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历史知识速记之必修三第14课)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睁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历史知识速记之必修三第14课)(1)

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原因)

①封建统治危机的出现。

②19世纪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致使民族危机加深。

③鸦片战争中国失败。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开眼看世界的含义

①打开眼界去面对整个世界

②转变观念,正视中国的落后,进而学习西方

为何将林则徐称作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①鸦片战争前夕(禁烟期间)设立译馆,搜集翻译外国书报,广泛研究外国的动态。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还积极仿制西方船炮,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评价林则徐?

(1)禁烟的民族英雄:在英国贩卖鸦片泛滥之际,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大长了中国人民反英斗志;

(2)抗英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人物:

(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2)、魏源——《海国图志》的作者

《海国图志》,编写的基础-----《四洲志》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内容:

①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

②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

③核心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a内涵:悉夷、师夷、制夷三位一体;

b实质:面对侵略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

c作用: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竖起了一面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

地位:

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

②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

※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1)进步性: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对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2)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二、走出国门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肯定封建制度,以中国的纲常伦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历史知识速记之必修三第14课)(2)

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2)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提出的,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评价:

(1)积极:

开近代化之先河;

进一步打开向西方学习的窗口;

冲击旧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条件。

(2)消极:

仅学习西方的器物;

没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学思之窗】

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答案提示: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三、仿洋改制看世界-----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的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70至80年代,它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

3、思想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4、作用: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

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

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5、局限性: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

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二)19世纪90年代初的维新思想:

1、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历史知识速记之必修三第14课)(3)

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之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康有为宣传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实际上是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③理论特点: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必要性,为变法寻找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3)民族资产阶级自身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

④作用: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启蒙思想第一人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严复把它翻译到中国来,用意何在?

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意义:

(1)实践上: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①时间:1898年。

②结果: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

③影响:进步意义;爱国救亡;思想启蒙。

(2)理论上:启蒙作用、解放潮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