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已不是五年前的美的(美的已不是五年前的美的)

我此前预测:2017年美的集团营收应在2100—2200亿元之间。依据美的集团上半年表现,我稍微修正一下这一预测:2017年,美的集团营收有望突破2200亿元,达至2300亿元。如果这一目标实现,美的集团在《财富》杂志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将大幅跃升至310位左右。


7月20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上榜企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安邦保险集团、阿里巴巴、腾讯等10家中国公司首次上榜。

以企业国别看,美国有132家公司上榜,中国有115家,日本有51家。其中,沃尔玛以4858.73亿美元营业收入连续四年高居榜首,而第二、三、四名分别是中国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日本丰田汽车排名第五。

美的仍旧是唯一一家入围该榜单的中国家电企业,今年排名较去年上升31位。

美的已不是五年前的美的(美的已不是五年前的美的)(1)

在科技创新方面,美的堪称投入不惜血本。

目前,美的已在全球建立17个研发中心,除中国外,还有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新加坡等海外研发中心。美的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负责材料学的带头人来自澳大利亚,传感器技术负责人来自美国,人工智能技术负责人来自爱尔兰。

近5年,美的集团累计投入研发投入200亿元,2016年研发投入62亿元,呈逐年增长态势。5年申请专利3.2万件。

巨大的研发投入,最终从美的产品端体现出来。

从“一晚低至一度电”的空调到真空变压IH电饭煲,从“蒸汽洗”烟机到变频蒸立方微波炉,从小天鹅比佛利洗衣机到凡帝罗冰箱……美的近年来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产品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技术领先”、“品质优秀”、“造型新潮”,成为越来越多人对美的产品评价的用语。不少媒体记者说,“每一次参观美的产品,总能给人带来新鲜感,震撼感。”

可以预见的是,在强大研发投入保障之下,未来三年美的产品将发生进一步变革,很有希望实现从国内领先到全球领先。事实上,美的“第二跑道”正在孵化越来越闻所未闻的创新性产品。

显然,美的集团“产品领先”战略正在开花结果。

不出意外的话,2017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将首次超过10亿美元。但我认为这个投入仍然不够多,假如有一天美的集团年研发投入30亿美元,我相信美的产品及品牌形象会有一个颠覆性变化,美的在《财富》世界500强中的位次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度提升至少200位。当然,这需要时间。

须知,作为美的集团榜样的华为,2016年研发投入是120亿美元。

科技创新之外,国际市场布局加速是美的集团给人们留下的另一强烈印象。

2016年,堪称中国家电的“美的年”。这一年,美的集团连续拿下库卡、东芝白电、Clivet。今年二月份,美的又收购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以色列企业高创。

国际市场的开发,直接支撑了集团海外营收迅猛增加,美的有可能因此而成为中国主流家电企业中首个海外营收突破50%门槛的企业。

我们经常讲“国际化企业”,到底什么样得企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两个基础标准:一是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超过总营收50%,二是形成稳定的国际市场品牌效应。

目前,国际市场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短板,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贡献率普遍低于20%,能达到30%已是比较好的企业。

仅在国内市场有所作为是远远不够的。海外市场营收突破50%的门槛,意味着美的集团跻身真正国际化企业之列。

美的变了而你没变,这就是问题所在

今天的美的,已经和五年前大不相同,甚至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自己都说,“没有想到美的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某些投资者网站,依然有人顽固地用五年前的眼光看今天的美的,幻想永远给美的贴上“廉价产品制造者”的标签,殊不知,美的集团从产品到战略,均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观察对象已经发生变化,而自己的眼光仍然停留在昨天。

诚实地讲,在美的所有战略中,我本人最欣赏美的集团向科技企业的转型。我一直认为,科技创新才是支撑一个企业最持久、最强大动力。

我此前不止一次讲过:支撑一个企业发展的力量,绝不是来自商业模式创新,而是来自科技创新。乐视在这方面的教训,可谓惨痛。

事实上,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几乎是所有企业的梦想。曾几何时,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炙手可热;但在国际市场上,备受资本追捧的一直是科技公司。我们发现,苹果、华为、微软、谷歌、脸书、三星等著名企业,从不以互联网企业、IT企业自诩,但它们都愿意被贴上“科技公司”的标签。

美的已不是五年前的美的(美的已不是五年前的美的)(2)

向科技企业转型,折射出美的管理层已经建立真正国际视野、国际思维。

向泛家电化企业转型,是美的集团近年来另一显著特征。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说美的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家电企业,向机器人、物流领域延伸,为美的拓展了家电之外的市场空间,形成美的新的增量市场。

资本市场对一个企业的判断,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看企业成长性如何?二是看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如何?

我们看到,美的在保障家电产业板块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在非家电业务板块的布局已经十分清晰。为什么总有人说“美的的未来是看得见的”?原因就在这里。

向非家电领域延伸,拓展了行业空间;向国际市场延伸,拓展了地域空间。站在竞争力结构的角度观察你会发现,美的是一个竞争力结构较为完备的企业。

概括而言,美的集团发展战略呈现出如下四大特征:

1、确保存量市场即美的家电产业板块持续稳健发展。

2、通过研发驱动即产品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及盈利能力,成为美的集团近年来净利润率持续提升的重要力量。2016年,美的集团净利润率已达10%,在中国家电行业,这是一个十分出色的数字。

3、向非家电产业延伸,如库卡机器人、安得物流,拓展了美的新的增量市场。

4、向国际市场延伸,弥补海外市场短板,可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均衡发展。

这么看来,美的集团的企业竞争力结构均衡而完备,看不到明显的短板;管理层务实、理性的风格,加持于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之上,让这个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十分稳健的特征。

“春江水暖鸭先知”,美的集团近年来持续的企业战略调整及产品变革,率先在资本市场得到体现。

2015年,美的集团(000333)一跃而成中国家电第一股。

2016年至今,美的集团基本保持了市值领先第二名企业400亿元的优势。

自2016年以来,美的集团备受资本市场追捧,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价值回归”的信号。

概括而言,我的看法是:就存量市场即家电产业板块而言,美的集团虽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要想实现对竞争对手的绝对领先,难度依然很大。资本市场对美的集团看好,很大程度上是看好其增量市场即非家电业务板块的培育及国际业务的布局。美的集团实现市值对主要竞争对手的领先,可以看成主要是这部分业务形成的贡献。

方洪波说,美的企业有两大基因:一是务实,敢于自我否定;二是开放,不排除和任何企业合作的可能。故此,美的集团被认为是颇具国际企业特征的中国家电企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