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

学习书法并不是写的时间越长,水平就越高,也就是说写字时间长和水平高低并不成正比。有的人写了一辈子字,到最后水平并不见长,处于原地踏步;也有的人写了很长时间,手底下的功夫厉害了,但作品仍然缺乏艺术性,始终停留在写字水平上。但还有那么个别人,虽然年龄大了,但靠着自己的见识和悟性,能紧跟时代步伐,向书法艺术靠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1)

关于写字和书法的问题,按照当代书法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应该是属于两个系统,写字,一般是指用毛笔写出来的毛笔字,这是辨识层面上的,而书法是在写字的基础上,强调了它的艺术性、哲学性和思想情感等。如果留心一下,身边这样的人会很快分辨出来。

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2)

例如经常可以看到身边有这么一位老人,从小就写字,经常给人写春联、写通报、写告示,人们就会认为他是一位书法家,可是用当代书法标准来衡量的话,他是写不出来符合书法标准的作品的,只是不懂书法的人会认为他是书法家,所以说写字和书法是两回事。

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3)

书法是以写字为依托,只不过,书法想要表现出艺术性,必须要完成笔法、章法、墨法等写字要求的过程,另外,就是要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出哲学关系、人文情怀,专业评审时也把继承性(出处)也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写字则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写,这些方面没有考虑或是照顾的少。

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4)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孙伯翔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他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为什么能获此殊荣?这是因为他在一生的书法学习和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才得以让人们所认可的。孙伯翔1934年出生,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

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5)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孙伯翔,自幼就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学习书法,对篆、隶、行、草、楷都下过足够的功夫,但他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对唐楷的学习和临摹上,到目前为止,他学习书法的时间已经超过了60年,对唐代楷书的临习不少于30年,可以说他的楷书功底坚实,笔法过硬。

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6)

尽管如此,孙伯翔算是老年人当中应变能力最强的一个人,他没有因为年龄大而墨守成规,而是在不断研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打破自己的定势思维,寻求书法的不断创新。他发现让唐代楷书虽然是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想要突破这座高峰,实在是太难,因此他又把注意力和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北魏书法的研究,尤其是在魏碑书法的理解上,找到了突破口。

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7)

从孙伯翔魏碑书法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把书法中的哲学辩证关系运用得十分周到,用线的粗细、字的大小、态势、方圆、虚实、徐疾、刚柔、疏密等矛盾关系充分表现书法的艺术性,只要思维转变了,手底下就能很快得到调整,本来唐楷和魏碑书法是属于两个系统的,而孙伯翔具有极强的悟性和应变能力,他做到了,也成功了,是值得学书者借鉴和参考的。

著名的楷书书法(他用一生时间写唐楷)(8)

孙伯翔认为,书艺之妙,皆在于思,线多了字要着眼于点,点多了的字要着眼于线。执笔于手,巧悟于心。由此可以看出,孙伯翔在唐楷转换于魏碑的最关键的能力,就是他对当代书法的认识、思考和悟性,虽然几十年都写唐楷,但他是站在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了书法发展的总体趋势,通过自己的悟性实现了顺利“切换”,学书的你,只要你愿意,也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