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写出新意 字里行间日日求新

“日新者日进”语出《二程遗书》程颐语:“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学习一定要日日求新,能做到日日求新,就能日日进步不能日日求新者,必然日日后退,从来没有既不前进又不后退的人这与《增广贤文》中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道理一样,都是阐述思变求进、与日俱新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独辟蹊径写出新意 字里行间日日求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独辟蹊径写出新意 字里行间日日求新

独辟蹊径写出新意 字里行间日日求新

“日新者日进”语出《二程遗书》程颐语:“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学习一定要日日求新,能做到日日求新,就能日日进步。不能日日求新者,必然日日后退,从来没有既不前进又不后退的人。这与《增广贤文》中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道理一样,都是阐述思变求进、与日俱新的重要性。

“新”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由“斤”和“木”组成,表示用斧砍柴。《说文解字》注:“新,取木也。”“新”是“薪”的本字。在古人的朴素观念中,树木只有砍去旧枝,长出新枝,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由此引申出初始的、新的事物、更新等含义。

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推重革新、鼓励创新的优良传统。《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说这句话曾被商汤刻在自己的澡盆上,以便自己经常能看到,警醒自己: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保持天天新,这样一天天坚持下去,新了还要更新。此盘铭以沐浴自新比喻精神上的洗礼和品德上的修炼。商汤把它作为箴言,旨在提醒自己要及时反省,不断进步。

商朝之后的周朝,提出了“作新民”,要求殷商遗民改变旧的生活行为方式,从新为善。《诗经·大雅》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说的就是:周朝虽承旧邦,但其使命在革新。儒家倡导“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即对于创新、革新,君子无不用尽全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人的思想只有因时而变,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形势,跟上时代。《盐铁论》有“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孔子认为,用麻织礼帽,是合乎礼制的;现在人们改用丝帛,在工艺上更省俭,他也赞成大家的做法。这表明孔子对传统礼仪并不因循守旧,而是通达开明。孟子评价说:“孔子,圣之时者也”,称赞孔子是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

与日俱新符合客观规律,体现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其思想理念自古及今相沿不辍。唐代刘禹锡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意思是要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以此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北宋理学家张载曾作《芭蕉》诗表达求新的精神:“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诗中以芭蕉展新枝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培养新德、学习新理的热切期待;近代徐悲鸿所言“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能否“日新”攸关生死存亡;革命先驱恽代英曾主张人生在世“每日须辟一新境界”,这既是一种主动求变的探索开拓精神,更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追求。

日新是日进的不竭动力。世上万物正是在新陈代谢中实现生生不息、欣欣向荣,而人生的成果正是在向新求变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突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要不想被湮没、淘汰,就要自强不息,创新不止,保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勇于变革,奋发有为,在“日新”中不断开辟“新境界”。(闫高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