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村民商量着办)

“村民写村史,村史写村事”,通过开门修史,凝聚情感认同;村网格长配备“随身记”小本子,随身记录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群众的意见建议;组建“黄桥·智多星”自主协商议事平台,“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在松江区泖港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把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探索出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积极参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村民商量着办)(1)

群众疑难“随身记”

在泖港镇兴旺村党总支,网格长都配备着名为“随身记”的小本子,以发挥网格长在诉求收集、矛盾调处方面的“哨兵”作用。如此一来,网格长可随身记录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应”。

兴旺村党总支发现,“随身记工作法”上线以来,兴旺村西兴路-机房港路口行车问题成了“随身记”的“常客”,村民迫切希望得到改善。经实地勘察,该路口紧邻河道与民宅,路面狭窄无会车点,存在较大的交通隐患。

兴旺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摸清情况后,村里将此处道路拓宽“微改造”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以不损害周边村民利益为前提,商定拆除原农机房路房屋并硬化路面,用作会车缓冲区域,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在实践中,“随身记”的问题有大有小,事项有难有易。其中较为简单的,交由网格长自行处置;相对复杂的,由村分管副主任、驻村指导员协调处理,或召集涉事群众一同商议处理。最为棘手的,辄提交村两委班子协调解决或上报镇有关部门处理。“递进工作法”实践“分级管控,层层负责”的工作理念,既有效提升网格长的工作效率,也便于及时回应村民诉求。

积极参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村民商量着办)(2)

打造自主协商议事平台

“为村里点赞,又加了六十多个停车位……”一位村民在黄桥村网格微信群里说。

这两年,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农民宅基地改革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双试点”村,泖港镇黄桥村515户村民陆续搬进了干净的新家,家家户户还都配有停车位。但与此同时,如何引导车辆规范停放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黄桥村产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入村口处的漕河泾黄桥科技园正加快建设,届时将有更多的人流、车流涌进村庄。

“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为此黄桥村党总支牵头组建了“黄桥·智多星”自主协商议事平台。

“加强车辆管理,我们要健全村内车辆引导标识,科学规划车辆动线管理,持续规范电动车停放……”黄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继明说。

在“智多星”协商议事例会上,村内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人董小健针对停车问题提出建议。会上,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人、网格长,逐条逐项讨论完善了《黄桥村车辆管理制度(试行)》方案。在黄桥“智多星”努力协调下,2021年全村共新增停车位66个,大大缓解了乱停车问题。停车方便了,村里老百姓也都很满意。

“我们希望通过‘智多星’平台,把村里面热心参与村庄事务的人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用好集体智慧。”陈继明说,“智多星”们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更高效精细,助力各个自治主体在实践中变得更加规范化、体系化。

积极参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村民商量着办)(3)

文化铺就乡村治理底色

“横潦泾跨过,小泖港跳过,腰泾河摆渡过...”在泖港镇腰泾村,头发花白的村文化领头人讲着一口纯正的浦南方言,抑扬顿挫地朗读文稿;一旁的耄耋老人仔细听着,不时插话补充......这是泖港镇腰泾村《腰泾村志》编写小组在寻访知情人。有时候,为了弄清楚一处历史细节,腰泾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老党员同志屡屡登门、数易其稿。

“村民写村史,村史写村事”,是《腰泾村志》最突出的特点。为传承乡村历史文脉,激发村民文化认同和参与热情,腰泾村党总支发动党员群众编写村志,鼓励村民群众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心中难以割舍的乡愁乡情,带动村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路上留住乡愁。

“我们侧重从微观角度反映民生、民风、民俗;贴近百姓生活,凸显村情、民情、地情。”村党总支书记陈向应说,希望以红色文化、乡愁文化铺就乡村治理底色。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李成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