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写人生下联(一撇一捺共写人)

来源:【孝感日报-孝感网】夏日,微风,办公室里,一位女老师正戴着老花镜,执笔在稿纸上唰唰地书写教案,她准备给孩子们讲一篇名为《微笑着面对生活》的课文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撇一捺写人生下联?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撇一捺写人生下联(一撇一捺共写人)

一撇一捺写人生下联

来源:【孝感日报-孝感网】

夏日,微风,办公室里,一位女老师正戴着老花镜,执笔在稿纸上唰唰地书写教案,她准备给孩子们讲一篇名为《微笑着面对生活》的课文。

"义务教育课程教案网上很多,为什么还要自己费心写呢?"有人表示不解。

"一笔一划,这是我的表达,别人比不了。"老师扶扶眼镜,声音轻且坚定。

她叫聂品华,应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残疾孩子成人成才的领路人。目前,特校已累计走出大学生22人,每届毕业生均实现自食其力,教学水准在省内同级学校中名列前茅。

5月25日,在特校见到她时,聂品华说:"我和我的团队,正一撇一捺,教这些特殊的孩子,方方正正写一个'人'字。"

一次曾想转身离开的邂逅

特校,是专门针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1994年,应城特校设立于老县河边,后搬至应城市城中新河社区。

2003年11月的一纸调令,让当时在普通中学小有成就的聂品华到达人生中的关键十字路口。

刚到任时,聂品华看到校区借用老农校的房子,窗户上没有窗帘,只能靠一些编织袋遮挡……

“听说聂品华在普通中学任教,是不是得罪了谁,被调到特校去了?”

“是啊,她刚40岁,正是年富力强,可惜了……”

流言传到聂品华耳中,她带着些许抵触情绪感触这所特殊的学校,“那时,我心里头一度想转身离开。”

当看着孩子们迷茫、无助又带着渴望的眼神,聂品华有些心颤,进而和老师交流,她被打动了——虽然挤在一起办公,甚至连备课本都没有,但老师们依旧在坚守。

孩子的作业用粉笔写在残破的课桌桌面,老师俯身一个字一个字地改,涂改桌面的吱吱呀呀声,似在磨去聂品华的抵触。

“11月末,一次食堂用餐,我排在队伍最后,学生小莉(化名)突然跑来,拿起我的饭盒赶到队前,添上米饭,用勺子压了压,又添上菜送到我手中,比比划划地作出‘吃’的手势,虽然她口不能言,但很可爱。”一件铭记至今的小事,把聂品华“调走”的念头击得粉碎。

老师们淳朴、善良、敬业,孩子们需要被尊重、被关爱、被呵护,聂品华选择留下,和大家一道,一笔一划、一撇一捺,共写一个“人”字。

一封手写信引来的爱心接力

选择留下,当务之急是改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

钱从哪里来?聂品华和老师们多方筹措资金。

应城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就特校建设开通“绿色通道”,给予政策、资金倾斜。

“党委政府对我们非常支持,钱、地等办学要素,尽量照顾我们。”聂品华高兴地说,目前,应城新河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特校建设分项目纳入项目配套,每天和老师、孩子在高楼林立、河水清澈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聂品华信心满满。

官方给力,社会温暖。自2003年底开始,聂品华几乎每天向在外的应城籍企业家寄出手写的求助信。同事们劝她,电脑上打出一个信件模板,签上名外寄,省时又省力。

“我手写的,情感更真。”聂品华很“执拗”。

功夫不负有心人。应城籍企业家刘宝林接到聂品华手书的信件后,专程给特校打来电话:“聂校长,信我看过了,这些残疾孩子确实不容易,你们也不容易,为了这群孩子我愿意捐助。”

不久,刘宝林会同一批爱心企业家,送来爱心资金。几年间,爱心资金数额累计超过百万元。有了这笔钱,特校精打细算,购置了教具,硬化了操场,翻新了校舍,更新了设施,美化了校园。

“感恩各界,至今爱心捐助一直未停过。”走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聂品华感激且欣慰。

爱心满满,握着孩子执笔书写的手引导,十九年间,“人”字书写愈来愈清晰。

一堂展示“我能”的实践课

一幅幅满溢灵气的书画、编织、刺绣陈列校园各处,你很难想象,这些都出自于“折翼天使”之手,与孩子们相遇,自信写在他们脸上。

自信二字,要从特校上下的不懈努力和一场球赛说起。

2015年,又一届篮球比赛在应城中小学间展开帷幕,看着同龄的孩子们在场上奔跑跳跃,特校的孩子很艳羡。

艳羡归艳羡,困难很明显,特校十多位教师,只有3位男老师;76名学生中,智力障碍学生比重偏大。

但聂品华觉得,团队活动更能激发孩子自信心、集体意识。于是,特校篮球队迎难成立,展开训练。

2016年,经上级协调,特校篮球队挑战应城中学生校际冠军队。

上半场,卫冕冠军队先遣替补球员试探,一交火场上场下就发现,卫冕冠军碰上了硬茬——比分咬得很紧,以至于到下半场,主力尽出的卫冕冠军和特校的孩子们斗了个旗鼓相当。随着整场结束的哨声响起,卫冕冠军仅以微弱优势领先。

“我能!”聂品华和老师们与小球员手语交流。

和这场比赛一样,“我能”心态的培养,贯穿于特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同步,使孩子们学有所依;书画、缝纫、熨衣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让孩子们学有所用……

“帮助孩子们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栀子花开时节,聂品华和老师们击掌鼓劲。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孝感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