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述我本愚陋之人(话曹操二)

上次我们说到曹操刺杀张让失败,老爹曹嵩的一番话,让曹操深刻地领悟到政治的问题,必须要用政治的力量来解决。若想从政治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入仕做官。

曹操在此之前,从来没想过要做官,但刺杀失败后,他对做官的渴望突然强烈了起来,做大官不是他的目的,做大事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东汉时期的人要做官,最简单的一条路是察举制。什么是察举制呢?

指的是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举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者中央经考核再任命官职的制度。这个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地方长官推荐的人才是有标准的,比如有才华、有品德,可这标准不可量化,也就是意味着可以光明正大的作假,地方长官常常会推荐自己的亲戚,或是收受贿赂推荐行贿者。

后来有人为这个制度加了一条,被举荐的人必须要有社会名流贤达的认可。也就是说,长官举荐人才的时候,他一个人说了不算,被推举的人要有社会的评价。于是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又多了一个点评师兼舆论领袖。

曹擦要做官,第一步就是要结交几个这样的大咖,经过多方的打听,得知有个点评师非常的厉害,凡是经他点评的人都做了官。

这个人叫桥玄,梁国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做过小县城的司法官,当过太守,还曾领兵击败过北方的少数民族,后来步步高升做到尚书令太尉,桥玄这个人举贤不避仇,执法不徇私,是个典型的杰出官员。后来,因年事已高,又看不惯阉党的所作所为,却没能力干掉他们,就辞职在家养老。

曹操自述我本愚陋之人(话曹操二)(1)

桥玄,梁国睢阳县人

曹操立即行动,从东都洛阳跑到梁国睢阳去见他。可这桥玄不是那么好见的,来见他的人不计其数,把他家门槛都给踩烂了。曹操就在门口排队等着,那队伍足足有十里地,有人想挑战规则直接插队,大部分人都敢怒不敢言,只有曹操跳出来和人打架。

结果,几场架打下来,曹操成了维持秩序的人,大家都非常佩服他,就让他随意的插队。

曹操被人领进了房间,他看见桥玄坐在一个玉蒲团上,身边站了个左手拿记事本、右手执笔的书童,曹操向桥玄行了个大礼。

桥玄对曹操说道: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意思就是天下将乱,不是具有改变世道能力的人就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

乔玄这时站起身,拉过曹操的手,亲切地说,曹操呀,我知道你爷爷和你父亲,那可都是好样的。如今看到你更让我吃惊,乔玄呵呵一笑,说道,哈哈哈,你来找我是想做官儿吗?

曹操当然不会直接说他想做官儿。他兜兜转转地和乔玄谈起了知识思想和信仰,又谈起了当今室官当道民不聊生的局面,表达了对帝国微弱累暖的担忧,最后才提到他的目的。要进入政绩,扫荡这乌烟瘴气的时代。

乔玄被曹操的学识和胆识惊到了,大为叹服,认为曹操是命世之才,什么叫命世之才,就是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

他问曹操,你出生时可有什么吉祥的赵涛?曹操抓耳挠腮的,想了很久,没有。

桥玄点头说,不要紧,等你功成名就之后,自然就有了。

曹操大概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天下所有的名人,都是先有了事迹和功劳,才有了出生的奇迹。

桥玄特别看好曹操,两人自此成了忘年交,但过了很久,曹操仍得不到老家桥县地方长官的举荐,非常的郁闷。

桥玄就告诉他,你若想被举荐,单凭我一个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去结识另外一个点评师。

曹操就问是谁呀?

瞧瞧回答南洋舆论领袖许劭,这许劭是河南南洋人饱读诗书,有着超人的洞察力。能在短时间之内对他人进行鉴定,他的鉴定语切实中肯,常常一语中的。当时的人,如果能得到他几个字的鉴定语,顿时会身价翻倍做官,那是易如反掌。

曹操自述我本愚陋之人(话曹操二)(2)

曹操就按照乔玄的指示去见许劭,不过和他当初见乔玄,那就不一样了。这次比较困难,曹操第一次去见许绍,根本就没进去门,就被门丁给轰走了。

曹操反思自己,忽然想到自己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就跑去了,这样很不礼貌。

于是呢,第二次拎着很多贵重的礼品去见许劭,可这门丁又把他给轰走了,他再度的反思,忽然发现了症结所在,于是他给门丁包了个大红包,双手捧着恭敬奉上门丁,这才放他进了门儿。

许劭见到曹操,面无表情地盯着他,看了半天,又看了眼曹操所带的礼物,这脸色渐渐地柔和了起来,他问曹操,你为何来见我。

曹操说,是桥玄老先生让我来的。许绍再问桥玄如何评价你。曹操回答,命世之才。

许劭惊了一下,这足以说明曹操在桥玄心目中的地位,他这才认真打量起曹操来。

曹操在一边静静地等着,这许劭把曹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

曹操以为他要开始说鉴定语了,想不到这许劭把眼睛给闭上了,看那个状态,似乎要睡觉。

于是赶紧凑上前去问请教,先生,不知您视我为何人呀。他睁开眼,看到曹操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是不说话。曹操再次催问,他只好清了清嗓子。

比划出个手枪的手势,说八个字,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曹操愣了一下,就狂笑起来,居然还伸出手去把手握了起来,您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

徐劭嘿嘿一笑,说,值此八字,受用一生呀。曹操又大笑起来,这回是真心实意的笑,因为不管怎样,前半句那可是实打实的赞誉,有了前面这四个字,他就足以被地方官举荐了。

此时的曹操还没有想过乱世如何做奸雄的问题。因为他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暂时的乱世变成治世。他走出许劭的家门,就下定决心要做治世之能臣。

他回到老家桥县,找到地方官,从怀里拿出个小本本,上面写着桥玄和徐劭的评语。

地方官说,曹操,你的品格在咱们这个地方,可是家喻户晓啊,不守规矩,到处惹事生非,我就是举荐你,单凭着两个老家伙的评语,恐怕也难以服众呀。

曹操听完之后,脸都红了,一直在陪着笑。地方官挠挠头说,你还是打你老爹的招牌吧。曹操当然明白地方官的意思,这是想让曹嵩欠他个人情,曹操坚决不干,他可不是那种啃老的人。

地方官只好和他摊牌,你在咱们这儿啊,名声不是太好,除非你再找几个舆论领袖,帮你忽悠我才好向上举荐你。

曹操自述我本愚陋之人(话曹操二)(3)

曹操生了一肚子的气,若是在以前,他早就爆发了,但现在可不是以前他要入室做官,地方官,那是必须经过的一道门槛。

从桥前衙门出来,曹操转变了思路,他反省自己的行为,有点着急了。虽然得到了当时舆论界两位大咖的加持,但他还是没有进入这个互相吹捧的名士圈子,他决定用至少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情。

东汉帝国后期名士圈子主要由两类人组成,分别是已经退休的官员和还没有入世,但名气特别大的知识分子,其实可以笼统地称为士大夫圈。这个士大夫圈非常的封闭,一般人真就进不去。他们标榜蔑视名利,注重名节,神经质般的廉洁,他们互相激励,追逐突破性的声誉,如同忠诚的哨兵,自觉地维护这个圈子,为这个圈子站岗放哨。

所以要进这个圈子,你必须足够有钱有势,更重要的是要有突破性的声誉。钱财和势力。对曹操而言,那都不是问题,突破性的声誉就有点儿难度了,他琢磨再三,还是把许劭的八字评语,治世能臣,乱世奸雄全都拿了出来。

通过寻找各种的关系,曹操终于参加了名士圈。在圈儿混了两年曹操用各种的聚会 和才华征服了名士们,名士们到处传说曹操的能力,关键是曹操这个人还很有品德,比如仗义,疏财视金钱如粪土等等。

曹操这回又跑回桥县找地方官,地方官早就听闻了曹操的各种名声,如果再不举荐他,那就是对皇帝和帝国以及天下苍生不负责了。

公元一七四年,曹操十九岁被地方政府推举为孝廉郎。

这是个极大的讽刺,因为这曹操既不孝顺,也没有什么廉洁的表现,但由于他搞定了名士圈儿,非做官不可,由头 也就不重要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