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

图文|胡文

我的母亲,1934年6月26日(农历五月十五)出生,今年八十有九,中国老人过生日有“过九不过十”之讲究,为人儿女的我们也依约定俗成的“规矩”想给老妈操办个九十寿庆,原本定在生日当天搞个家庭聚会庆祝一下的,因疫情频发,天气炎热,族亲们事多繁忙,故决定推迟到国庆假期办。

我的母亲,90年来风风雨雨过得真不容易,上天有眼,让她此生苦尽甘来一一她现在身无大恙,心情开朗,耳刚聋,眼不花,玩微信,看抖音一样不拉,自个独居过的挺潇洒。

我的母亲,在我们儿女心目远不止是单纯仁爱宠溺的慈母形象,她养育儿女,照顾父亲,家务社交,里外一把手,真的好辛苦,她集家庭主妇、主政、主劳力一身,是我们胡家的中流砥柱。

母亲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皆源于她和父亲从这场特殊姻缘,注定了她要一生辛劳为胡家……我在《百年诞辰忆父亲》一文中叙述我们的父母是这样结合走来一一

“……母亲尚翠兰,家住江苏省沭阳县丁集乡尚庙村,1934年6月26日(农历5月15)出生。这一年(1954年正月),还不到20周岁的她,五官端庄,个头高挑,肌肤细白,脸皮白里透红,扎两根粗大的辫子,典型的苏北村姑形象,美女不敢讲,长得没毛病。

母亲在家里是父母掌上明珠,虽然没上过学,却能说会道,个性强,特聪明,在家中算是个“公主”级的主,姊妹们都让她三分的。

母亲家生活,当时比较而言还算是殷实的,解放后,划分阶级成份时差点划到富农的档次里去,最终划分为“得地中农”(按百度百科解释,这一阶层是“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属于农村的小资产阶级”)。

外祖父尚友山和外祖母张华,一生生了12个小孩,天灾人祸夭折6个,落下5女1男6人,其中大姐是同母异父所生,姓韦,名冠平;母亲之前之后还有一姐一妹,幼年夭折,母亲顶缺就算排行老三了。

女大十八,要找婆家。说到母亲相亲事,绕不开两个人,一是唐高成,二是张业银一一唐高成,家住唐圩村上做点白铁皮加工生意,是外祖父为母亲认的“干达达(干爹)”;张业银,在唐圩村上当民兵中队长,当时也算是个“人物”了,经常在集市上出头露面,时不时的还会找唐高成加工制做铁皮喊话喇叭筒什么的,久而久之就成熟人朋友了。那个年代,人们阶级观念强,地主富农是被专政的对象抬不起头的,中农成分人家说话都要矮人三分,农村人羡慕城市生活,姑娘时兴嫁军人,正因为这些鲜明的时代背景,才有张业银唐高成当红娘促成父母亲闪婚速配的可能,从提媒到领结婚证,超快!三天完成:

第一天,1954年正月初四,唐高成、张业银两人骑自行车到母亲家提亲,不巧,扑了个空,母亲去了丁集街上的姥姥家串门,当时,正在街上戏场里看戏呢,唐、张二人骑自行车又赶到丁集街上,唐高成在戏场里找到母亲并请了出来,将随他同来的张业银向母亲作过介绍,说明来意是提亲说媒的,也将父亲的情况作了简单交底“胡世祥打仗时受了点伤,走路有些‘点得点得的’,现在在扬州荣军学校里学习,结婚后可以随军迁入城市生活”等等,母亲捉摸片刻,表示回家跟父母“说说”(商量)看,同意见见面,张唐二人急忙插话“不用说了,我们刚才在你家跟‘三爷’(母亲的父亲)都说过了,他们没意见,抓紧走吧,人家(指父亲)假期快到了,没时间了。

”就这样,母亲被唐张二人骑自行车带着,直奔父亲家里相亲来了。此时,在家恭候的父亲“乔装打扮”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心包装:第一,形象包装,穿戴着整齐的浅灰色中山装(那时的中山装,可不是寻常百姓随便穿的,穿着中山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乌黑发亮的大背头梳理的一丝不乱,还甩掉了拐杖,硬撑着自主行走,那时,父亲腿部虽然负伤要柱双拐杖,但年轻身体素质好,伤情恢复的快,在荣校里还算是“轻伤员”,单双杠训练他都能来几下子;第二,年龄包装,父亲当时的实际年龄已经36岁(但长像喜巧,显得年少),算来要比母亲大17岁,但给母亲报的年龄是28岁“仅大8岁”而已(剩下的8岁给隐瞒起了);第三,时间包装,父亲这边借口假期快到“没时间了”,什么事都要抓紧办……

整个相亲过程都是在“急促,急促得很”(母亲的原话)的氛围下进行的,容不得母亲有思考以及与父母商量的余地。母亲进得父亲家门后的相亲过程,很简单,第一眼见着的父亲,人家早已坐在堂屋的四方桌子里边,面向大门在恭候母亲的到来,父亲迎接母亲的程序是:起身点头,微笑打招呼“来啦”,坐下一一这个程序,是精心设计的,因为一走动,他那“点得点得”的腿就会露马脚……整个相亲期间,没有多少语言交流,父亲与唐张两位介绍人拉家常,母亲则低着头,一个劲地摆弄着衣服下摆“那会儿老实,也不敢看人家(父亲)。” 相亲程序结束,双方同意与否要给介绍人交底表态,父亲没得说,绝对满意!母亲对父亲的长相倒也没有提出多大的异议“小四方脸,(脸)也不黑,头发蓄乌(乌黑)的”母亲如是说,唯有就是对父亲年龄“大8岁,心里不处宜”(不满意)。

”还有就是介绍人说的父亲的腿有些“点得点得的,没捞到看清”这时候,唐高成和张业银一边倒地向着父亲这厢竭力做说服母亲的工作,唐高成以长辈口气劝道“三姐啊(我们那里对年轻女孩礼敬亲和的称呼习惯),男的大几岁怕什么,你看他像比你大‘8岁’的人吗?跟上他这样人,一辈子不受一点罪啊……。”说话间,父亲家把中饭备好了,母亲不愿意留下吃饭,张业银、唐高成以及父亲全家殷情挽留,母亲抹不下面子,就留下吃饭了。这顿饭,可以说是父母亲相亲天平上倾向于成功的关键砝码……

饭后,张业银陪着送母亲回家,一路上继续在做母亲的思想工作,最终,母亲表示“回去再跟姆达姆妈(父母)说说”张业银紧接说“那就明天到乡公所领结婚证吧。”母亲一楞说“那不察听察听吗?(指派人调查调查)”张业银说“哎呀,人家这些人还察听什么!? 没有时间了啊,这样吧,那就后天,行了,就这样定了!”在张业银步步紧逼下,母亲没再吭声,算是默认了。

第二天,1954年正月初五,母亲在家跟父母提出派人到父亲这厢松张村上“察听察听”,遭到父母的反对“察听什么,你大爷(指唐高成)能捉你(捉弄人不负责任)吗?!”

第三天,1954年正月初六,公历1954年2月8日上午,母亲心怀忐忑地走在前往爱园乡公所的路上…… 一路上思想斗争激烈,途经季圩村时索性在路边找个地方坐了下来,捉摸着父亲的腿,究竟“点得”到什么程度?越想越后悔“怎就没仔细端详端详(看看)他的腿,究竟‘点得’到什么程度呢?”经过一阵思考思“怎想怎觉得这一辈的事不能迁就,回去,(亲事)不做了!”起身就往回走……走了一阵回头路,思想又有反复“同意做亲,是自己答应的,要是不去,算什么人呢,还是去看看再说吧。

”就这样,又折回来,继续往爱园乡公所出发。母亲经过一番思想折腾,耽误了不少时间,走进爱园乡公肯定是迟到了,父亲这边一干人早就等不及了,甚至有些失望,一见母亲人来了,赶紧地引导到民政办事员面前申请领结婚证,办事员打量着这对条件相差很大的新人,例行公事的问道“你们都想好啦?”在一旁的张业银本来就怕节外生枝,这样的问法,不是找事吗?!立马呛了办事员一句“你这人怎么说话的呢,不想好了,人家能来领结婚证吗?你这文书真是吃干饭的噢。”办事员被呛得难堪,赶紧拿出空白结婚证,进行填写登记。 父母这对新人,也难怪办事员心生疑窦,就连介绍人张业银的夫人(父亲的姨妹子)见过母亲后,就跟张业银打赌“你别瞎弄了,我敢说尚翠兰不会看中(父亲)的!”然而,想不到偏偏“爆冷门”这亲事就给他弄成了。

办事员被张业银训了一顿后,不再吭声,程序操作效率明显提高,不大一会,父亲母亲就依法拿到了结婚证,一人一张,这一天,是1954年2月8日(正月初六)。这张结婚证很特别,像奖状,新人双方在结婚证上均按有手印,父亲的手印按得坚定而自信,母亲的手印则显得犹疑和自馁,贴照片处并没照片,是空白的,为此事,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不贴照片?母亲说都是因时间赶得紧“急促,急促得很”来不及到县城去拍照片,那时乡公所所在地的街道上还没有照像馆呢。

领完结婚证从乡公所出来,母亲走在前面,父亲随后,当母亲走出大约50米,回过头来看了看,这一看,终于看清了她心存疑虑父亲那“点得点得”腿的庐山真面目,父亲在双拐支撑助力下“一撂多远地走路”(双拐扙支撑行走,一步抵常人两步的步幅)母亲顿时感觉头都大了,原本打算到乡公所“看看再说”的,因为途中思想反复,耽误了时间,到了乡公所就被催促着办理领证,根本就没有机会再让她“看看再说”,一切后悔皆晚矣,生米煮成熟饭,只能顺其如此了……。

第四、五、六天(1954年正月初七、八、九)三天时间,父亲这头紧锣密鼓地忙乎“彩礼”呢,在爱园街上找了一个姓胡的“裁缝”赶制了几身衣服派人送给母亲。

第七天,1954年正月初十,母亲家热热闹闹,这是一个简单而喜庆的嫁女日子,丰盛的酒席招待着父亲家来接亲的人员“二十年掌珠护,一朝嫁为他人妇”嫁女人家的父母心情是五味杂陈的,喜庆中带有几分不舍…… 婚宴毕,成为新娘的母亲,被接亲人员张业银用自行车载着带进了胡家大门。

父亲与母亲结下百年之好,从相亲到嫁娶,前后仅一周时间,这不能不说是天赐之缘,否则,很难解释这桩闪婚速配的姻缘佳话。

女儿出嫁后,按规矩,娘家要“三瞧四带”(即娘家第三天派代表来男方家作客,第四天带女儿回娘家,俗称‘回门’); 正月十三,娘家准时来人瞧过,没耽误;正月十四,按礼是“回门”的日子,这天偏偏赶上下起了大雨,因此,回娘家的程序就躭误了。

1954年正月十五下午,母亲随父亲启程归队回扬州……从此,母亲肩负起妻子和护理员双重角色,含辛茹苦地相伴父亲一生。”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

 2022年6月13日(农历五月十五)为母亲拍摄的89岁生日照,并做成瓷像永久纪念。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

 青年时期的母亲。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

 2022年10月3日,阖户齐聚老妈膝下,举行了传统行礼仪式,欣然告慰母亲一一儿孙后人虽没有成大器者,却也未辱先贤。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4)

 庆寿日老屋寒舍蓬荜生辉(六个视频合并于此)

接受七儿女礼拜!

敬老生前一分好,胜过身后百般孝!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5)

 我在你怀中成长……。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6)

 我扶你慢慢变老……。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7)

 接受儿媳们礼拜。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8)

 孙儿们祝福奶奶福如东海!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9)

 接受孙女、外孙祝福!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0)

 接受第四代曾孙辈们礼拜!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1)

 老二胡斌家与老妈合影留念。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2)

 老二胡斌的孙女胡庆宇与太奶合影。

丫头今年14岁,人小本事大,自幼酷爱舞蹈,几乎无师自通,稍经辅导,立马成器,参加各层次竞赛,屡有斩获!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3)

 小丫头真厉害,舞蹈奖杯家里堆起来……怎么也想不通,老胡家怎么就出了这么个爱好舞蹈的小天才?

在家中,兴致咋起,穿着拖鞋就能给你来上一段舞蹈小品。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4)

 老三胡超全家与老妈合影留念。后排右起:胡超夫妇(一、二)、儿子胡毛子(三)、女婿徐杰(四)、女儿胡迪(五)。

 胡迪是女大十八变,小时候家里人对她出口就是“丑小丫头”,小视频记录下了20多年前的丑小丫胡迪是这样子的……。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5)

 老五胡松全家与老妈合影留念。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6)

 老三胡超收老妈的红包还腼腆起来了“嘿嘿,(红包)这就拿着了……”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7)

 恭敬不如从命,收奶奶的红包好开心!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8)

 儿媳和女儿们多辛苦,老妈发个礼物聊表心意。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19)

 “永远与你相伴的是那天下的父母心……”该出手时就出手,老妈赏给七个媳妇女儿每人一个戒指,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0)

 老妹戴上老妈赏的礼物“有妈的孩子是个宝”的味道好极了!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1)

 老二胡斌送老太一副眼镜,老太试戴后赞不绝口“清亮清亮……”我戏谑调侃道“你看这眼镜一戴,像不像文化人?”

 小视频一一老四给老妈买了一副助听器,正在精心调试。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2)

 寿庆现场喜乐详和,清一色本家滴亲近百人到场祝贺,老人家在亲情温馨的氛围中幸福地享受着喜乐开心……。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3)

 老姊妹俩,老三90,老四已近80,海屋筹添百岁春,看来不是神话……。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4)

 家住安徽淮南的二姨家金华老妹代表李家弟妹前来祝寿!

照片由胡松提供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5)

 笑一笑十年少,金华老妹跟老妈聊得开心的不得了!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6)

 大姨、二姨、四姨三家代表团与老妈合影留念。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7)

 正宗的娘家人侄孙尚建国父子与老妈合影。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8)

 老妈与大姨娘的后人合影。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29)

 一帮小朋友已是第四代传人了。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0)

 本家大姐老妹参加寿庆与老妈合影留念。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1)

 外甥杨大伟小两口忙老妈寿庆接待很辛苦,成为可堪大用的一代人了。

 杨大伟小时候是个可爱的小淘气……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2)

 “永远与你相伴的是那天下的儿女情……”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3)

 鞭炮放起来!

外甥女杨红带来的鞭炮大如磨盘。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4)

 庆寿宴开始,老妈精神矍铄激情满怀要登台“讲两句”……。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5)

 老二胡斌担任司仪当的有模有样有内涵……。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6)

 “掌声响起来……。”

 “祝你生日快乐……”亲朋祝福剪影。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7)

 年近耋寿八十的张其标老表叔向妈敬酒祝福。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8)

 张其标老表叔年轻时一表人才,当年是大队民兵营长,他为我当兵入伍尽心尽力,人生贵人不可忘记。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39)

 90寿庆,来张全家福是必须的。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40)

阖户荣光瑧高寿,

满堂欢乐庆耄龄。

祝母亲健康平安吉祥!

老母亲寿庆圆满礼成!

老表弟倾情献歌祝贺!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41)

作者简介:

胡文,男,江苏省泗阳县人,1955年出生,本科学历,1970年12月入伍,服役于军委工程兵4785部队重机连;1976年随部队整建制改隶为基建工程兵第八支队七十二大队;1979年3月,随部队整建制又重新归建军委工程兵,1985年12月调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工作,职至正团职于2000年转业到南京市,2015年1月退休。

儿子庆祝伟大母亲70华诞,致敬母亲九十春(42)

发布编辑|贡嘎李光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