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

攻占塞班,提尼安岛和关岛后,美军最终突破了日军最后一道防线,为下一步即将展开的菲律宾战役夺取了重要的后勤基地,潜艇基地和轰炸东京所需的B-29轰炸机基地。麦克阿瑟提出具体的菲律宾作战总攻时间表,计划于1944年9月攻占帕劳群岛,10月25日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登陆,11月15日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1945年1月15日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2月在吕宋岛南部的民都洛岛登陆,4月攻占马尼拉。

而尼米兹则提出先在棉兰老岛登陆,孤立削弱日军在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而不是占领整个菲律宾,然后在中国的台湾和东部沿海地区登陆。在这两个方案中,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要成员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都倾向于尼米兹,认为麦克阿瑟的计划实际上是采取美军早已摒弃的“逐岛作战”战略,进展慢代价大。与之相比,尼米兹的计划更实际且简单,能够获得最佳的作战效果。

麦克阿瑟对马歇尔表示,绕过菲律宾直接进攻台湾的风险较大,台湾在日本占领下已经修建了完备的防御系统,当地人不会像菲律宾人那样支持美军,而且美国在道义上有义务解放1700万亲西方的菲律宾人民和关押在巴丹半岛的数万名美军战俘。他强调如果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日本散布的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不愿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解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对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马歇尔则认为麦克阿瑟要求进攻菲律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实现他在1942年撤离菲律宾时所许下的一定要重新夺回菲律宾的誓言。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

为调解太平洋战场上美国陆海军之间的分歧,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4年7月21日乘“巴尔的摩”号重巡洋舰离开美国本土,于7月26日抵达夏威夷。经过与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商谈,双方达成最终协定,确定在进攻台湾之前先占领整个菲律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这一精神,随即制定了作战时间表,计划西南太平洋部队于9月15日攻占棉兰老岛东南的摩罗泰岛;中太平洋部队攻占帕劳群岛的贝里琉岛和安佳岛。10月5日由中太平洋部队攻占雅浦群岛和乌利西岛。

10月15日由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占位于摩罗泰岛和棉兰老岛之间的塔劳群岛。11月15日由西南太平洋部队在棉兰老岛登陆。12月20日由西南太平洋部队在莱特岛登陆。1945年2月20日由西南太平洋部队和中太平洋部队联合在吕宋岛登陆。3月1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和中太平洋部队联合在台湾和厦门登陆。按计划数的规定,美军决定首先占领贝里琉岛和摩罗泰岛,前者由海军负责,后者则由麦克阿瑟负责。上述两岛分别位于帕劳群岛和马鲁古群岛,是通往菲律宾的门户,美军先攻占这两个岛屿目的就是建立航空兵前进基地,掩护美军进攻菲律宾时的侧翼安全和海上交通线。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

战略地位重要的岛屿

帕劳群岛(旧称帛琉或贝劳)地处北纬6度50分至8度10分,东经133度8分至134度45分之间,群岛由20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分布在南北长约640千米的海面上,陆地面积493平方千米。其中8个岛有常住居民,最大的是巴伯尔土阿普岛,其次是贝里琉岛和安佳岛,岛屿四周和塞班岛一样围绕着珊瑚礁,船只难以接近海岸。

帕劳群岛距关岛以南约1120千米处,位于菲律宾东南方向约900千米,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门户之一,同时也是进出菲律宾的重要门户。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卖给德国,一次大战后(1919年)被日本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方认为该群岛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贝里琉岛和巴伯尔土阿普岛建造机场,成为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特别是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更成为日军在西太平洋防御上的突出部,战略地位尤显重要。巴伯尔土阿普岛以北是一条宽16千米的海峡,名叫科索尔水道。美军太平洋部队司令部对安佳和贝里琉岛很重视,因为该岛的机场处在敌方手中显然是一种威胁,一旦占领该地,即可为美军进占菲律宾创造条件。

在拟制作战计划时,美军极度缺乏相关情报,甚至连一张旅行者拍的帕劳群岛海滩情况的照片也找不到,因此无法进行战术研究。1944年3月底,美军快速航空母舰编队急袭帕劳群岛,其目的之一就是摄取该群岛的照片。同年7月和8月,美军又专门派侦察机前往进行航空照相侦察。但由于空中有云、丛林浓密、加上日军巧妙的伪装掩护了贝里琉岛重要的地形,因此这些根据航空照相绘制的1比20000比例的航空地图实际上并不准确,它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是将这个地形崎岖不平的岛屿看成了一片平坦的低地。

为确认航空侦察的准确性,美国海军还派遣了11名水下爆破队队员前往贝里琉岛和安佳岛进行实地侦察,但这些队员们只关心海滩障碍物的情况。1944年7月15日,美国潜艇“光轮鱼”号从中途岛出发,同月27日到达贝里琉岛,并在帕劳群岛附近航行,连续照相侦察2个多星期。8月3日,在一个无月光的夜间,水下爆破队分乘2条橡皮艇登上一个后来实际进行登陆的海滩,他们首先考察了海滩的特点,并将侦察资料和照相底片交给“巴劳”号潜艇,以便迅速送交珍珠港的海军总部进行研究。

1944年5月,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指定两栖兵力第3编队司令,海军少将威金逊负责整个计划,并任命两栖第3军军长,陆战队少将盖格指挥登陆部队。攻占帕劳群岛即日列入战略计划,并于1944年7月7日正式以“将军-Ⅱ”(意指下棋时将对方一军)作为行动代号。

哈尔西的妙招

为支援即将展开的登陆作战,美军第3舰队下属的第38特混舰队于1944年8月下旬从埃尼威托克礁湖出发准备前往战区。第38特混舰队下属的第4特混大队于8月31日至9月2日对小笠原群岛进行了压制性空袭,以保障主力的侧翼安全,第38特混舰队司令米切尔尔将军则指挥其余3个特混大队直扑帕劳群岛,9月6日与第4大队会合后,连续3天对帕劳群岛和雅浦群岛实施空袭。9月9日和10日又对菲律宾南部地区的日军航空兵基地进行了空袭。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3)

帕劳群岛的日军对美军的攻击进行了记载:

“9月6日下午2点,美军航母编队开始对帕劳及雅浦群岛发动猛烈的空袭,帕劳地区遭到约130架敌舰载机,贝里琉岛地区约有80架、安佳岛地区约有50架、雅浦岛地区约有35架,分别对机场、港湾、高炮阵地等,进行猛烈的轰炸和扫射。7-8日,美军又进行了同样的空袭,从10日开始,除空袭外,还对帕劳、安佳,进行了1000发以上的舰炮射击。”

9月11日,哈尔西以战列舰“新泽西”号为旗舰,率领第38特混舰队到达菲律宾附近海域,原第5舰队的番号改为第3舰队,由哈尔西任司令,快速航空母舰第58特混舰队改为第38特混舰队,由米切尔指挥。指挥官的调动和部队番号的变更,使日军误认为第3舰队和第5舰队这两支强大的兵力在中太平洋上交替出现。哈尔西首先指挥第38特混舰队对菲律宾中部岛屿进行了一系列预备性的进击和轰炸。空袭轰炸取得了可观的战果,第38特混舰队击毁敌机约200架,击沉日本货船12艘和油船1艘。而美军仅仅损失舰载机8架和飞行员10名。

9月12日,哈尔西凭借其敏锐的军事观察力,察觉出日军在该地区的防御极其薄弱。立即向尼米兹建议取消原定在塔劳群岛、帕劳群岛、雅浦岛和棉兰老岛的登陆,迂回帕劳群岛,采用蛙跳战术,绕过日军重兵防御的非重要岛屿,转而集中兵力直接在莱特岛登陆,从而能有效减少伤亡并最大限度的加快进攻速度。但尼米兹认为贝里琉岛的机场和该岛附近的科索尔水道是进攻莱特岛所必须的中间集结点,必须获得之一至关重要的中途补给点。

日军的守备

帕劳地区是在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剩下的日本所谓“国防要线”上的要冲。日军从1944年4月24日开始派驻第31军下属的第14师团正式驻守。师团长井上贞卫中将按照第31军命令,担任帕劳和雅浦等群岛的防卫,其下属部队除原有的师团(19000多人)外,还一并指挥海军第4、第9派遣队和海上机动第1旅团等约5000余人的海军部队,以及约14000人的工程兵部队,总计约3.8万人。后由于与身处关岛的第31军司令官小畑英良中将断绝了联系,帕劳地区集团于9月1日划归日本南方军建制,由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直接指挥。

第14师团是日军甲级常备师团,战斗力较强,曾经参加过多次侵华战争,此前作为关东军主力一直担任对苏防御任务。其下属第2、第15、第50、第59步兵联队,骑兵第18联队、野炮兵第20联队、工兵第14联队、辎重兵第14联队、战车队、通信队、卫生队、第1至第4野战医院、兵器维修勤务队等。日军吸取以往的作战经验,在从中国战场抽调部队调往太平洋岛屿前,对部队都进行进行了所谓大陆师团转换为南洋师团的改编,师团下属的各步兵联队相应配属了师属辎重,炮兵、工兵和通信等支援力量,使各步兵联队都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其作战思想类似美军的团级战斗队。

集团主力驻守巴伯尔土阿普岛(约2.6万人),驻守贝里琉岛的主力是步兵第2联队(联队长中川州男大佐,以步兵4个大队、炮兵1个大队为基干组成)和其他支援部队,战斗兵力5300多人,每个大队下属4个步兵中队和1个重机枪中队(8挺重机枪)及1个步兵炮小队(2门92式70毫米步兵炮),联队直属1个炮兵中队(4门41式75毫米山炮)和1个速射炮中队(4门94式37毫米速射炮),此外还获得师团直属的野炮兵联队(4个大队,装备改38式75毫米炮36门 91式105毫米炮12门)中的部分分队的加强。加上留在岛上的一部分建筑部队,岛上的总兵力达9838人。

此外为加强反击力量,还配属了第14师团直属的战车队,队长天野国臣大尉,总人数122人,编为4个小队(各小队装备4辆坦克)和一个维修小队(装备1辆坦克),总共装备17辆95式轻型坦克。同时为加强反装甲能力,第2联队下属的各步兵大队内均加强配属有2门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各步兵中队内有1门97式自动炮,联队还加强装备了1式47毫米反坦克炮直属队。安佳岛守军约1600人,主力以步兵第59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后藤丑雄少佐)和炮兵1个中队为基干,虽然日军清楚地意识到帕劳群岛的重要价值,但海军舰艇部队损失惨重已无力向该群岛提供支援,航空兵的支援也极其有限,防御只能依靠当地的守备部队。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4)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5)

日军检讨了以往对抗美军太平洋登陆作战的战术,日军大本营陆军部特别注意防御两栖攻击的问题,他们发现在摊头迎击敌人的老战术已遭到彻底失败,此前日军驻比克岛(位于伊里安北)的守备部队指挥官在岛上挖掘了大量坑道对抗美军,结果大大延长了在岛上抗击美军的时间。这件事似乎使日军大本营的作战参谋们得到启发,他们于1944年7月拟制了新的抗登陆战术:(1)防御的主要重火器配置在远离滩头的地带,其纵深距离要保证能避免遭到对方舰炮的轰击,(2)将防御阵地配置在后方纵深深处,(3)将主要兵力用作反登陆预备队,在有利时机发起反击,(4)先迟滞海滩上的敌军,然后将其引入内陆进行消耗战。

通过上述的战术要求可以发现,日军已经意识到,在己方兵力与火力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滩头歼灭战术是浪费有生力量,面对美军的优势,盲目的冲锋只不过是死路一条。通过以往战例表明,日军只有依靠事先准备充分的防御工事,并进行纵深防御,才能重创美军,最大限度的迟滞美军进攻速度。贝里琉岛的日军最早开始实施上述新战术,这种战术后来被粟林忠道中将在硫磺岛大规模地重演。贝里琉岛守军在海滩上布设了障碍,构筑的永备活力点可以用机枪火力控制海滩,但主要兵力仍配属在后方防御线上。机场以北的石灰石山上的天然岩洞被挖掘成为相互连结的一串地下支撑点,并由坚固的珊瑚沙和混凝土覆盖,不论是飞机轰炸或舰炮轰击,几乎都无法将其炸毁。9月12日,日军初步判断美军将在贝里琉岛、安佳岛等地登陆,于是对两岛守军发出指示:“要以决死精神歼灭来攻之敌。”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6)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7)

美军的计划

贝里琉岛的预定登陆和摩罗泰岛一样选定在9月15日。计划于9月13日和14日进行预先火力准备,并在贝里琉岛和安佳岛之间的水道以及科索尔水道的入口处(美军在3月间曾大量布设水雷)进行扫雷,并用水下爆破队清除贝里琉岛附近的障碍。盖格少将在指挥了关岛战役以后,又以第3两栖军军长的身份指挥帕劳群岛战役,其下属陆战1师和第81步兵师,其中81师编制有约20000多人,陆战第1师得到加强后,兵力已达28400多人。用该师第 5团团长奥勃莱恩上校的话说:“每人只够摊3平方码的面积。”第1陆战师(师长鲁珀特斯少将)计划从鲁塞尔群岛(属所罗门群岛)的集结地出发,15日以3个团级登陆队同时乘两栖履带登陆车在贝里琉岛日军机场以西的5个海湾同时并排登陆。陆军第81师(师长米勒少将)和原部署在北卡罗莱纳州和乔治亚州的国民警卫队编为留船预备队统一由海军少将布兰迪指挥。为贝里琉岛作战提供火力支援的舰艇由海军少将奥尔登多夫指挥,共计有5艘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海军少将奥弗斯蒂指挥一支由7至11艘护航航母编队组成的航空力量,担任战斗空中巡逻和反潜巡逻,海军少将戈普尔指挥一个航母分队负责外围地区的掩护。

上述舰队于9月12日到达贝里琉岛海域后,大型战舰于凌晨5时30分开始炮击预定目标和预定地区。2小时后停火,接着由护航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轰炸2小时(以后连续3天一直是按这样的程序进行预先火力准备)。10时50分,快速运输舰接近礁石,派出2个曾在塞班岛和关岛参战的水下爆破队乘橡皮艇在登陆海滩附近的珊瑚礁上清除圆石、珊瑚礁和日军布设的棕榈树木障碍,然后在礁石上开辟履带登陆车的通道和坦克登陆舰可以抢滩的地点。同时还有一个扫雷艇小队在科索尔水道海域扫雷,其余扫雷艇小队在贝里琉岛和安佳岛附近海域扫雷,日军部署的水雷与德国在诺曼底海域布设的水雷相比简单,但在13日还是有1艘扫雷艇被水雷炸沉,损失7人。9月16日和19日在科索尔水道又先后有1艘驱逐舰触雷受伤和1艘摩托扫雷艇触雷沉没。舰炮轰击将岛上的简易机场和滩头后方的山丘,山上的密林大部分都炸段了,并露出了大量山洞,但是很少有人去注意这些山洞!奥尔登多夫少将对他3天来的轰击成绩很满意,9月14日晚他给福特少将打电话时表示:非常不幸的是,我们已经没有目标可攻击了”,鲁珀特斯将军也对新闻记者轻率地表示说:4天之内就将攻占贝里琉岛。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8)

贝里琉的D日

D日(预定登陆日—9月15日)的贝里琉岛海域微风轻波、云彩不多,天气情况很适合登陆作战。由于岛四周围绕着浅浅的珊瑚礁,不能用登陆停直接抢滩登陆,因此各波人员均由履带登陆车运送上岸,车辆先由LST运载到换乘水域,并由水陆两用坦克对其支援。普勒上校率领第1团级登陆队在预定登陆场最北部的2个海滩(白1和白2)登陆,然后向机场以北的尤莫勃罗哥尔山推进。奥勃莱恩上校率领第5团级登队在橙1和橙2滩登陆,然后横越该岛;哈内金上校率领第7团级登陆队以梯队(团内各营成梯次配置)的方式在橙3滩登陆,扫荡岛南端的敌军。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9)

早上5点30分左右,大约50艘大型运输舰在距贝里琉岛西南方海岸13千米外进行换乘作业,大约300艘登陆艇编组后开始登陆前的最后准备,炮火支援群对日军进行最后一次射击,接着是航空兵轰炸扫射和发射航空火箭。这种火力打击形式自塞班岛登陆后成为美军在登陆前标准的航空火力准备方式,并成为太平洋两栖作战的典型战术。7点30分左右,登陆艇队开始向预定海滩发起冲击,第1登陆波由水陆两用坦克组成,于08时32分登陆。此时日军反击炮火突然加剧,它们从高地上、从白1滩左侧掩护良好的混凝土暗炮台内向登陆部队进行猛烈的炮击,同时在橙3滩以南一个无名小岛上驻守的日军炮兵中队也向海滩全线进行射击。尘烟消散后,从白1到橙3各滩上均呈现燃烧着的和被损坏的履带登陆车(当场被摧毁26辆两栖登陆车,另有60辆受损)。第2—6登陆波不顾日方猛烈的抵抗,乘履带登陆车避开那些受损的车辆继续按计划登陆。负责火力掩护的“檀香山”号轻巡洋舰舰长向登陆突击编队司令报告说,日军主要的反击火力来自日军部署在岛后山坡反斜面阵地上的火炮,由于距离太近且存在火力死角,支援舰艇不敢对其射击,因为射击时的远弹会误伤正在登陆的美军,最后改派由步兵登陆艇改装的火箭炮艇去攻击该阵地。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0)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1)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2)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3)

坦克登陆艇运载的第1坦克营的30辆“谢尔曼”式坦克作为第4波抢滩登陆成功,中途只有3辆被击毁,在得到坦克的支援后,登陆场立即获得巩固,并开始向内陆推进。在登陆场最左方,第1团级登陆队下属的第3营登陆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知的珊瑚山(高约9米),山上密布凿成洞穴的日军阵地。这一带整天进行着激烈的混战。有一个连经过2小时的激战后,在白1滩的边缘攻占了一个混凝土的暗炮台。在海滩中央登陆的第5团在登陆后进展得最快,他们迁回到了机场南面接近东海岸的跑道,右翼登陆部队则由于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进展较慢。

下午16时50分,日方从机场北部的西海岸附近派出约1个大队的步兵配合16辆95式轻型坦克出击陆战队登陆场外的突出部。这些火力不强的轻型坦克无论从任何方向和距离都不能击毁美军的战车(两栖登陆车除外),只能攻击美军步兵,但美军装备有大量的反装甲武器,从士兵装备的反坦克火箭筒到师团营直属的身管火炮均能轻易击毁日军的坦克,特别是美军登陆部队还配属有大量中型坦克,此外还出动了首次在太平洋战场参战的第819自行反坦克炮营(装备M10式自行反坦克炮)。

当日军坦克出现后,美军的“谢尔曼”式坦克、榴弹炮、反坦克炮、火箭筒甚至俯冲轰炸机一起出动,对这些倒霉的“小型战车”开火。有一辆“谢尔曼”式坦克连续击毁4辆日军坦克,当时约有1个中队的日军攀趴在坦克上随车冲锋,瞬间他们就被密如暴雨的弹幕所覆盖,很多日军随车一起被炸成了碎片,剩余的日军则发起敢死式攻击,他们高喊“万岁”,手持装上了刺刀的99式步枪向美军发起攻击,但在美军猛烈地火力打击下纷纷被击毙。

日军这次出人意料的反冲击使美军措手不及,少量日军坦克甚至冲入陆战队防线内约130米处。好在美军作战经验丰富,且火力强度高,最后将日军坦克全部消灭,伴随的步兵不是被击毙就是击溃。但傍晚时预定的调整线仍只占领了一半,而陆战第1师在登陆日的攻击中遭到了严重损失(据官方统计死210人,伤901人)。舰炮支援队由于战况混乱,在贝里琉岛的登陆日很少使用。几艘巡洋舰在当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海巡航,仅有奥弗斯苗海军少将的11艘护航航空母舰在登陆日出动了382架次飞机前往支援部队并对巴伯尔土阿普岛的机场进行攻击,轰炸日方在马拉卡尔岛和科罗尔岛港内的舰艇。

混乱的开始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4)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5)

前8个登陆波按计划出发,其后还有20个登陆波等待在珊瑚礁脉附近的转运线上等待登陆命令。这样就防止了增援部队和补给品因按原计划前送而堆挤在岸边,发生混乱和拥挤。尽管计划安排的很好,但在实际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混乱,从登陆运输舰“利兹城”号登陆的第7团第2营(师预备队的一部分)营长在战斗日志中记录到: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6)

“D日黄昏前,我营奉命乘现有任何可用的小艇前往橙滩附近的转运点换乘水陆两用车辆登陆。但当到达转运线时,没有任何转运控制员接到协助我营登陆的命令。我(营长)想用无线电与陆战1师师长联系,但师部的无线电报务员却宣布结束通话工作,并立即关闭步话机。我试图利用其他频率与师部联系,但都没有联系上。在接到岸上急需预备队的通知后,我营决定乘原艇通过珊瑚礁登陆。

黄昏时分,由于登陆艇吃水过深,我们在珊瑚礁缘受阻,后被迫决定返航,此时还遭日方迫击炮的猛烈射击。后接命令返回“利兹城”号,由于登陆艇上基本没有配备罗经方位盘,同时也不清楚“利兹城”号此时所处的位置,因此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在海上寻找该舰。艇艇长又均未获悉返航的罗经航向。后来才知道运输舰船已全部退至离海滩数千米外的停泊区。最后发现“利兹城”号时已近午夜,舰长又拒绝艇上人员上舰,宣称他只奉命运送我营登陆。进行交涉后才允许营长上舰用无线电与陆战1师联系,终于明确其命令是先返舰,等待黎明时登陆。是夜其余时间均用于召唤集合尚未找到“利兹城”号的艇只(占预备队之半数以上)”。9月15日的夜晚对于岸上的陆战队员而言,是一个可怕的夜晚,日军不断以小分队的形式进行夜间反击和渗透。“檀香山”号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留在炮火支援区内彻夜不断地发射照明弹,其它舰船则全部退出那些可疑的(实际上多半并不存在)敌方海岸炮的射程之外。”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7)

胶着的战况

16日天明后,战斗在鲁珀特斯少将指挥下继续激烈进行。鲁珀特斯于9月16日09时13分设立了岸上指挥所,陆战队扩大和巩固了各个阵地。很多处于舰炮火力打击死角的日军混疑土地堡被陆战队从后方面迂回攻占。但还是有一个坚固的地堡直到17日才被“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用356毫米炮击毁,其内的日军全部被击毙。该地堡被击毁后,陆战队即冲向尤莫勃罗哥尔山的第一个据点。16日夜间,奥勃莱恩上校和他的参谋人员在一个日军遗弃的地堡中过夜时,一名日军敢死队员身绑炸药和几枚手榴弹,冲入地堡,进行自杀式攻击,当场炸死炸伤10多名美军军官,奥勃莱恩被手榴弹弹片炸成重伤,后通过登陆艇,转到LST-472号医院船接受治疗。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8)

虽然伤亡较大,但美军方面仍然充满了乐观气氛。9月17日,威金逊中将认为预备队内的第81师不必动用,将其派去攻击安佳岛。9月19日,陆战队占领了贝里琉岛上的机场,同日,轻型校射飞机开始使用该机场(10月1日,陆战队第11航空兵大队就全部驻屯于此,并于一周内完成了一条长约1800米的轰炸机跑道。)9月21日,海军工程营在橙3海滩从深水处筑成了浮桥码头。陆战队在岸上每天都有进展,至9月22日,陆战队已占领该岛蜂腰部分的两侧海岸。但这一蜂腰部分还有一大半是险恶的尤莫勃罗哥尔山。贝里琉岛战役的作战目的在第一周就达成,此时第1陆战师伤亡共3946人,大批伤兵被转送到后方。此时,岛上严重缺乏淡水,而且舰上也同样缺乏。9月23日,有1艘供水船到达贝里琉岛后,解除了这一紧张状况。那时在美方战线内已挖出9口井,最后每天能供水7570.82升(2000加仑)。同时美军的利用海、空优势将巴伯尔土阿普岛上的日军主力围困在岛上,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科索尔水道于9月24日进行了充分的扫雷,3天后即有60多艘盟国舰艇在此地停泊。28日油船与多艘修理船在这里为一个快速航空母舰大队进行加油和修理。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19)

可怕的地下要塞

但是,不论空军和海军都无法瓦解尤莫勃罗哥尔山上的日军防御体系。这里原先被密林覆盖,在航空照片上毫不起眼,等炮火把丛林烧光以后才发现它是日军的核心阵地,守军吸取了比阿克岛,塔拉瓦岛和塞班岛的经验和教训,依靠坚固的工事与美军进行消耗战。核心阵地仅仅是一片面积仅约457×914米大小的袋形阵地,日军利用专业的工兵在软的珊瑚礁石中挖掘出一串相互联通而难以攻破的岩洞。那些珊瑚石灰岩洞穴千姿百态,种类繁多,无奇不有。有1米深的单人火力点,也有150米深的地下指挥部。有的洞设有钢门,发电机,通风设备,无线电台和地下医院。有的竟有9层之多。它们互相之间利用火力的正射,侧射,交叉,倒打,把这块空间封得连老鼠也进不去。以致舰炮和航空兵对它都无法触及。伤亡惨重的美军将其称为乌穆尔布罗格尔袋形区,其火力密度比惨烈的塔拉瓦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日军使用了各种战术,以后的硫磺岛和冲绳之战都可以说是此次作战的放大版。据称,日本天皇曾10多次表扬岛上的日军作战勇猛,并称之为“日本陆军的本色”。

虽然伤亡惨重,但美军必须攻克该阵地,否则该阵地对机场具有很大的威胁。而日军由于事先进行了充足的后勤准备,因此在武器弹药以及粮食方面都有充分准备,9月23-24日,日军步兵第15联队第3大队(约500多人)还利用驳船从巴伯尔土阿普岛出发,增援贝里琉岛守军。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0)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1)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2)

陆战队和第81师的1个团不得不在烈日下作战,而当时正处于炎热的夏季,岛上树阴下的温度即达46摄氏度。血战之后,美军可能夺得一个洞口,但当入内搜索时,洞内却空无一人。或者是占领了一个洞顶,就在脚底下有3或4名日军在舒适地休息,淮备反冲击。在洞顶上可以闻到他们烹调的饭和鱼的香味,但对他们却无可奈何。9月27日,美军准备攻击一个可容纳千余日军的山洞,唯一能制服他们的武器是新式的远程喷火器。它最初装在履带登陆车上,后又装在“谢尔曼”式坦克上。喷火器的火舌长达12-15米,并能沿曲折的岩洞猛扑入内。采用这种武器后,日军逐步被消灭,最后只剩下几十名躲在洞穴深处的日军。

10月12日,两栖第3军宣布“登陆阶段已告结束”,这句话几乎和奥尔登多夫少将说的“已经没有目标可打了”一样,受到辛辣的讽刺。在这以后又苦战了6个星期。陆战1师(该师师长曾预言战役将于4天内结束)在10月15日由陆军第81师的2个新调来的团接替。两天后,一个担任了几天预备队的陆战营与渗入其医疗区的日军交战,并阵亡了一名连长。1944年11月20日,中川州男大佐向日军大本营发出最后一封诀别电报之后切腹。11月24日夜,45名日军在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抗击中被消灭,随后,第81师从各处向山上发起攻击。至25日11时,第323团长向师长报告说贝里琉岛之战结束。作战的实际目的全部达成了。仅余尚在抵抗的是躲在洞穴深处的40多名日军。其中10人在一次用炸药爆破中炸死。直至1944年12月,还有许多愚蠢的美国陆战队士兵因上山寻找纪念品而被这股日军所杀,日军最后顽抗到1947年3月,岛上残留的30多名日军士兵才正式向美军投降。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3)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4)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5)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6)

安佳和摩罗泰的解放

安佳岛位于帕劳群岛最南端,距贝里琉岛西南约9千米,岛长仅4千米,地势平坦,出产丰富的磷肥。日本人从磷肥矿井处修建了一条狭窄的简易铁路通往西岸接近塞班村的一个磷肥加工厂。美军计划占领安佳岛的目的是修建一个轰炸机用的简易机场。第81师被指派负责占领任务,但为了必要时便于调用他们增援贝里琉岛,在D日时没有被派往安佳岛,而是留下作为留舰预备队。9月16日午后,福特少将和盖格少将认为陆战队不需增援也能控制贝里琉岛,经威金逊中将同意,决定派遣陆军第81师出发执行任务。

日军在安佳岛上的守军在美军登陆之前就遭到了“宾夕法尼亚”号和“田纳西”号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长达5天的舰炮轰击。快速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的飞机对安佳岛投掷了大量炸弹,扫雷艇在入口处进行了扫雷,第10水下爆破队对选定的海滩(东南岸的兰滩和东北岸的红滩)进行了勘察并清除了障碍物。第81师第321团于上午8时30分在兰滩登陆,第322团则于8时34分在红滩抢滩,登陆后,先头部队在在海摊后方进入了一片枝桠缠结、浓密异常的热带丛林,如同大自然修建的一道无法越过的障碍。

由于陆军第81师是第一次参加作战,因此他们和其他没有作战经验的部队一样,草木皆兵,登陆后对一些“可疑”的阴影处乱开枪,并在丛林中渡过了第一个不安的夜晚。将近拂晓时,日军对美军进行了一次反击,迫使一个团的美军防线后撤了约45米。后在舰载机和1艘LCI型炮艇的协助下才击退了反击的日军。9月20日10时34分,米勒少将报告称日方有组织的反抗已告结束,美军已占领该岛。但实际上,日军大部分都退入了安佳岛西北角的拉莫尔多山,他们在那里建有小规模的贝里琉岛式山洞。

肃清这支日本部队的任务交给了第322团。该团有组织地接近了日军阵地,并于10月23日占领该山,日方约有1500人被击毙,45人被俘。美军则有287人死亡,907人受伤。在清剿了这股残余日军的同时,陆军工程兵开始修筑机场,10月15日,第一架运输机在安佳岛降落,2天后建成了两条长约1800米的跑道。21日起有13架B-24“解放者”轰炸机开始使用这里的机场。科索尔水道(安佳岛以北约100千米)成了“水手”式海军水上巡逻搜索机(PBM)的基地。先后有3个PBM式远程搜索机中队和5个担任海空搜索救援的飞行小队于9月16—17日抵达,同时到达的还有4艘供应船。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7)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8)

摩罗泰岛并未被列入日军的重点防御,岛上只有观察通讯站、后勤中继站和供其舰队使用的停泊场,守军原为第32师团的1个联队,因日军一再强调加强哈马黑拉岛的防御,这个联队也被调到哈马黑拉岛,摩罗泰岛上只留下4个中队,连同其他人员总共不过500余人。因此美军决定避强击弱,对哈马黑拉岛实行严密海空封锁,对摩罗泰岛实施登陆。1944年9月上旬,麦克阿瑟与第7舰队司令金凯德海军上将一起率领由100余艘舰船组成的登陆编队,运送第31步兵师的2.8万名官兵,从新几内亚出发。

9月15日,登陆编队到达摩罗泰岛西南海域,军以第3舰队和第7舰队的舰载机以及驻新几内亚岛的岸基航空兵密切协同一面封锁摩罗泰岛附近日军,一面进行航空火力准备。登陆编队中的舰炮支援大队也对摩罗泰岛进行了长达1小时的舰炮火力准备,随即登陆部队从岛南端的奇拉岬登陆,日军放弃抵抗,仓皇撤入岛内的丘陵地带,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所有登陆战中最顺利的一次。

9月17日,另有部分登陆部队从岛西南登陆,同时上岛的工程兵部队随即开始修建机场。岛上的日军进行了反击,哈马黑拉岛的日军也3次派出部队实施反登陆,但每次只有1个中队的兵力,力量太小,均未奏效。至10月上旬,美军基本肃清了岛上的日军,并修建起两个轰炸机机场和一个战斗机机场,使该岛成为美军重要的航空兵前进基地,为下一步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29)

代价高昂的胜利

贝里琉岛-安佳之战为硫磺岛和冲绳岛作出了范例。这里第一次显示了日军的新战术—在不能取胜时,设法拖长两栖攻击的时间。日方可能认为贝里琉-安佳是一次胜利之战,因为他们大约13600名士兵换取的代价是,美方1950人死亡,8500余人受伤(其中包括陆战1师伤5275人,亡1250人,陆军第81师伤2739人,亡542人,海军伤505人,亡168人。)。出动地面部队约达42000人,并在短时间内被拖住了一个庞大的海军特混编队。从总体伤亡数字对比可以发现,美军虽然依靠火力与装备及数量上的优势获得胜利,但8500多人受伤必将严重削弱部队的战斗力,很多伤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重新归队,陆战第1师在此战后元气大伤,被迫后撤休整。

美军认为本方获得了最终胜利,因为美军在占领岛屿之后,很快将其作为舰艇和飞行器的中间补给站,美军漫长的海上补给线由此获得了一个有力的中继站。经过多次尝试,美军认为科索尔水道的舰艇可以在一般海况下从补给舰艇接受补给,驶向贝里琉的舰艇也能在水道中临时停泊。船只来科索尔水道有防护的锚地内停泊的颇为频繁(9月27日来此停泊的即达60艘左右),虽然锚地在巴伯尔土阿普岛日本火炮的射程之内,但从未受到阻碍,美方面认为这大概是由于井上中将不愿触怒美军而遭到猛烈的舰炮火力报复(实际情况是由于美军的封锁,日军极度缺乏重炮和弹药,同时缺乏有效地侦察),这次付出巨大代价的贝里琉-安佳之战,其胜利的最大意义是使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为攻占冲绳岛积累了经验。

硫磺岛战役 高度还原(真实的硫磺岛战役)(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