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

中国的鸣虫文化始于唐朝天宝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区都有着自己代表性的鸣虫品种。今儿老佟和您聊聊京津一带最常见的三种鸣虫:蝈蝈,蛐蛐,油葫芦。

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1)

一.蝈蝈

蝈蝈是对螽斯科里体型较大的鸣虫的统称,北京人玩的蝈蝈是螽斯属里的优雅蝈螽,其可细分为平原蝈蝈和山地蝈蝈两个品种。平原蝈蝈又称“翡翠蝈蝈”,上品者通体嫩绿色,极具观赏性;山地蝈蝈也称“铁蝈蝈”,虫友们推崇的“酣儿”叫,“蛤蟆音”都出自它。

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2)

蝈蝈的产地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山东,山西,陕西,京津,河北及河南北部等地区,其中最名贵的蝈蝈产于京城的西山一带,另外京郊的平谷,顺义,河北的易县,天津的蓟县都有上品的蝈蝈产出。

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3)

在古时候,蝈蝈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昆虫,紫禁城里有一道螽斯门,寓意为多子多福。下图为清光绪帝瑾妃的翡翠蝈蝈白菜,现收藏于台北的故宫。

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4)

二.蛐蛐

蛐蛐是直翅目蟋蟀科的一种鸣虫,学名迷卡斗蟋,国内也称作中华斗蟋,它是中华蟋蟀文化中最古老,知名度最高,使用最广泛的品种。每年立秋前后,虫友们可在野外采得大虫,至家中细心调养虫性,数日后便可一战。白露,秋分,寒露是一年中斗虫最佳的时节,鸣虫圈里常说的“勇战三秋”指的就是这个时候。

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5)

蛐蛐的产地有南北之分,南虫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北虫则集中在山东,河北两省。本文只表京,津,冀地区所产的蛐蛐名品。

1.保定:北京城向南出了永定门,直至保定府这一带,都是北方将虫的产出地。保定自唐代开始,一直都是皇家御用蛐蛐的首选之地,古谱中记载的:“竹节须”、“寿星头”、“真赤瓜”、“锦色三段”、“黑牙黄”,皆出此地。

2.天津:天津人玩虫的水平在全国当属第一,但天津本地产出的蛐蛐名气并不大,白牙青或能算是其中比较善战的品种。

3.北京:自明代起,北京成为了中国鸣虫文化的中心。一方面得益于北京是国都,全国的文化中心,但更主要的还是北京周边有上品的鸣虫产出。著名的蛐蛐产地如:苏家坨,十三陵,玉泉山;品种有:白牙青,白牙紫,重青一线等。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筒子河,护城河附近还可以掏到七八厘的大虫。

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6)

三.油葫芦

油葫芦又名结缕黄,与蛐蛐同属直翅目蟋蟀科的鸣虫,只是二者所属不同。“油葫芦”这一名称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此虫的头顶光滑油亮,故取个“油”字;二是因此虫繁殖力强,用“葫芦”二字来表示其多籽。在中国文化中,油葫芦与蝈蝈一样,都象征着多子多福,是古人心目中的吉祥虫。

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7)

油葫芦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产出,其中比较知名的品种,像广东,广西两省产出的黄油葫芦,俗称“两广斗蟋”,其体型在蟋蟀品种中属于重量级别,打斗时场面十分激烈;京津两地的油葫芦则以叫音闻名,上品虫被冠以“十三呦”的称谓。北京人爱养黄雀,常以三种鸣声为基口用来训鸟,油葫芦的鸣声就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喜鹊和红子(沼泽山雀),行话称作“三大口”。

吱拉子幼虫时期和蝈蝈的区别(老佟讲鸣虫京津三大鸣虫)(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