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唐朝移民去哪了(林西移民纪事百年林西城)

安西唐朝移民去哪了(林西移民纪事百年林西城)(1)

安西唐朝移民去哪了(林西移民纪事百年林西城)(2)

安西唐朝移民去哪了(林西移民纪事百年林西城)(3)

在改革开改40周年,林西建县110周年之际,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林西移民纪事》付梓出版。该书集林西移民史、发展创业史、生产生活史和风情民俗史于一体,既是对林西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抢救,又弥补其移民史料的空白。从今天起,“活力林西县”微信公众号节取书中部分文章进行刊登,为大家还原尘封已久、鲜为人知的移民往事。

百年林西城

赵春雷

清廷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开办巴林垦务的目的之一,就是选定军事上有重要位置的地盘,云集人众,兴建城镇,以固边防,防御外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巴林垦务初办时,热河都统廷杰就着意对立县设治事宜进行布置。在派员前来放地时,责令勘察选择适宜区域设立县城,“以资治理而固边防”。经勘察,朱尔沁庙地方(现五十家子镇九连庄处)为西南北三面出入通衢大道,拟在此设立县城。因该地偏离放垦地界中心,随后又另选定乌梁苏汰川口立为城基,即现在的林西城址。从此,林西县城在这里筑起。

筑城兴业固守疆域

光绪三十四年二月(1908年3月)林西正式建县,热河都统委派候补知府张文灏任新设林西县正堂即知县。张文灏三月到任后,即命垦务局员役丈量城基。并于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1908年4月27日)呈文热河都统,提议先修县衙,以便“商民得以依附”。热河都统廷杰批复后,即选定城基北侧(现林西县第一小学址),兴工修筑衙署。清宣统元年(1909年)秋,县衙落成。

民国元年(1912年)初,张文灏发现城基地虽已放完,但各领户领地后,修建房屋者不过百分之二三,有的三四年仍不兴工。对此,张文灏于民国元年三月十五日张贴告示,催促各领地户限期兴工建房,“凡领大街门面,以二十日为限,兴工修建房屋,领小胡同者,以两个月为限,一律兴工,确系无力兴工者,也须把所领城基地垛筑围墙,以清界限。到期不兴工者,撤地另放”。这一措施,促进了林西县城街道的形成。民国2年(1913年),张文灏招集士绅农商会议,募集银款数百两,在城基四周建筑了高五尺、厚三尺的城墙。整个城区基本定型,全城总面积3 456亩,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街区。

民国2年(1913年),外蒙王公哲布尊丹巴在库伦宣布独立,网罗内蒙反动王公,组织军队,在沙俄的支持下准备内犯。为了抵御外蒙“独立”政府军队入侵,米振标被民国政府任命为热河省帮统兼任前敌司令、林西镇守使,率20个营的兵力在林西、经棚、刘家营子地等布防,司令部设在林西镇北街原二道街(今金城街西段路北政府小区处)。

米振标驻防林西期间,他查看城区形势,见短垣不足持久,于民国3年(1914年),为固守林西城池,米振标又令兵士将低矮城墙加固增高,重新修筑后的城墙每面长1 518米,总长6 072米。城墙高4米、宽2.6米,四个城墙角各修1座炮台,四面城墙每面各修2座炮台。各面城墙建城门一座,用青砖、方石砌筑,城门楼高5米,门板高3.45米,宽3.3米。门楼上镌字,北门曰受福,南门曰受禄,东门曰受功,西门曰受勋。福、禄指民生,功、勋指防御蒙匪建立功勋之意。在巴林草原上,一座城池拔地而起,城门七彩旗帜和毅军的军旗猎猎生风,如定海神针,顺着草原的季风,向四面八方,传递着平安,传递着福居之地的信息,也传递无限的商机。

曾有人为当时的林西城做了图记:图为五行八卦备战城,四角设有 4个炮台,每面城墙各有炮台 2个,全城六六三十六个方格。这期间有米司令三炮定林西之说。米驻林西之后,民国 5年(1916年),农历九月十一,巴布扎布率蒙匪数千来犯,到达林西县城东门外,占据东山,并向城内炮击。米振标当机立断,下令紧闭城门,顽强抵抗。在重兵围困的形势下,有人提议将米振标家眷先送出城,米坚决不允,并下令:“大敌当前,任何人不得出城,违令者斩”!并派人督查,以安军心民心。巴布扎布令部下多次向东门、南门冲击,均被击退。米振标着戎装跨战马,往来于各城门之间,指挥战斗。

战至午后,巴部虽未能攻进城池一步,但攻势甚猛,城中守军只有千余人,且无重武器,形势十分危急,幸有炮营外援时留下重炮一门,名“大将军”,但无人会用,米振标立即下令悬赏:“有能用此炮退敌者 ,立升连长”!当即部下推荐一名叫许克武的闲员炮手,米振标命人将炮拉到西山炮台,许克武只发三炮,第一炮打远了,第二炮打近了,关键的第三炮击中蒙匪炮营指挥中心,炮毁人亡,并将站在炮边耀武扬威的匪首巴布扎布当场炸死。巴部士兵见主帅丧命,纷纷溃退,毅军大获全胜,俘敌百余,缴获武器辎重无数。从此,米振标威名远震,林西百姓无不敬服。

林西城首先是战备之城 这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通往我国北方边境重要的战略通道。因此,林西城的早期设计和建设按照军事角度考虑的。在设计和修建街道上,两条主街即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不是直线,南街路与北街路错开一定角度,东街路与西街路成钝角,站在十字街中心点可以看到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站在各个城门却看不到相对的城门。从军事角度讲,守城主帅在十字街居中指挥,能随时看到各城门的实际军情,而攻城方即使突破城门,也不能看到其它城门的战况。同时六条横街也是错落开的,是按照有利于巷战的格局设计建设的。毅军在林西城驻防,从民国 2年(1913年)至民国9年(1920年)共驻守8年。

随着历史的推进,林西城作为战略要冲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变。1946年10月,中共冀热辽分局、冀热辽军区、热河省政府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战略转移到林西城。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 1451部队(后改称为81595部队)于1969年进驻林西城,20世纪 90年代初,因国家裁军百万,驻林西军队全部裁撤。现在一些地方还属于军产,保留部队驻扎时的名称,如师部大院、炮团、通讯营、坦克团等,给林西城留下了深深地印记。

林西城是商贸之城 独特的文化底蕴——移民文化是林西商贸业百余年来长足发展的根基。

林西移民,从山东、河北、山西以及赤峰等周边地区会聚到这里,带着山东人的毅勇、河北人的豪迈、山西人的聪慧,在相互碰撞交融中形成了林西人独特的文化基础和血脉基因。他们以开拓创业的精神、包容兼蓄的品质、拼搏进取的意识,拓荒垦殖、经商做工、筑城兴业,使这里很快形成了南通内地商埠,北连蒙古草原的重要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知县张文灏采取减荒价、择优选地等办法招徕商户,到国民 7年(1918年)仅十年时间,全县大小商号就发展到 200多家,资金在 500元以上较大为 87家,较大的商号有德兴元、庆德正、合盛成、裕兴栈、德润成。到 1935年,500元以上的商号增加到 136家。蓬勃的商业为林西城市建设注入内生动力。这些商号以十字大街为中心沿南北和东西两条主街排开。他们建商号,建住宅,全部为砖瓦结构,且讲究造型和装饰,注重风水和布局,雕梁与飞檐,青砖与琉璃瓦,商号金壁辉煌的牌匾,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为百姓追求高品质生活树起了风向标。商家的商号、住宅建筑、官衙府邸、公共建筑,老君堂、城隍庙、戏园子,共同构成当时整个林西建筑标识。普通百姓在四个街区修建屋舍、事弄百业、繁衍生活,使城区日益发展活跃,逐步走向繁荣。

林西城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商贸发展。自民国 9年(1920年),老君堂落成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老君堂庙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城隍庙庙会。赶庙会的人白天逛庙、烧香拜佛,夜晚搭台唱戏,夜市灯火通明,人山人海,庙前庙后外搭各种炉灶、摊床,各种吃食、农产品、日用品等上百种之多。每年春节初三、初四、初五和十四、十五、十六,各街区都举办秧歌会,形成的西街的高跷狮子,北街的秧歌,东街的旱船,南街的龙灯各具特色。这些集会是百姓的节日,也是繁荣当地商业的手段。林西的文化与商业交融在一起,共同发展。

林西城是兴教之城 祖籍山东为主的林西人重视文化和教育。吴晓林先生回忆他的父辈们说,他们都在林西城初建时出生、成长,都读过私塾。他的父亲吴纯和老先生八十多岁了,一手大篆在国内有名。他认为其父亲有这样的成就,与从小接受私塾教育而积淀下的深厚国学功底是分不开的。他乡人变成林西人后,特别是有了余钱后,首要的是重视私塾教育,让儿孙辈读书,家家如此。林西城的私塾有塾师自办的学馆,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也有用祠堂、庙宇庙田地租收入或者个人捐款举办的义塾,此外还有一种由几家出资联办的棚学。林西城最多时私塾达 30余处。在林西城各个街区,当时每天最令人驻足聆听和观看的,就是各个私塾里传出的稚嫩儿童的朗朗读书声。这是在草原为主地区的一道景观,是周边其他旗县所不可比拟的。

城区百年之变

百年林西城,以居民住宅建筑为主,城市各项建设事业在今昔对比中看出巨变,可用一个词语概括——沧海桑田。

建县之初,县城普通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居住土坯屋茅草房。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仍旧没有多大改观。特别五六十年代国家无限制生育,人口剧增。人多房小,屋舍破旧,老少三代住两间房子的大有人在,房舍地基较低,街比院高院比屋高,进屋如进窖中;窗户无玻璃用纸糊的,光线阴暗,小年轻两人大白天在屋里相亲,姑娘害羞,出来后说没看清;房顶用茅草笘着,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面不下了,屋里还下雨。给现在的80后与90后说这些,他们可能以为是笑话,好像说的是拍古装连续剧中的场景。

1955年,林西成立了房产管理所,从事住房建设,补充居民用房不足,但亦是杯水车薪。976年又以“公助民建”方式,鼓励居民盖房,住宅由土屋到穿鞋戴帽——四角硬、砖木结构等逐渐好转,但住房质量差、住房紧张局面仍旧没有得到改变。改革开放后,随着居民收入条件改善及城市改造的推进,林西房地产业正式启动。1988年,林西第一处居民楼“百日楼”完工,因从设计施工到竣工只用100天时间而得名,共2栋,迁入居民50户。此刻你能想象,最初迁入的这50户居民激动的心情。随后林西城开始尝试小区式开发,最早为1990年至1996年间建设的泉源小区、燕北小区、振兴小区,但一段时期内,仍以沿街的商业店铺和单位家属楼方式建筑为主。一直到2000年左右,开始整方格进行居民小区开发建设,新林花园、鸿泰小区、佳顺小区,大面积的居民楼群得到开发建设,开发的高峰期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左右。2012年以来,房地产开发向精品模式方向转变,如鸿泰花园、丰泽园、海川福邸等小区建成入住。同时,借助国家棚改政策,以城市的弱势低收入群体为着眼点,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作,让低收入居民入住楼房。

以历史的广角镜头来观看城市建设与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可谓是天翻覆地的变化。选择几个切入点,让我们共同回顾和品味。

照明 建国前林西城的市民,晚间室内照主要是麻油灯、煤油灯,在各家的厨房里靠灶台的面墙壁上抠出一个灯窝,晚上做饭要用。往往学子在灯下学习,脸颊、鼻孔被油烟熏黑;后来略好,有汽灯、嘎石灯。1950年,林西县才有了4台柴油发电机,总装机容量25.5千瓦,主要供应邮电、广播、面粉加工等部门用电。1958年,林西建立发电厂,仍为柴油机发电,小部分市区百姓用上电灯,电灯多为15瓦,灯光如豆。但已经是一种跨越了。1974年10月林西与东北电网正式连网,自此,照明才逐渐好转。2008年后,林西楼体亮化工程正式启动,部分单位楼体安装彩灯,每当夜晚各色灯光在标志性楼体上熠熠生辉。

取暖 建县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城区各户取暖多为火炕、土炉子,以烧柴草或牛粪为主。80年代后,各家各户多数安装了土暖气,以烧煤取暖。至2012年全部实现集中供热,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供热质量在全市各旗县区处于领先。

街道 林西城建立之初,最宽的三道街也不足7米,全部为土路。1956年,南北走向的中心大街、二道街和三道街铺装为沙石路。到1973年才将南北大街和三道街修成渣油路,同时在这两条街安装水银路灯79盏。而比照今天,在主城区以形成三纵七横加环路的城区路网。平坦的柏油路,照如白昼的灯光,两侧硬化铺装,绿化成带,街巷的路就是城区的景。

公园广场 以十分钟休闲圈为目标,大力建设公园广场,西环路红五星广场突出红色林西;城南嘎斯汰河北岸的移民广场,向市民讲述的是林西移民文化;西环外的榆树公园展现的是绿色和环保理念;松漠广场、春蕾广场、体育公园、老年公园、儿童公园,宽敞明亮,绿树成荫,是人们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创新为城市发展之魂

林西自建城以来,从低矮的土房、狭窄的街路、泥泞的巷道到现在的楼群交错林立、街道平坦宽阔、美化、绿化、亮化、智能化的转变,城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城市发展理念创新的结果。

林西城第一次扩展,是突破墙的限制。1975年起拆除城北旧城墙,逐渐修建了北郊大街,从而打开向北发展空间。由原来仅有面粉厂、粮库、粮运队等几个企业,又逐步建起了党校、第三中学、职教中心、农电局、糖厂、电线厂等单位和企业。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创新,城区向北发展成为着眼点和发力点。之后,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楼及其他机关单位集中北移,城北成为政务服务中心区域。同时,也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地段,居民小区陆续开发建设。如今,鸿泰小区、佳顺小区、北方家园、新林花园和盛泽欣苑形成了城区内小区连小区的最大生活区域。

林西城第二次扩展,是突破沙的限制。南沙窝子在嘎斯汰河之南,为荒漠之地。林西通往赤峰的道路最早是在南门,出入县城的公路贯穿沙地。在建县初期,虽然是沙地,但植被尚可,有灌木,有树有草,有水泡子。随着县城内人口的剧增,人们为了生计,到这里打烧柴,几十年下来,植被严重破坏,风沙肆虐。特别是春天,更为严重,畅通的道路一夜间被移动沙丘阻断。今天清除,明天如故。后来通往赤峰方向的公路改由城西门出入,经锅撑子山方向南来北往。

1985年把国营南门外林场改名为南门外治沙林场,从而开始常年如一日治沙工作,坚持不懈造林固沙,使这里的风沙被锁住,植被得到恢复。在得到有效治理后,县委、县政府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城南沙丘地带建立了金鼎工园区,县内矿产冶炼企业入驻并投入生产。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又启动产城一体化建设,规划城南新区8.28平方公里,城南的发展通道已经全面打开。

林西城第三次扩展,是突破河的限制。把西旱河改造成西环路,由压压葫芦山修建防洪泄洪道,将北部流向西旱河的洪水引入羊肠子河,新建1 000米的河道,腾出3-4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区域,并打开向西发展空间。这之后才为糖厂、粮库、酒厂、二中的搬迁创造了条件,可谓神妙之创举。

林西城第四次扩展,是突破山的限制。实施西山公园建设和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建设。现在西山公园建设基本完成,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建设已初步成型。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建设,把冬不冷村部分划入规划区,进一步拓展了城域建设范围。两山公园建设从理念到实施,把东、西两山对城区发展的限制化成城区建设的组成部分,再加上羊肠子河和嘎斯汰河两河治理,林西城山青水畅,汇聚了蓬勃发展的灵气。

如今的林西城四个方向全面得到拓展,南面产城一体化经营,北面工业园区有序发展,西山公园观景健身,东山生态产业园绿色休闲、景色宜人,为林西城进一步拓展成长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2.3平方公里,扩大到14.7平方公里。

编辑:刁建伟 姚丽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