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细思极恐的玩具 这种能吃的玩具突然火了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进入暑假

过家家似的食玩产品

引得不少大小朋友纷纷入坑

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类“食玩”成分大都是糖和色素

大小朋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存在卫生隐患

应该谨慎鉴别和引导

令人细思极恐的玩具 这种能吃的玩具突然火了(1)

图源小红书

1

能吃的食品玩具受大小朋友追捧

最近,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做饭”视频。他们打开包装袋取出几包粉末搅拌揉捏,几分钟之后,看上去逼真的微型食品就能轻松出炉。当这些视频打上“食玩”的标签之后,往往能吸引近百万人观看。

记者走访发现,在线下部分超市的食品货架上,也能看到“食玩”的身影。它们大都被归类在糖果货架,主要以制作冰淇淋、寿司、汉堡为主。这些“食玩”的外包装大都五颜六色,看起来更像是一盒玩具,而不是一种零食。

令人细思极恐的玩具 这种能吃的玩具突然火了(2)

南宁一超市售卖的“食玩”

2

孩子玩了再吃家长担忧安全问题

市民杨女士给孩子买过“食玩”产品。

她告诉记者,孩子把“食物”捏出来之后,就一股脑全都吃掉了。“虽然商家在外包装上标明了‘可食’,可孩子这么玩了一通下来,再送进嘴里,我总觉得有点不卫生。”

在社交平台上

有网友评价“食玩”产品

虽然好玩但巨难吃

▼▼▼

令人细思极恐的玩具 这种能吃的玩具突然火了(3)

也有网友关心食品安全问题

▼▼▼

3

专家提醒:存在风险,需要引导

搅一搅就能变成“拉面”和“汉堡”,“食玩”里的糖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我们吃进肚子里的究竟是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广西一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杜老师。

杜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食玩”大多利用了食品加工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反应:海藻酸钠与钙盐形成凝胶。海藻酸钠是食品中常用的增稠剂,溶在水中会变成粘稠的液体,而钙离子又可以在海藻酸的分子链之间促成交联,这就把粘稠的液体变成了凝胶。“这里面发生反应的物质,大部分都是食品添加剂,以及食用香精。虽然只要按照规范添加是安全的,但是吃进肚子里的基本是糖。”

“这类产品兼具玩具和食品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孩子玩“食玩”并非在严格的无菌状态下进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沾上细菌、病菌,同时此类产品也包含一些添加剂,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姚华建议,家长应该谨慎对“食玩”进行鉴别并正确引导孩子,比如在玩的时候,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要对这类产品加强监管。

编辑 |周艳梅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南国早报 小红书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本文来自【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