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猪北养的弊端(那些鼓吹南猪北养的专家们)

多难的猪业,熬过了环保,又现非瘟对于最近几年猪业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是否应该反思?特别是南猪北养的概念,让多少企业和人成功入坑,而那些一直鼓吹南猪北养概念的专家们,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南猪北养的弊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猪北养的弊端(那些鼓吹南猪北养的专家们)

南猪北养的弊端

多难的猪业,熬过了环保,又现非瘟。对于最近几年猪业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是否应该反思?特别是南猪北养的概念,让多少企业和人成功入坑,而那些一直鼓吹南猪北养概念的专家们,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机会:

曾经南方各地的去养猪话搞的如火如荼,拆猪场似乎成为一种默契。

除了中小猪场的心酸和眼泪之外,似乎很多人开始看到了机会。猪场没了,还要吃猪肉吧,这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那么去北方养猪,再把猪运回来,岂不是一个机会?

北方地广人稀,饲料大原料资源丰富,对于粪污的消纳承受力等前景,似乎是一片光明的机会,真的是这样吗?

疯狂:

资本是逐利的,也是疯狂的,加上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和养猪企业的参与及专家们的鼓吹,于是在东北各地疯狂布局建猪场成为一种狂欢。

几千头、上万头的扩建步伐很常见,加上一些猪场和中小饲料企业的跟风、各地有条件的猪场扩群,似乎谁都想在这次狂欢圣诞中分上一块蛋糕。

如果说在这几年中什么在行业最流行,那就是建猪场,如果搞饲料不搞点猪养养,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饲料的。

跟风:

跟风是有成本的,看似机会的背后其实也是有风险的。

比如很多人去抢购拆迁母猪的人,最后真正能占到便宜的并不多,反而是从此以后损失不断,猪场长期难以稳定的案例比比皆是。

道理很简单,猪和人一样是有适应性的,你把已经在南方适应其气候的猪不远千里搞到北方甚至东北,除了应激之外,一个气候和饲养习惯就足矣让你头疼,且最终的适应还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

拆迁的猪那去了?大部分只是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而已,并不是猪少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被屠宰一部分,但是大部分猪特别是母猪是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去养了。

跟风带来的不一定是机遇,还可能是风险,一方面是长距离运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次是给予很多人认知上的假象,那就是猪场被拆了,猪应该少了吧?这岂不是机会?

有机会当然要去抓了,扩建、新建..........成为一种跟风式的豪赌。

事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机会不是属于所有人的,这是基本的商业认知,你要有实力去支撑,无论是创造价值的能力还是防控风险的能力,但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对于第一点盲目自信,对于第二点基本上是无视。

就拿我们那些已经在东北投资运营的大型猪场来剖析吧,其中很大一部分猪场已经在体验苦果,成功入坑。

首先是玉米的采购上,其发现真正的采购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大型企业和大型猪场对于原料的重视都在东北疯狂的采购优质玉米,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优质玉米的价格是被不断的抬高的,而比较差的玉米却给当地很多中小猪场消化了,这是不是事实?

再说东北的气候,在尝试过以后,很多企业发现,看似节省的一点费用真到运营的时候并没有节省,甚至还有些偏高,一个保暖与通风和猪群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无论是猪场运营使用的猪舍、设备还是保暖等等这些环节上的运营成本都是要远远的高于南方的。

这些问题其实对于那些养猪的集团土豪企业来讲,并不算多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对,你没看错,人的问题。

首先是技术人员的问题,在大家一窝蜂的都去东北投资养猪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了这些产能的释放需要多少人去支撑?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养猪的工人,特别是养猪工人的问题,是现在很多猪企最为头疼的问题。

技术人员可以从校园招,这个问题还不是太头疼,而工人很多企业现在无奈之下只能从云、贵、川招聘,最后再统一的包车搞到东北去养猪,因为在东北养猪工人真的很难招,这是事实。

失衡:

多年以来,养猪是我们国人的传统产业,各地发展养猪不但解决了本区域内的菜篮子问题,也同时解决了一大部分人就业的问题,是一种相对的自给自足的动态平衡模式。

最近几年时间,这种养猪的生态体系已经被人为干预搞的支离破碎,养猪产业外迁似乎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种共性默契,加上一些专家的南猪北养概念鼓吹推波助澜,于是我们就发现有些地区的养猪产能惨不忍睹,而有些地区的养猪产能潜力堪称恐怖来形容。

这种看似养猪产能布局的失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很多专家看来,通过现在发达的物流进行外省调运,无非就是付出一些成本问题,这点成本相对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基于这种认知,拆猪场的猪流动频繁、外调猪流动频繁、引种补栏更换流动频繁............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失衡的状态下运行,所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的放大。

加上一些无良的企业频频的走私猪乃至猪肉谋取暴利,这种失衡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正在不断的蓄积隐患。直到最近的非瘟出现。

反思:

出现了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而不是抱怨,路是自己选的,要有承受结果的准备,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比如最近为了防控疫情各地出现的限制调运,其实从长远上讲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当地靠外调生猪发展的地区来讲,可能就意味着风险和损失。

无论是其必须压栏带来的影响,还是一些屠企会趁机打压猪价拒收的套路,其中的心酸,只有身在坑中的猪场最懂。

而那些猪场差不多被拆光光的地区,吃上高价的猪肉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且这种情况充满着变数。

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指导,但是这个指导是需要时间和结果的验证的,盲目的、跟风似的干预是很容易打破现有的行业平衡的,而失衡的背后是风险、是代价。

现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自律并且习惯性的去做对于非瘟防控有益的事,期望全行业都做力所能及的事,让非瘟尽快的得到有效的防控。

其次就是反思,反思以后我们的道路,别再盲目的去跟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考虑些风险,并尽可能的做一些有效的预案和准备。

至于那些以前经常鼓吹南猪北养的专家们,或许最近都会很沉默,很低调,即便是想出来走几圈,至少也会改头换面包装一下,不然被人当面问起南猪北养,那会是多尴尬的场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