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斗前后(科索沃为什么会被称为)

科索沃这个地区矛盾异常复杂,历来有着“欧洲火药桶”之称,由于地理、民族、人种和宗教等纷繁复杂的因素叠加汇总在一起,最终在该地区不断的上演着人间惨剧。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那块土地拥有的矛盾能超过科索沃,也正是因为科索沃让人费尽心神、绞尽脑汁的纷争,截止到目前为止,科索沃问题始终是悬挂在历史上的悬案久久得不到有效的妥善处理。

今天我们就耗费一些笔墨简单捋清科索沃这块让“鬼见愁”的“妖邪之地”。

科索沃问题的产生

公元4~5世纪,40多支伊利里游牧部落活跃于科索沃地区,这些游牧民族就是今天阿尔巴尼亚人的先祖,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人自多瑙河南下一路抵达巴尔干半岛,这些斯拉夫人并非善茬,他们来了后就把原住居民驱赶到了南面的山脉里过起了神农架般野人吃土的生活。

从12世纪起,斯拉夫人建立了塞尔维亚王国,科索沃自然也被并入进了该国范围内,自此,这批斯拉夫人有了新的族名---塞尔维亚人,而也就在此时,东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势力也急剧膨胀。

土耳其人发现科索沃地区土地肥沃、地理位置优越,于是想将科索沃据为己有,但很显然,人家塞尔维亚人是不可能把这么好的“风水宝地”拱手相送的。终于在1389年6月15日,塞尔维亚王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在科索沃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战,战斗的结果是塞尔维亚惨败,无数的塞尔维亚上层精英分子被屠戮殆尽,史称“第一次科索沃战争”。

不过,此时的科索沃问题还远远达不到后来那般纷繁复杂,塞尔维亚人也好,阿尔巴尼亚人也罢,自然都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顺民,土耳其人亦开启了对塞尔维亚地区和科索沃地区长达500年的统治。

但要命的问题在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信奉的是伊斯兰教,而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信仰的却是东正教,土耳其人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改信伊斯兰教。

然而,奥斯曼统治者却对信仰东正教的异教徒课以重税,其苛刻税率残酷超过了当时异教徒承受的经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塞尔维亚人纷纷逃离科索沃地区,原本被塞尔维亚人赶到山上吃了几百年土的阿尔巴尼亚人见科索沃空虚,于是纷纷返回了家园。

科索沃战斗前后(科索沃为什么会被称为)(1)

对于阿尔巴尼亚人来说,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无异于是他们的解放者,大量的阿尔巴尼亚人纷纷将自己的宗教信仰改成了伊斯兰教,土耳其人也很大度,将逃亡的塞尔维亚人财产都分给了饱受塞尔维亚人欺压的阿尔巴尼亚人。

但阿尔巴尼亚人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奥斯曼帝国在与沙俄的争霸中彻底惨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由此一蹶不振,沙俄势力开始极度膨胀。为了抑制沙俄势头的扩张,1878年,欧洲各国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主导下订立了《柏林条约》,依据该条约,科索沃并入到了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内。

对于生活在科索沃这片土地上的阿尔巴尼亚人民来讲,生活在哪个国家倒是无所谓,只要能安静过日子即可。但上天似乎不会让科索沃人过上安身的幸福生活。

由于奥匈帝国内的宗教信仰成分主要以天主教、东正教构成,伊斯兰教自然被奥匈帝国的统治者视为异教徒,在奥匈帝国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宗教迫害下,科索沃人再也无法忍受猪狗不如的生活了。

终于在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的世界大战让1000多万人丧生,欧洲地理格局再度出现了变化,奥匈帝国也在一战中彻底支离破碎,科索沃脱离了奥匈帝国的魔爪。

刚刚脱离苦海的科索沃人还来不及庆祝,就被塞尔维亚人依照历史传统照单全收了,科索沃人再度沦为了塞尔维亚人统治下的臣民。

而根据文献资料统计,截至到1929年,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约50万,占整个科索沃总人口的39%左右,塞尔维亚的这种无视阿尔巴尼亚人感受,赤裸裸地侵略行径,遭到了占据科索沃人口绝对优势的阿尔巴尼亚人的强烈反对和愤慨。

但很快,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墨索里尼进军巴尔干半岛,并挨个将岛上的小国全部都修理了一遍,同时,临时拼凑起了一个“大阿尔巴尼亚政府”,阿尔巴尼亚人终于翻身从世代奴仆转变成了统治者,于是阿尔巴尼亚人开始对塞尔维亚人进行了血腥的报复,大约10多塞尔维亚人纷纷逃离家园。

科索沃战斗前后(科索沃为什么会被称为)(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斯拉夫成立,政治强人铁托成为国家领导人,生长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地区的铁托向来都对塞尔维亚人很不感冒,于是对塞尔维亚人开启了民族清洗政策,在他主政的20年时间里,塞尔维亚人口锐减到了5.8%。

一代强人铁托离世后,拼凑起来的南斯拉夫由于尖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问题旋即陷入了动荡不安的状态,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南斯拉夫也很快一分为六,而科索沃依旧由塞尔维亚掌控。

但科索沃解放军为了争取民族独立,频繁向塞尔维亚发起袭击,巴尔干地区硝烟弥漫不减当年,联合国为了维护巴尔干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于是帮助科索沃组成了临时政府,并派遣大批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地区。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总理哈辛·塔奇正式对外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并获得了西方107个国家的承认,2010年7月22日,国际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并不违反国际法,至此,科索沃问题尘埃落定。

科索沃的民族未来

虽然科索沃暂时取得了独立,当然这种独立并没有得到宗主国塞尔维亚的承认,同时,国际上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它的独立持反对立场,但这并不能妨碍科索沃的民族解放事业迈出的重要一步。

那么,科索沃真的能遂其所愿,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主权国家吗?

我认为科索沃的明天仍然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科索沃人民前进道路上也是荆棘丛生,即便现在独立了,未来或许也不能彻底摆脱沦为他国附庸的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科索沃所处的地缘战略位置或许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委了。

科索沃,北环塞尔维亚,南连马其顿,西临黑山、阿尔巴尼亚,东隔保加利亚,从所处的国家地理位置来讲,科索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而历史上不同势力先后在此融合碰撞也证实了这点。

科索沃战斗前后(科索沃为什么会被称为)(3)

而从广袤的战略纵深来分析,科索沃北至东欧的匈牙利大草原,南抵希腊半岛,西靠亚得里亚海,东达黑海、小亚细亚洲,向西,可自地中海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抵大西洋,向东,可经土耳其海峡、黑海直通高加索地区,向南,可穿越苏伊士运河联通阿拉伯海和地中海,向北,可经由塞尔维亚直插东欧腹地,加持科索沃四面环山的盆地构造,肥沃的土地和大陆性气候条件等因素,科索沃可以说是上天恩赐的极佳“风水宝地”。

毫不夸张地说,谁占据了科索沃谁就有统治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战略本钱,也正是因为科索沃这块令人眼红的“风水宝地”自造世主将它创造出来以后,无数的民族为了这块“宝地”大打出手,斯拉夫人、匈牙利人、土耳其人、阿尔巴尼亚人前赴后继喋血沙场,科索沃的民族换了一茬接一茬,宗教信仰也更替了一波又一波。

民族之间的相互歧视,宗教信仰的严重冲突,人种鄙视的恶劣循环,这一切都将科索沃地区的文明撕得粉碎,使得原本“人间的天堂”转瞬间变成“烈火的炼狱”。这样的地方还有什么样美好明天可谈?

那么,是不是能就此断定科索沃的民族未来,依旧会如历史宿命那般,蹂躏、侵略、占领,再蹂躏、再侵略、再占领呢?

科索沃战斗前后(科索沃为什么会被称为)(4)

我认为未必!其实,对于科索沃来说,还有一条路可以走,也可以借鉴,那就是仿效瑞士确立“永久中立国”的地位。

大家可以看看地图,瑞士西临法国、东达奥地利、北接德国、南抵意大利,法、德、意、奥自古都不是什么善茬,而四国之中尤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历史上最为强悍,瑞士居然能在强国环伺、虎视端端的严峻形势下以一隅之力像打不死的小强那样顽强的活了下来,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永久中立国”身份。

而“永久中立国”身份的一旦确立,并且得到欧洲国家的一致认同和遵守,横亘于法、德、意间的瑞士就相当于最大程度上能消解三国之间边境的威胁,避免不必要的擦枪走火,奥地利也正是处于这样的独特地理位置也因此被确立为“永久中立国”的地位。

科索沃的民族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倘若科索沃真的成为了“永久中立国”的话,巴尔干半岛弥漫的硝烟或许就得划上句号了,而“欧洲火药桶”的称谓必将长埋于历史的黄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