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历史是一部侵略史(英国的扩张理念)


关于英国历史是一部侵略史(英国的扩张理念)(1)


01 大英帝国不同阶段的扩张理念

1、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主义

16、17、18世纪这300年,英国在重商主义(排他、垄断)的保护下,工业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但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理念与英国的工业地位就非常不匹配了。广大工业资本家希望参与全球自由贸易,与国内重商主义配套制度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很幸运,他们找到“国富论”这个理论武器,推动英国全社会完成了从理念到制度,一整套转型和重构!这时,一个主张自由贸易,渴望主导国际贸易规则的强者,跃然纸上。英国的工业品开始涌向全世界。

2、自由贸易帝国主义(1830-1870年代)

所谓“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其特征是:取消国内进出口垄断、强行逼迫他国开放市场贸易、控制海上航路要点保护商路。

中英鸦片战争正是英国这种理念的典型产物。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后,大量英国商人对中国销售鸦片,导致销量激增,道光皇帝不得不治理。而打完鸦片战争后,英国也只占领香港,控制主要航路要点,不像在印度全境征服殖民。

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是典型的海洋国家思维,对于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跟前期的贸易扩张比起来,更野蛮、更广泛;而跟殖民征服比起来,成本更低。

3、帝国主义

1870年开始,英国又开始从贸易走向了殖民,海洋帝国开始陆地化。这是大英帝国扩张的最后阶段,是它的巅峰时期,但也开始进入衰落。这一切都是因为英国重启了殖民。

可是,鉴于印度经验,他们明明知道殖民的成本极高,问题很大,为什么还会走回老路呢?

几个可能的原因:

1)安全怪圈

比如,为了保印度,英国就必须控制苏伊士运河;而为了保运河,必须控制埃及;为了保埃及,必须控制尼罗河上游,拿下苏丹。总之,为了消除这种不安全感,英国倾向于扩大控制范围,不断占领新的土地。

2)从众心理

当欧洲列国普遍开启殖民竞争浪潮,英国也不得不跟随。再不下场去瓜分,就来不及了。

3)为了扩张而扩张

到了这个阶段,扩张本身就是目的,没有其他利益目标。

比如,殖民扩张的狂热分子罗德斯,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那句广告语公司的创办人,为了好大喜功,努力推动英国在南非和北非的殖民地“联成线”。这就是为了扩张而扩张,好大喜功了。

不断扩大的殖民版图,最终导致海洋帝国陆地化,扩张带来的收益变小,成本却不断变大。

这告诫我们,成功路上,要不忘初心。

4、帝国的低成本管理

尽管大英帝国因殖民成本最终破产,但在当时所有殖民地中,英国殖民地管理的最好,经济状况也最好。

这里面也是有它独到之处。这里面的经验,概况起来就是:管理模式多元,能够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权力下放,加权力制衡。

其实,这也正是英国国家制度精神内核的体现,在治理上有足够的包容度。

所以,好的制度是规范和包容的统一,只有这样各方力量才能发挥。


关于英国历史是一部侵略史(英国的扩张理念)(2)

02 英国式战争的特点

英国打仗,非常擅长一种做法:找到欧洲大陆盟友,拖住敌人,不断放血,此为“以正和”;自己则用最精锐的力量,抓住我方关注的关键局部,在此局部形成绝对优势,此为“以奇胜”。核心是避免和敌人的强点,在自己的关键局部硬碰硬。

1、英西战争

比如1604年,英国击败西班牙,起因是争夺海洋利益和宗教矛盾。获胜关键:支持尼德兰地区的独立战争,借此拖住西班牙。

正如孙子兵法总结的:调动敌人、让敌人犯错!通过改变博弈样式,转化敌我的优劣势对比。

2、1652-1674英荷战争

1609年荷兰从西班牙手里独立后,在几十年间快速发展,成为海上贸易的最大获利者。

这时荷兰反而成为英国前进路上最大的阻碍,于是英国调转枪头,重点解决荷兰。双方在此期间互有胜负,但英国最终通过与法国联盟,取得胜利。

3、1754-1763年七年战争,确立世界霸权

用巨额军费(相当于敌对国的军费之和)去支持普鲁士,让普鲁士在欧洲与法国、奥利地、俄国等联盟打的天昏地暗,自己则重点抢海外殖民地。所以,老威廉皮特才会说“要在德意志平原赢下一个北美帝国”。核心仍是:抓住自己的关键局部!

4、1815拿破仑战争结束

拿破仑的出现,使全球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和力量——民族主义。针对这股新的变量,英国适时改变策略,加大对欧洲反法盟友的支持,这就有了纳尔逊在特拉法加海战阻击拿破仑,威灵顿公爵在西班牙拖住法国。

这里的经验和关键是:关注新变量的产生,警惕路径依赖。如果英国这时还跟以往一样,只想拖住法国,不亲自下场,不加大对反法联盟的支持,可能还真有可能让法国独霸欧洲,那对英国来说是灾难。


关于英国历史是一部侵略史(英国的扩张理念)(3)

03 英国式外交的本质

英国超级务实,他们深刻明白,外交的首要任务不是解决问题,不要被问题牵着走。真正关键的,是国家利益。力量的此消彼长,一定会重塑新的均衡点,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均衡点。

简单讲几点:

1、因势而动

因势而动,随时整合新变量,考虑新的均衡点。

比如,英荷战争时,法国作为英国盟友,就不能随着战局考虑新的未来均衡点。法国“一根筋”的非要占领荷兰领土不可,最终导致荷兰又与英国结盟,调转对付法国;

又比如,拿破仑战争后,英国执意保留法国,拉住小弟奥地利,制衡变强的俄国和普鲁士。

这里的外交手段,非常善于着眼未来的均衡点,因势而动。

2、克劳备忘录

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都有能力威胁英国,但英国人知道,美国完全防不住。而德国在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毫不掩饰野心。《克劳备忘录》指出,英国与德国的对抗将不可避免。

当我们手上的资源只够对付一个敌人,挑选正确的对手,就是最关键的选择。克劳写作《备忘录》后的第七年,英德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Y 公众号“小楼观月”

参考资料:徐弃郁《英国简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