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产业园规划图(安徽蚌埠一谷三园)

蚌埠产业园规划图(安徽蚌埠一谷三园)(1)

11月1日,企业员工参观中国(蚌埠)传感谷展厅 刘晨 摄

中新网合肥11月3日电 (刘浩 吴媛媛)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抓取产品……近日,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称:希磁科技)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经过一道道严密的工序,一颗颗电流传感器被生产出来。

希磁科技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是一家磁传感器IDM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领域。该公司2018年落户蚌埠,目前已完成全球化的生产研发与业务布局,前三年业务增长近100%,2021年蚌埠公司收入1.4亿元(人民币,下同)。截至9月,今年蚌埠公司收入3亿元。

得益于蚌埠良好的营商环境,去年希磁科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将总部从宁波迁往蚌埠。今年3月,总投资10亿元的蚌埠希磁科技园一期项目开工建设,7月初步投产。“到今年底,我们可以实现500万只/月电流传感器的生产能力。”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韩俊红介绍,明年公司13条产线将全面投产,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支持建设的特色产业园,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安徽省“三谷”之一,目前已聚集行业重点企业24家。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园区按照“一谷三园”架构统筹产业空间布局,“一谷”即中国(蚌埠)传感谷,“三园”即中央创新园、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园。

其中,中央创新园致力于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的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规划建设三条6英寸晶圆线、三条8英寸晶圆线。由北方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现有1条6英寸MEMS晶圆中试线,这里生产的高性能惯性MEMS器件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科技孵化园则侧重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培育。

蚌埠产业园规划图(安徽蚌埠一谷三园)(2)

11月1日,安徽禹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操作焊线机 刘晨 摄

作为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蚌埠市已形成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目前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企业50多家,覆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力不断增强,集聚趋势加速显现。

“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我们将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产业实力,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引育上游补链、聚焦中游强链、拓展下游延链,全力推进产业跨越发展。”蚌埠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培育规模超10亿元企业5家,成为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