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钉和射钉枪的区别(钉炮是怎么一回事)

许多人接触拿破仑战争的起始点是雨果的文学巨著《悲惨世界》,小说里如此渲染滑铁卢会战(中译文选自人民文学版):

[法军]马科涅师被困在步兵和骑兵的夹击中,在麦田里受到了[英军]贝司特和派克的劈面射击和庞森比的砍斫,他炮队的七尊炮的火眼全被钉塞。

铁骑军[胸甲骑兵]歼灭了十三个方阵中的七个,夺取或钉塞了六十尊大炮,并且获得英军联队的六面军旗,由羽林军的三个铁骑兵和三个狙击兵[近卫猎骑兵]送到佳盟庄上,献给了皇帝。

雨果的文字无疑是夸张的,不过其中提到的“钉塞“”大炮“或”炮的火眼”细节,或许可以让人对近代战争中的“钉炮”产生模糊的印象。同样成为许多人起始点的富勒大作《西洋世界军事史》对“钉炮”则有着看似技术色彩稍浓,但也同样偏颇的描述:

冲锋号响了,在“皇帝万岁”声中,五千名法国骑兵象狂潮一样冲向联军炮兵阵地。虽然联军的火炮全部都被他们俘获,可是他们没有准备使这些火炮丧失效力。既没有马匹可以把它们拖走,也没有十字镐来把它们敲毁。他们对这些火炮感到毫无办法,假如当时能把这些火炮钉毁,只要有些无头钉和铁锤即可以完成这个工作,那么下一次的骑兵大突击似乎一定能够成功。因为骑兵进攻时最怕的还是炮弹而不是步兵的枪弹。

尽管拿破仑的元帅们错误重重,可是只要有几磅钉子和二十多把铁锤,也许就可以抵销这一切错误,从而使他大获全胜。

那么,“钉塞火眼”、“钉毁火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时人又是怎样看待钉炮行为?这里不妨从英、法、普三国的拿破仑战争时期炮兵参考著作来看具体状况。

炮钉和射钉枪的区别(钉炮是怎么一回事)(1)

▲展示钉炮瞬间的雕像

钉炮之举看似简单,直接将铁钉砸进后面的火门里头,使大炮无法开火即可。不过,英国王家炮兵团埃迪(Adye)上尉的《炮手袖珍手册》(The Bombardier and Pocket Gunner)里对此却有长篇大论。此书再版过多次,笔者选用1813年补充、更新后的第七版,第349页起的“钉炮”(Spike)词条如下:

钉炮:

英军使用的钉有两种。

1、普通的圆锥形钢钉,长4英寸[1英寸=2.54厘米,4英寸即10.2厘米左右],底部直径为1/8寸,钉尖直径1/10寸。把它钉进火门(vent)里需要花相当多的力气,它是圆锥形的,能够用于各种火炮。至于火门之外的钉身,那就用锤子重击几下,把它折弯。

2、弹簧钉,仅用于可能从敌人手中夺回的火炮。

弹簧钉尺寸表:

12磅加农炮(重型、中型):钉长7.5寸、弹簧长2.75寸

12磅加农炮(轻型):钉长7寸、弹簧长2寸

9磅加农炮:钉长7寸、弹簧长2.5寸

6磅加农炮(重型):钉长6.5寸、弹簧长2.5寸

6磅加农炮(轻型):钉长5.5寸、弹簧长2.5寸

8寸榴弹炮:钉长7.75寸、弹簧长3.75寸

5.5寸榴弹炮(重型):钉长7.5寸、弹簧长2.75寸

5.5寸榴弹炮(轻型):钉长6.5寸、弹簧长2.5寸

4.4寸榴弹炮:钉长4.75寸、弹簧长2.5寸

在时间许可的前提下,让火炮无法射击的最好方法如下所述:

1、砸断、炸开或锯断炮耳(trunion)

2、用另一门火炮将[实心]炮弹射入该炮膛中,于是就损毁了炮膛,导致炮刷伸不进去

3、钉炮完毕后,将黏土或石灰推到炮膛底部,然后放入一发用毛毡、皮革或羊毛裹着的[实心]炮弹。法军使用回火的方形钢钉,只有钉尖未曾回火,其长度足以穿透整个火门,且能深入炮膛内部2-3寸。接下来用推弹杆头部猛击,敲扁一端使其向内固定。钉有时会做成螺钉般的形状,同样也是钉尖部分不回火,也和此前一样固定起来。上述全过程耗时2小时又15分钟。(引自《纪要》)

另一种令火炮无法使用的方法是用它发射几发碎炮弹,而且此前要将红热的炮弹碎片浸入冷水以硬化边缘。

当时间不容许钉炮或损毁火炮时,7号炮手就应当认真地在带走或破坏炮刷后打出最后一发炮弹。备用炮刷(它非常不便地固定在炮架尾部)和清膛钩(wad hook)也应当一并带走或破坏。这些预防措施虽然看似简单,却足以阻止敌军在夺取我军火炮后立刻调转炮口开火。

[注] 英军炮兵在滑铁卢就采用了这一做法,普军的米夫林指出英国炮手带走相关工具,躲进步兵方阵内部,骑兵一旦后退,炮手就出来继续开火。米夫林认为此举值得赞赏。

炮钉和射钉枪的区别(钉炮是怎么一回事)(2)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清膛钩,《五国対照兵語字書》将其译作“拔塞杖”,一般是在使用炮刷前用它初步清理炮膛

埃迪此书383页的“取钉”(Unspike)词条里还提到了如何取钉,他指出若是普通钉子,那就装入略多于实心弹重量三分之一的火药,将实心弹夹在浸在硝溶液里的两块填塞材料之间装入膛内,用火绳、火药等引火装置从炮口引燃装药,实现发射,让铁钉从火门中冲出。假如反复射击都无济于事,那还得上硝酸了……要是遇上了难缠的螺钉样式,那就只能重新钻火门乃至重铸。总而言之,这都不是战场上能够迅速完成的工作。

法军方面的材料自然是伽桑狄(Gassendi)的《法国炮兵军官备忘纪要》(Aide-mémoire à l'usage des officiers d'artillerie de France,也就是埃迪书中的《纪要》),此书再版多次,笔者选用1809年的第四版,法军将“钉炮”、“钉住火门”称作“Enclouer”,《纪要》下册500-502页详细提到了许多钉炮细节,不过鉴于埃迪已经节译了伽桑狄的主要内容,笔者此处仅仅摘译一则脚注:

1794年,意大利军团发现皮埃蒙特军队钉了2门重型3磅炮,皮埃蒙特军队在膛里塞了白垩土,上面还有一发不带毛毡的实心弹,结果,意大利军团永远无法用强装药射击的方式使其恢复:其中1门在操作过程中炸裂,另1门得用铁锤猛击多次才能很困难地将实心弹碎片取出来。

普军将钉炮称作“Vernageln”,意为钉死、钉牢,沙恩霍斯特《炮兵手册》(Handbuch der Artillerie)里与钉炮相关的描述也和伽桑狄大体类似,此外还在第三卷中建议炮兵部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钉死火门和随后取出钉子的训练。

综上所述,取钉的技术含量颇高,钉炮也是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炮兵(或工兵,此时许多国家的工兵尚未完全脱离炮兵)工作。事实上,当时的大部分钉炮工作是在己方处于下风时不打算让敌军立刻运用缴获火炮,于是主动破坏己方火炮的举动。

沙恩霍斯特在《袖珍野战军事读本》(Militairisches Taschenbuch zum Gebrauch im Felde)里举过一个较为罕见的七年战争战例,指出奥军在进攻普军防御工事时特意准备了五十名携带斧头和铁钉的工兵用于钉炮。那么,以滑铁卢会战时的激烈野战状况,雨果笔下英法两军骑兵轮流钉炮的景象自然不会存在,富勒的指摘也太过想当然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