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小鸣虫(有趣的鸣虫小科普)

为了帮助虫友们更好地了解和饲养鸣虫,老蒋打算推出鸣虫小科普系列,介绍一些玩赏鸣虫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形态、生态特性、习性等希望能抛砖引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各种小鸣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种小鸣虫(有趣的鸣虫小科普)

各种小鸣虫

为了帮助虫友们更好地了解和饲养鸣虫,老蒋打算推出鸣虫小科普系列,介绍一些玩赏鸣虫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形态、生态特性、习性等。希望能抛砖引玉。

鸣虫为什么会鸣叫?

鸣虫的鸣声是同种昆虫之间互通信息的方法。这种通信方法在寻求配偶、繁殖后代以及警戒自卫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鸣虫,它们鸣声的高低、频率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类型的鸣声,在它们繁殖活动中,各有各的作用。如雄性蟋蟀发出的普通鸣声,能招引数十米外的三尾子(雌蟋蟀)前来交配。当雌雄蟋蟀在一道的时候,雄蟋便会发出另一种声调的鸣声,吸引雌蟋交配。如另一雄蟋闯入时,互相就会发出斗殴时的急促的鸣声,声调快慢也不大相同,这是一种显示力量和示威的鸣声了。

蝉被捕捉时,会发出非同一般的紧急而响亮的鸣声,这种报警的鸣声,能促使附近的蝉纷纷飞离,同时也可起恐吓作用,使鸟雀等猎获者感到吃惊,造成乘机逃脱的机会。

鸣虫同一个体的这种不同的鸣声,给鸣虫爱好者提供了多种天然的音乐。如金钟儿等鸣虫,放入雌虫后,它的鸣声会变得更加悦耳,更有韵味。至于不同鸣虫那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鸣叫声,更能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

鸣虫鸣叫时怎样发出声音?

鸣虫品种繁多,发出的声音更是花样百出,各不相同,发声的原理也很复杂,但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音齿(音锉)和刮器(摩擦器)摩擦发声和鼓膜振动发声。当然,这里是指鸣虫的发声机制。

音齿和刮器摩擦发声

音齿多呈齿形或锉形的突起,排成一列;刮器是接受音齿摩擦的基物。音齿和刮器协调动作,反复摩擦,就发出了鸣叫声。不同的鸣虫,它的音齿和刮器着生部位不同,质地厚薄不一,发出的鸣声也不同。

拿蟋蟀来说,音齿和刮器都生长在复翅内侧靠近基部的地方。在一条斜行的较厚的翅脉上长着许多细致的小齿,就是音齿。不同种类的蟋蟀,音齿数目不同,如金铃子的音齿,每1毫米就有30余个。即使同一品种的蟋蟀,音齿的数目也不完全一样。在复翅间的边缘上,音齿附近就生有刮器。刮器构造简单,只是翅边缘的硬化部分。蟋蟀不鸣叫时,右翅盖在左翅上。当蟋蟀鸣叫的时候,复翅举起,约与背部形成45°角,向左右两边张开,又迅速合闭。这样左复翅上的刮器便不断与右复翅上的音锉发生摩擦,造成复翅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来,使整个复翅起了共振器的作用。

刮器对音锉的刮击越重,复翅振动的强度就越大,鸣叫的声音就越响。仔细观察,复翅张开时,音齿和刮器并不摩擦,只有在合拢时,音齿和刮器才接触摩擦发音。当然,没有张就没有拢,两个动作协调发音,缺一不可。

鼓膜振动发声

鸣虫的另一类鸣叫方法是用声鼓膜振动发声。这类鸣虫都有声鼓器,如蝉类的声鼓器是生长在雄蝉腹部第一节两侧的两片有弹性的薄膜。声鼓与身体里面发达的声肌相联系,外面有一块起保护作用的盖板。种类不同的蝉,盖板大小长短不一,因而不同种类的蝉鸣叫时身体动作不一样,声音自然也不一样。盖板和声鼓之间,有一个空腔叫共振室,能引起共振,加强声音的强度。

蝉的鸣声主要是靠声鼓和声肌发出。声鼓是一层脆韧有皱褶的向外突出的薄膜,与能迅速收缩的声肌相连,周围镶有坚硬的圆环。声肌收缩时将声鼓往里拉,声肌松弛时声鼓向外突,如此迅速的交换一次,便发出一次长声和回声。连续不断的交换,便发出持续的鸣叫声。由于声肌收缩的快慢和强度变化起伏,声鼓薄膜振动的频率也随着变化,蝉在鸣叫时就可以发出音调有高有低的声响来了。

(注:来源蒋青海2000年1月《鸣虫欣赏饲养300答》•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