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最忌讳的三种错误(农村3个民俗忌讳)

也许是中秋团圆节的缘故,一下勾起许多农村记忆中画面。今早看到闺女用梳子梳头,还忍不住说了一条儿时农村的忌讳。这些民俗的东西,别说城里人,就是农村年轻一代,也都不知道了。

农村人最忌讳的三种错误(农村3个民俗忌讳)(1)

一、共用一把梳子的忌讳

农村老辈人认为,哪怕是家里人,也最好不要共用梳子。若是姊妹几个互相共用梳子,一定记得梳完头小心把梳子上的头发弄干净。拿起梳子要梳头前,也要先看梳子干不干净,是否有别人掉在上面的头发。

民俗文化里,头发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结发,在古代是结婚郑重的礼仪之一,男女发相结,寓意永结同心,一辈子是夫妻。现在有些农村里,也不能随便摸人的头,动人头发。

我高中时有个同桌,在宿舍被几个同学开玩笑,把头顶位置的头发剪了一下,那么爱美的一个小伙子,居然忍痛去理发馆刮了光头,原因就是从小奶奶就说过,男孩子的头发不能乱动,否则将来找媳妇东一头西一头的。

农村人最忌讳的三种错误(农村3个民俗忌讳)(2)

听起来像个笑话,可农村娃都认老理儿。他们重视这些,其实传递的东西很正能量,一心一意,一生只对一人。

当年阿兮离家出外求学,母亲为我买了把桃木梳。她郑重跟我说了这个忌讳,让我注意放好自己的梳子,不要跟同学们混用,说两个人甚至多个人的断发混结在一起,再多好的朋友也容易产生矛盾。母亲还告诫我自己的东西不要乱扔,丢了影响舍友关系。

青春时不懂忌讳背后的深意,只觉得母亲迷信。现在懂了,与人相处时连这些小细节都能认真对待的人,绝对是真诚的,是真心实意与人为善的。而在家庭中,懂得有所禁忌的人,也更宽容,懂得与人相处之道,懂得且行且珍惜。

农村人最忌讳的三种错误(农村3个民俗忌讳)(3)

二、可以帮人纫针,不能帮人线上打结

在农村,农村娃帮奶奶婶子们纫针,很常见。长辈们眼睛花了,做针线活不得眼,孩子们做这些最热心。

可纫针是好事,千万别画蛇添足地再给人线尾打上疙瘩。若是自家奶奶或母亲,就笑骂一声,告诉你这样是忌讳,以后去邻居家里玩耍,给邻家婶子大娘纫针,可不要这样了。

农村人最忌讳的三种错误(农村3个民俗忌讳)(4)

线上的结(又名线疙瘩),只能自己打。农村人很善解人意,任何寓意差的事情,都避讳。比如结,除了结婚时那个同心结之外,很多场合都是不好的。比如,结仇,结怨,疙疙瘩瘩。若是缝结婚被给人打了疙瘩,你就太不懂事了。

能有缘遇见,做村人邻居或朋友,大家都希望彼此好,既然老辈子传承“纫针不打结,免得起争执”,那一定要遵守传承,与人为善,和和美美地过下去。

这些小忌讳,无形中教会了我们很多,比如不要冒失,免得给人添堵。

农村人最忌讳的三种错误(农村3个民俗忌讳)(5)

三、脱下的鞋子要成双成对

在过去农村,一进家门鞋子一脱,扔的东一只西一只,是要挨说的,遇到脾气急的父母,可能屁股上挨了巴掌。

农村民俗文化里有这方面暗示,说两只鞋子脱下来后,一定不能离太远,要紧挨着摆放整齐,成双成对,这样才会家庭越来越和睦,幸福相伴,自己也诸事顺利。

是否真的会如此,姑且不说。但我觉得只要在生活中注重细节,事事处处替人着想,心怀敬畏与尊重,这样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的。

农村人最忌讳的三种错误(农村3个民俗忌讳)(6)

幸福在细微处。小处不可随便。农村古老的民俗文化,却用这些小忌讳,来强化细节,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懂的相处之道,也就是懂里表。遇到事情不找别人原因,先看看自己提前该避免的有没有提前想到,是不是自己也该负部分责任?

农村,农民,农业,关注阿兮随笔,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