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波折的故事(大文豪苏东坡的趣闻轶事)

苏东坡波折的故事(大文豪苏东坡的趣闻轶事)(1)

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苏东坡》

苏东坡妙联讽老道

一天,苏东坡乔妆秀才,带一家奴,前去游览江南风景圣地莫干山,见一座道观,便和随从一起进去讨杯茶喝。道观主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落第秀才,冷淡地说:“坐”,回头对道童说了声“茶!”后来见他脱口珠玑,谈吐不凡,料定有些来历。老道立刻换了一副面孔。说声“请坐”,又叫道童“敬茶”。坐了一会儿,老道借沏茶之机,悄悄地向仆人打问,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苏大学士、杭州剌史老爷到了,马上把苏东坡引至客厅,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座”,并回头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心想,出家人尚且如此世故,难怪世上人情淡如水。不觉暗暗发笑。

老道人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时机,便请苏东坡留墨题词。苏东坡就把眼前发生的事实经过,写了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这副对联,诙谐有趣,把老道以衣帽取人,十分世故的形态和嘴脸,勾画得维妙维肖。老道人见联自知失礼,满面羞愧。

苏东坡波折的故事(大文豪苏东坡的趣闻轶事)(2)

湖北黄州苏东坡纪念馆

苏东坡改诗

一天,苏东坡前去拜访学长王安石,行至住处,但见院内空无一人,索性在书房等候,闲暇中,苏东坡见案头放着一首墨迹未干的诗句“明月窗前叫,黄犬卧花芯”,读罢,苏东坡直摇头,心想,才高八斗的王安石怎么写出这种不合实际的诗句。遂提笔改为“明月窗前照,黄犬卧花荫”,将原诗两句最后一个字从“叫”改为“照”,“芯”改为“荫”,正在得意独自欣赏改后的诗句时,王安石从内室走出来,一眼就看到自己的诗被修改,顿时不快,但未动声色,便与苏东坡聊起了其他话题。

数日,一纸调令,将苏东坡贬至偏远州府合浦任职,赴任途中,苏东坡需要乘船而下,船至江心,本来心绪郁闷的苏东坡被一群乱飞乱叫的小鸟扰得心烦意乱,苏东坡觉得这种从未见过的鸟儿仿佛跟自己作对,赶它也不走,便好奇地打听船家这是何鸟?“这就是有名的明月鸟。”

到了任上,一天,东坡微服私访,来到郊野,此时,正值阳春三月,山花烂漫,但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小东西在花丛中时而飞舞,时而钻进花芯采集花粉,其形态好似在花芯睡觉一样舒展自如,东坡觉得好奇,驻足俯身观之,并向乡亲打听,当乡亲告之这不是蜂,而叫“犬”时,苏东坡顿感以前的孤陋寡闻,自以为是。

苏东坡波折的故事(大文豪苏东坡的趣闻轶事)(3)

苏轼回翰林院图

苏东坡与苏小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出名的才女,两人常对诗对联取乐。相传苏小妹是门楼头,即前额突出。苏东坡就说:

未出门前三五步,

额头已至画堂前。

苏东坡脸长的长。

苏小妹就回敬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

至今还未流到腮。

苏小妹是窝窝眼,即眼眶深陷。苏东坡就抓住这一点,写诗道:

几次拭泪深难到,

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东坡是个大胡子,苏小妹自然不肯放过。回诗道:

几回口角无觅处,

忽听毛里有声传。

总之,兄妹俩谁也不让谁,在善意的嘲讽中却是乐趣无穷,相处甚好。

苏东坡波折的故事(大文豪苏东坡的趣闻轶事)(4)

苏东坡赴宴吟诗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霎时呆若木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