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211大学到底有多好 211大学到底有多重要

作为一个一直在985、211学校读书、工作的人,我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985 211大学到底有多好 211大学到底有多重要?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985 211大学到底有多好 211大学到底有多重要

985 211大学到底有多好 211大学到底有多重要

作为一个一直在985、211学校读书、工作的人,我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本科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之处在于,这是孩子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一个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合作,对社会的态度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最后定型的。尤其是很大一部分孩子在中学时期只盯着高考分数,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上了大学还懵懵懂懂,满脑子都是爹妈的想法,成熟度较低,大学四年就是这些孩子大蜕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遇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平台就特别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用人单位特别注重第一学历,因为面对如山的简历,HR只好取捷径,认为本科学校比较好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处的环境较好,也就更易形成良好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炼良好的能力。

本科不重要,因为终究来说,上大学就是个盲目从众的事。对比德国教育体系就能看到,德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分科,一部分学生能上大学,一部分学生上不了大学,所以大学并不是非上不可的东西。在如今技术工人稀缺、大学生过剩的就业情况下,某某技校毕业生的收入比本科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适合读书做学问或者目标明确、知道只有通过上大学才能实现具体目标的人才应该去上大学,而不知大学为何物,只是人云亦云上大学的人不如好好考虑一下大学究竟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最重要,与之相比,上不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应该是个次要问题。

二、985高校的优势在哪。

1、国家拨款。所谓985、211背后都是现实的经济利益:只有这一批高校能得到的专门拨款。落实到各高校,这就是一大笔经费来源。虽然最近大小老虎不断,但就我亲身经历来看,高校的985、211经费确实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钱建实验室和没钱建实验室不一样;有钱建三个实验室和只能勉强建一个实验室也不一样;建实验室的钱有了,学校能腾出更多的自筹经费用于鼓励学生出国交换、赞助学生活动、修缮学生宿舍、提高教学环境。钱不是万能的,但其实,只要在法定原则之内,钱就是万能的。

2、视野和平台。985、211已经成了优秀高校的标签,企业、政府等社会机构很多事情要与高校合作,优秀的机会自然首选优秀的高校。就拿08年奥运会志愿者举例,鸟巢里面的志愿者基本都是北大学生;水立方里的志愿者基本都是清华学生;国家体育馆里的志愿者基本都是人大学生。所以985高校的学生平时参与的名企交流活动、政府交流活动、名人讲座或见面会比一般高校多很多,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就业。比如我的一个同学在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我曾在与温总理的座谈会上跟大家讨论过与之相关的问题……”虽然这句话十分高调,也许对见多识广的HR没有影响,但对其他应聘者是一个震慑。

我的学生现在普遍反映有种“疲劳症”,就是校内的高端活动、大牛讲座太多了,多得学生都懒得参加。而就我办过的活动来说,如果是面向社会开放报名的,社会报名人数远多于校内报名,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一流高校的资源是较为稀缺的。

3、自我实现的预言。“优秀是一种习惯”,我在一届又一届学生身上看得很明显。考上好大学的学生都相信自己是优秀的,优秀就要继续追求优秀。优秀就意味着,四级根本不算什么,六级刷到600分以上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笔译口译托福雅思GRE至少努力考过一个才算满意;光考个计算机二级不算什么,自学ps、excel、剪片子、编程、做网站才让人满意;大四考研是件特别不光彩的事情,除非是跨专业或者跨校还算好看一点,牛人都要争取保研;出国读研不稀罕,至少要申到半奖乃至全奖才满意;毕业后去小民企工作的,慢慢就不好意思跟大家联系了,觉得自己混得不好,每年同学会都有一群开口闭口IPO、拿到耶鲁PHD资格、满世界买卖石油、有机会旁听政府高层决策的同学高谈阔论。

在这样的圈子里生活四年,绝大部分学生即便成不了圈子里的佼佼者,至少也是圈子里的中等水平,这种圈子的中等水平,足以在全国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了。还是那句老话,近朱者赤。

4、校友资源。接着上一段说,我的同学就业普遍很牛逼,我的师兄师姐们就业也很牛逼,我的师弟师妹们就业依然很牛逼。我本科四年建立起的朋友圈子,必然随着时间推移大幅升值。虽然人脉不是一切,但人脉是提供机遇的最主要途径。

三、985高校的劣势在哪

1、船大难掉头。985高校积累了许多资源,但资源太多反而不利于随着大形势转型。比如教学改革,许多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一句“现在这样不是挺好,改了之后万一不好怎么办?”学生也是一样,“师兄师姐的模式那么成功,我只要照着做就行”“我考上了北大,怎么还能回去种地”?学生就这样一届复制一届,走自己的路谈何容易。

2、眼高手低。985高校学生心气儿都挺高,但现在教育和应用脱节,理、工、医科还好,人文、社科比较严重。所以985学校的学生论办事能力,没比非985高校强多少,但是预期薪酬却不低。工作后往往占着一山望着那山高,心思不定,功利心强,机遇往上爬,而少了几分踏实。这是用人单位对名校毕业生的主要抱怨。所以个别企业明确提出,不要名校生或不要研究生。

同时,学生自己工作后也面临心理落差。比如我的两个学生,都抱着经世济民、学以致用的抱负考上了公务员,一个进入了中央部委,刚进去的第一件事是去领导办公室扫地擦地,他干活有点生疏笨拙,被保洁阿姨数落嘲笑,心想我这么一个名校的硕士,竟然这样……另一个去了地方政府,整天不是跟“土匪”打交道就是催拆迁,要么去巡街,也是一肚子苦水。

最后做个总结吧,谁都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看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上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高考不是一切,985高校也不是通向幸福生活的唯一阶梯。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自己选定的领域做到最好,一切就会顺其自然达到理想状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