矛盾关系的存在,不能把男女叫做矛盾。

阴阳的本义是指构成万物的两种关系矛盾的基本存在。阴阳是存在,矛盾是关系,不能混淆。遗憾的是,因为人们不知道阴阳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以为阴阳就是矛盾,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导致人们不知道阴阳是万物本源,从而思维混乱。例如,《黄帝内经》中普遍用阴阳指代上下、左右、高低、内外、明暗、雌雄、温寒等对立统一关系。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二气”不是指万物本源,“阳气”是指频率高于人体器官需要的气体,“阴气”是指频率低于人体器官需要的气体。

由此可见,混淆概念非常可怕,能让原本思维清晰的人陷入混乱,严重阻碍人类的认识进程。因为后人对阴阳的理解出现了歧义,混淆了阴阳和矛盾,以为阴阳就是矛盾,忘记了“道”的本义。

中国远古先哲用“道”来命名万物本源;“道”由属性对立、可以区分、不可割裂、相互纠缠的两种基本存在构成,把“道”一分为二就是“阴阳”或“无有”或“精神和物质”。为了便于阐述,暂且不用“阴阳”或“无有”来命名万物本源的矛盾双方,统一用现代哲学中常用的“精神”和“物质”来命名万物本源的矛盾双方。万物本源(道)的矛盾双方分别是“精神”和“物质”。

切记:现代哲学无法告诉人们“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甚至否认精神是客观存在;因此不可能准确定义“精神”。现在可以明确精神和物质概念的准确含义,而后揭秘精神和物质的天性和相互作用关系。

“物”是指看得见、摸得着、有质量、有形状的存在。“物质”是物的本质。物的本质是什么?物质是指质子或电子有质量、有形状、占据空间的核心部分。质子和电子有质量的核心部分就是物质。质子和电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辐射电磁场、电子吸收电磁场。质子要辐射电磁场、电子要吸收电磁场,从而相互吸引;这就是物质的“欲”。这也是雄性和雌性动物之间性欲之本源。

老子说什么是万物的本源(智者把万物的本源叫做)(4)

科学中把一个孤立质子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一个孤立电子带的电荷叫“负电荷”;故可以把质子的物质部分叫做“正物质”,电子的物质部分叫做“负物质”。“负”本来就有持刀抢劫获取货币的意思。就像人有男女之分一样,物质也有正负之分。质子的核心部分是基本的正物质,电子的核心部分是基本的负物质。正负物质应该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统称物质。

简而言之,质子和电子有质量的核心部分是物的本质,即物质。除此之外的其它物都叫物体。例如,中子是质子和电子紧密抱在一起的物体,氢原子是物体,分子是物体,人是物体,地球是物体,太阳是物体。物质是物的本质,物体是由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而成。至于物质和精神如何“玄之又玄”生成物体和信息,后面慢慢解释。

“精”本义是上好的白米,衍生含义为“物体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神”是由表示祭台的“示”和表示雷电的“申”会意而成。雷电是电磁,“神”就是电磁。造就万物的“神”原来是电磁。现在我们能体会到汉字的伟大了吧?“精神”的准确含义已经很明确了。精神是指质子辐射或电子吸收的无形状、无质量、不占据空间的电磁部分,即精神就是电磁。

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合称,电场和磁场可以区分但不可分割,有电场必然有磁场,反之亦然。电场的特性是线性发散,磁场的特性是闭环捆绑。因此精神也有正负之分,可以把电场叫做“正精神”,把磁场叫做“负精神”。电磁场肉眼看不到,电磁的关系就像“ø”,其中的直线代表电场,圆环代表磁场。电磁要把物质联系起来,使同性物质相斥、异性物质相吸;这就是精神的“欲”。显而易见,“神”和“精神”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不可认知的超然力量,而是实实在在的电磁。

明确了精神和物质概念含义之后,可以揭秘它们的天性。“天性”就是天生具有、原本就有的性质。

老子说什么是万物的本源(智者把万物的本源叫做)(5)

精神天性非常重要的,精神是指不占据空间、看不见、摸不着、没形状、没质量的电磁。精神就是电磁。一个质子辐射的或一个电子吸收的电磁场就是“单位电磁场”,即基本精神或单位精神。精神和电磁是同一种存在的不同命名,在物理学中叫电磁,在哲学中叫精神。

精神的天性是什么?精神的天性就是电磁的性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