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

在山东宁阳,除国家法定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元旦这些节日之外,民间还有许多节日,共计13个之多,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现在大多数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看看你还记得多少?

【一】过年:

这是宁阳(当然在全国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农历腊月,小月二十九、大月三十日这一天是“除夕”,通常叫“大年三十儿”,这天上午贴春联,供奉祖先家堂或牌位。傍晚从林上(祖茔)迎请祖先回家。供案椅子,任何人不得就坐,烧香供茶;入夜全家团聚,欢欢乐乐守岁;半夜时分(现在都不等这么晚了),家家户户右神灵牌位前上供品、烧香焚纸、磕头礼拜、燃放鞭炮(又叫发纸码);发完纸码后男人们到本族各家与长辈拜年磕头。正月初一上午,则是女子们互相串门拜年的时段;从正月初二到初六(从前直到正月十四,现在因为大多数都是初七开工),亲戚、朋友互派晚辈,携礼品拜年(俗称磕头)。凡新婚女婿,均于初二日到岳父家拜年,女婿坐上座,被尊为姑爷,礼节庄重,宴席讲究,还要找村里名流作陪,姑娘的堂兄弟表兄弟也都前来陪客。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1)

(宁阳城西过年详情见拙文:

https://m.toutiao.com/is/6VhtnS8/ - 宁阳慧哥:【齐鲁文化流风余韵:山东宁阳城西的年味儿】(上) 山东宁阳... - 今日头条

https://m.toutiao.com/is/6VB4EvT/ - 宁阳慧哥:【齐鲁文化的流风余韵:宁阳城西年味儿】(下) 【敬奉各路神... - 今日头条)

【二】元宵节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应时的食品是各种馅料的元宵团子,从前制作萝卜灯或面灯(现在都用各种造型蜡烛代替了)。面灯12盏,捏制1~12个鼻,1鼻象征一个月。入夜将灯点燃,放置神仙牌位前以及正房门口、大门囗和各个角落。燃放鞭炮,收起牌位家堂,把祖先送回林上,表示年已过完。儿童们挑灯玩耍,商家门前挂彩灯,城乡灯火辉煌(现在因为环保,不允许再放烟花鞭炮了)。正月十六,县城附近各村龙灯、高跷、狮子、旱船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表演。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2)

【三】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旧称龙抬头。凌晨,本地有在自家院内围仓的习俗。用春节期间的草木灰围成圈套圈,中间埋入少许谷物,象征五谷丰登。室内、院外、墙根和墙角均撒灰,意在除害虫。同时家家炒(或者油炸腌制的黄豆吃,叫吃“蝎子爪”——小时后有句儿歌:二月二,吃蝎子爪,不给我,我就歘(音Chua,动词,抢夺)。当然没人真去抢人家的,家家都有,小学生还装在口袋里第二天和别人交换着吃。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3)

【四】清明节

清明节这天,本地有在外门插柳枝的习俗,据说源起于缅怀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午后家人到祖茔祭扫先人坟墓。出嫁姑娘若父母去世均回娘门祭坟烧纸——如果父母去世未满三年,须提前一天,叫做“烧新坟纸)。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4)

(参看拙文

https://m.toutiao.com/is/6VDdDM8/ - 宁阳慧哥:#宁阳# 【清明节——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生命教育课】 清... - 今日头条)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五月端午,本地有门上插艾枝,吃粽子,用艾叶煮鸡蛋的习俗。小儿佩戴香囊(香布袋),精巧别致、香郁扑鼻,至今仍在延续——有两句俚语说清明和端午的习俗“清明不插柳,死了变个大花狗,端午不插艾,死了变个老鳖盖”)。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5)

【六】六月初一

农历每年六月初一,时值仲夏,被称作“皇天大节”,据说是玉皇大帝生日,也有说是南斗星君下凡日,又叫半年节。从前是个重要节日,户户门前撮土插香,接连不断,街巷中心,摆设香案,供瓜果,由家主焚香磕头(俗称打路斋)——建国以后废止,此日家家吃饺子的习俗仍在延续。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6)

【七】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这段时间太阳光最强烈,气温最高,本地有趁晴天晒衣服被子的习惯,以防虫蛀,叫做“晒龙衣”(插一段笑话:前些年有一个本家二嫂在六月六这天把衣服被子都拿出来晾晒,自己锁门骑三轮车去赶集,结果变天下雨了,衣服被子都被淋湿,“晒龙衣”成了“洗龙衣”)。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7)

【八】看过麦

是过去麦收前后走亲戚的习俗,现已消失。本地有句谚语“妮儿看娘,麦梢黄;娘看妮儿,过了麦(宁阳方言读mei)。麦梢一黄就预示着麦收即将开始,收麦子种玉米和玉米苗期管理,习惯上叫做三夏生产,是一年中最忙的日子。若无特殊情况这一段时间出嫁的女儿(也是丈夫家的主要劳动力)是很难走娘家看父母的,只有趁麦收前(麦梢黄)的时间回趟娘家,作为回访,父母或者娘家哥嫂,总要在麦收完成后到女儿或妹妹家走一趟亲戚,这个时间就不那么集中了,算是"看过麦″这种仪式的尾声。现在随着各种节日的增加和时尚元素的渗透,"看过麦"这一古老的习俗已荡然无存,但其中的仪式感和浓浓的亲情,却让人回味无穷——现在的电商们真该再打造一个“麦梢黄”女儿回娘家的节日,像618,双11那样!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8)

【八】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老百姓说这一天喜鹊等鸟类会减少,它们都上天为牛郎织女去搭鹊桥去了;这天若下雨,即说是夫妻会面流泪所致。传说夜晚,人在眉豆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的哭泣声(小时候专门试过,一直没听到)。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9)

【九】仲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即仲秋节。节前几日亲朋之间馈赠月饼、水果。节日晚上,在院中祭天,有“八月十五月正圆,瓜果月饼祭老天”之说。一家人或邀请好友在院中对月饮酒聊天,称为“圆月”(圆是动词)。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10)

【十】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现在又叫老人节——此后进入农闲时节,从前是地主辞退雇工的日子,听老人们讲过一句俗谚“每年一到九月九,上山兔子下山狗",表示东家和雇工一年的合作就此结束。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11)

【十一】十月一

本地农历十月初一和清明节一样,清明称“寒食节”,十月一称“寒衣节”,也是祭祖的节日,新坟纸多在节前一日焚烧,仪式和清明节相似。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12)

【十二】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本地有早饭喝腊八粥的习俗,多数以小米面、粉条、小豆、花生米、豆腐皮、豆扁、菠菜、海带丝加油盐、胡椒等熬制而成,仍有熬米煮粥习惯——此风俗受佛教影响而成: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又叫“浴佛节”,信徒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13)

【十三】小年

腊月二十三是农历的小年,此时学生已经放假,像一条条游鱼在大街小巷星穿梭,偶尔的一两声鞭炮告诉人们:该准备过年了。

按照传统这一天远方的游子都要启程回家,傍晚,家家户户举行“祭灶”的仪式:在灶君爷的牌位前燃起香烛,供上糖果(一种很粘的高粱饴。这里有一个有趣儿的民间传说:灶君爷年纪大,耳朵聋,为了不让他在天上说错话,引起玉皇大帝对灶君所住家庭不满而惩罚之,就用很粘的糖把他的牙黏住(泰安等地有一个关于白氏郎的传说,参见https://m.toutiao.com/is/6VmJLwL/ - 泰安为什么叫神州——白氏郎的传说 - 今日头条),用秫秸扎成马的形状,再把灶君的牌位揭下来放在秫秸马上烧化。祈求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也就是说让他到天庭汇报时替这户人家美言几句,让上天保佑这户人家来年万事如意。然后放鞭炮送走灶君,祭灶仪式借束。

这一仪式很风趣形象的反映了人间的虚荣和自私心理:把自己做得光鲜的那一面对外宣传,给别人看,引起外界对自己的尊重和赞誉;把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神仙也不能免俗。

当地有特色的风俗宁城(宁阳城西民俗2:民间那些节日习俗)(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