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

凤求凰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1)

凡是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2)

凤求凰群星 -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3)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4)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5)

凤求凰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的古琴曲,是后人根据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后流传至今。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志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本曲最早见于明朝汪芝编纂的《西麓堂琴统》;现今流传最广的谱本为《梅庵琴谱》所载,与《西麓堂琴统》中的不同。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6)

原始曲意:

《太和正音谱》中记载:

是曲汉司马相如所也。时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聼音乐。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果遂夜往而成配。

《真传正宗琴谱》中记载:

按是曲,乃汉司马相如所作也。昔文君卓氏新寡,相如主于家,而操斯弄,盖以琴心挑之也。已而文君果能审音私奔,竟不以当炉涤器为亵。後相如以辞赋得幸汉廷,而驷马高车,不负题桥之志,以此见上古。虽妇人女子,亦能究琴中妙理,而今岂易得哉。旧本音律寻常,指㳒不趣,兹于秣陵,桐菴周公谱中,检得是曲,其指法清新,独异时流,故梓之以适雅兴云。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7)

故事简介:

汉朝蜀郡临邛卓王孙的女儿文君,精通音乐和文学,最爱读司马相如的文章。

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互相倾诉满腹情意,但遭到了卓父的强烈反对,遂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相如和文君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清贫而愉快的生活,一时传为美谈。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他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8)

这首《凤求凰》它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大胆刺破了封建礼教的约束,表达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畅明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合了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为后人所不能逾越。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9)

又是一年中式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10)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11)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12)

七夕快乐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13)

古琴洞箫合奏凤求凰(凤求凰将琴代语兮)(14)

点个赞,我知道您 在看 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