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艾灸的方法(俗语家有三年艾)

艾草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早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就有了艾草的记载。而到了如今艾草依然是我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我国的历史的发展中,衍生了不少关于艾草的俗语。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俗语的意思。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俗语。那么这句俗语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呢?其实这句俗语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清明节插柳枝,端午节插艾叶。那么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

首先清明插柳是因为到了清明节以后,把柳枝插在土壤中更容易存活。而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把艾叶插在大门口。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到了端午节的时候,气温升高,蚊虫就多了起来。而艾草有挥发油,可以驱赶蚊虫,所以把艾草插在大门口有很好地驱赶蚊虫的效果。

古人艾灸的方法(俗语家有三年艾)(1)

“端午不插艾,变成老鳖盖”,这句俗语可以理解为,端午节这一天,如果不在家门口插艾叶,就会变成老鳖盖。这句俗语主要表达的是端午节插艾叶的重要性,这里只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形容不插艾叶的后果。其实人并不会变成老鳖盖。

古人艾灸的方法(俗语家有三年艾)(2)

俗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来。这句俗语和上面的意思是一样,主要突出了艾叶的重要性。这句俗语是说,家里只要有三年的艾,那么家里人就不会生病,也就不会请郎中来家中了。这句俗语最难理解的是三年艾。

古人艾灸的方法(俗语家有三年艾)(3)

何为三年艾?为何要选用三年艾?其实新鲜的艾草具有挥发油,效果并不明显。只有把艾叶保存三年到七年以后,等挥发油挥发了以后,艾草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样的艾草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因此,才有了三年艾的说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