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与秦始皇有关的五大谜团)

文/格瓦拉同志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谜团重重,其中最能引人遐想、发人深思的有以下五条:

1.生父之谜:秦始皇到底是谁的儿子

关于秦始皇的出生情况,《史记·吕不韦列传》称:“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大期,即12个月。司马迁的这段记载,也是后世很多史学家持秦始皇为吕不韦私生子之说的来源。至于吕不韦向子楚献上有孕在身的赵姬,其意图在于使自己的亲儿将来登上王位,以此来篡夺嬴氏江山。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与秦始皇有关的五大谜团)(1)

《史记》称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然而司马迁的说法大有可疑。因为按照现代医学常识,胎儿在母亲肚子里停留的时限在280天,也即十个月左右。如果超出这个极限,就算不是死胎,生出来的也会是畸形儿。更何况,吕不韦怎么可能有绝对的把握,认为赵姬一定会生儿子呢?万一生出来的是个姑娘怎么办?那么谋人之国的计划岂不是要全盘皆输?

2.相貌之谜:秦始皇到底长得什么样?

秦始皇不仅天生异相,而且长相非常奇特,难听点就是异常凶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的国尉(即后世的太尉)缭对秦始皇的长相描述是“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据郭沫若分析,“峰准”即马鞍形的鼻子,“挚鸟膺”即现代医学所讲的“鸡胸”,“豺声”则表明患有气管炎,以此而论秦始皇不仅有生理缺陷,而且还是一位软骨病患者。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与秦始皇有关的五大谜团)(2)

秦始皇画像

不过在历代为秦始皇作的画像中,都将其描绘成一位雍容华贵、气度雄伟的形象,相貌堂堂、英俊潇洒。这种观点被传统史学界普遍认可,比如著名的史学家翦伯赞就认为秦始皇相貌英俊、风采迷人。两种看法孰是孰非,就不得而知了。

3.配偶之谜: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立皇后?

从史料记载来看,秦始皇至少生有23子、10女,由此推断其后宫嫔妃不在少数。但蹊跷的是,翻遍史书也找不到这些嫔妃的具体人数、姓名及活动记录,也找不到秦始皇有过立后的任何记载。难不成秦始皇在位期间,根本就没有立过皇后?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与秦始皇有关的五大谜团)(3)

秦始皇与母亲赵姬

有种说法称秦始皇确实没有立后,原因跟他痛恨母亲当年跟吕不韦、嫪毐私通的经历有关,认为女人不可相信,更不能将她们提升到母仪天下的地位。这种解释颇有些道理,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假设,即秦始皇确实立过皇后,但史料缺失,没有保存下来。

4.存卫之谜:秦始皇为何要保留这个弹丸小国?

秦始皇吞并山东六国后,并没有全部消灭依附于六国的半独立政权,比如卫国。虽然卫国在此时属于秦的附庸,但毕竟不是郡县,有相当的自主权。直到前209年,卫国的国君姬角才被秦二世废黜,卫国才正式灭亡。关于秦始皇存卫之谜,或称对秦国有大功的商鞅、吕不韦都是卫国人,秦始皇出于报恩才保留卫国。但考虑到秦始皇刻薄寡恩的本性,此种解释过于天真。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与秦始皇有关的五大谜团)(4)

红圈部分为卫国地图

秦始皇之所以存卫,其实另有意图。山东六国灭亡后,秦始皇为笼络羁縻闽浙、云贵等地的少数民族君长,往往会赐予他们“君”的称号,并在名义上将他们的领土划入秦朝版图,并允许他们保持半独立的地位。为体现“君”作为皇帝治下属臣的身份,有必要在中原同样建立一个“样板”,卫国幸运“中选”,自然就避免了暂时灭国的命运。

5.坑儒之谜: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杀儒生?

从古至今,但凡提到秦始皇的文化暴政,必定会使用一种说法,即“焚书坑儒”。其实秦始皇焚书是有的,至于“坑儒”则疑点重重。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及班固所著的《汉书》当中,都称秦始皇坑杀的是术士,而非儒生。“焚书坑儒”的说法始于魏晋时期的伪《古文尚书》孔安国序,序中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此论在唐朝获得史学界的认可并盛行开来,最终形成了现代传统史学的观点。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与秦始皇有关的五大谜团)(5)

被秦始皇坑杀的,其实是术士

不仅如此,唐人张守节做的《史记正义》还对为“坑儒”事件提供了一个详细的“佐证”:“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愍儒乡。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阬,古相传以为秦阬儒处也。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後七百人,乃密种瓜於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也。”

稍微有点理性分析能力的人,便可轻易看出这则纪录的荒诞性。秦始皇为了压制言论,不敢明旨杀害儒生,便只能想出借瓜坑儒的馊主意,实在是荒诞不经。要知道,就在“坑儒”前一年,秦始皇已颁布“焚书”令,对议论诗书的行为实行严惩。如果儒生真的敢犯禁,唯有公开的严刑伺候、肉体消灭,何须暗杀呢?所以,“借瓜杀儒”的段子很荒诞,不值一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