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干地支代表的节气(12地支与传统中的太阳历)

上一篇文章的结尾留下了一个问题:传统的太阳历是怎么记录日期的。

这也是在我当初刚刚学习接触24节气的时候就有的疑问:当时我想,24节气用来指导农耕,古代又没有现在我们用的公历参考,比如知道2月4日左右立春,而立春对应的阴历日期年年不同的,古人是怎么知道这天是立春,然后开始安排播种的呢?(我当时也是没有阳历阴历的概念。)

于是我查了一下资料,才得知:“24节气是古人以洛阳为中心夜观星象,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指向12月建(即12地支)而成我们沿用的历法时间。”

十二天干地支代表的节气(12地支与传统中的太阳历)(1)

北斗七星

我才幡然醒悟,历法的制定者是看天制定的,发明出来节气去分时节的,给一般人用的。一般人不懂天文的才是从历法上找节气的。才发现自己本末倒置,惭愧至极。实话说,古代顶层的知识分子真的是非常牛掰的。

结合上篇文章对太阳历的论述,太阳历的日期是记录了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也就是说古天文学就是通过观察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目前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的。

然后我们再来回答前面的问题,据我所知,农历的阳历并不存在用数字几月几日的方式来记录日期的。而是用了一种体现出浓郁天文学气息的方式来记录——60甲子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所以古代的阳历也叫干支历。

干支,即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者相互组合,共60组合,因第一个组合为,甲子,称60甲子。如图:

十二天干地支代表的节气(12地支与传统中的太阳历)(2)

60甲子

这种记录方式还可以在老黄历和万年历中找到它的踪迹,在现代基本上是不用的了,如果说还有什么用,那就是用来查生辰八字。而对应中医而言,干支纪年纪月对管理健康和分析疾病还是有相当意义的,这也是为啥可以用节气养生的原因,是为因时制宜。

下面讲讲小编对十二地支在阳历中的意义浅识:

十二地支与月:
上面我们说了,干支历具有浓厚的天文气息,在小编所知道的,在月份上体现最明显。以60甲子记录月份,记录月份中的地支以24节气中的12节为界,代表地球现在所处的位置、季节,代表地;天干,代表天上当值的星宿,与地支结合,表示在当令的方位上的星宿。当令方位上的星宿会对当时的气运产生影响,所以干支记录了天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用来推测气运,指导养生治病在内的一些行事。
不过天干部分的意义小编也不怎么懂如果去应用,仍需学习。

十二地支与年(生肖):
这估计是在现代社会里,十二地支最亲民的应用了。因为十二生肖跟十二地支就是相互对应的关系,而生肖文化的普及性是毋庸置疑的。地支与生肖的对应,小编就不在这里叙述了。地支纪年也是反映出年运的规律,其原理,小编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其体现出一定的宇宙规律,12年一个地支小循环,60年一个甲子大循环,当然还有再大一个级别的180年的一个三元九运循环。因为年运对月运有一定影响,在稍微讲讲,插一点点题外话。

十二天干地支代表的节气(12地支与传统中的太阳历)(3)

12生肖

下面捎带讲一下年交,

我们传统的太阳历是把1年均等分成12个月,与12地支一一对应,而每个月的交接,就是以12节为界。就以刚过去的立春为例,公历2020年的2月4日17点03分交立春,立春既是月份交接,也是年份交接。也就是说在当天下午5点03分开始,从己亥年的丑月正式踏入庚子年的寅月。立春、雨水为时约30天为寅月,等到交惊蛰的时候,就进入卯月,以此类推。

上面这个例子其实也解答了一个可能困扰了很多人的一个问题:生肖交接是从哪天开始算?就是从交立春开始算。不是元旦,也不是春节。亥就是猪,子就是鼠,交立春后从己亥年进入庚子年就是从猪年进入鼠年了。

其实春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近代才确定下来的。辛亥革命后,皇帝年号被废除,而干支纪年一直沿用。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废除旧历,采用公历纪年。到了1914年,时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颁布法令,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在此之前,民间和官方都以立春作为岁首。

小编的知识储备有限,也做不到面面俱到,把最近知道的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谢谢读者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